"五胡亂華"時期,民族英雄冉閔驅逐胡虜,為何無法入選教科書?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滿江紅》岳飛

在中華民族的光輝歷史上,有很多具有民族大義的愛國英雄:無懼死亡的文天祥,英勇抗倭的戚繼光,壯志凌雲的岳飛,

他們可以為自己效忠的王朝付出一切,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身無長物,一心報國是他們的特徵,這樣的他們被稱為民族英雄。而那些玩弄權術,無所不用其及的悍勇之士只不過是歷史中的小丑罷了。

一、出身漢族,認賊作父

有很多人把冉閔看作“五胡亂華”時期的民族英雄,認為是他驅逐胡虜,拯救了漢族亡族的危機,但是歷朝歷代卻始終沒有提起冉閔的功績。到了今天,

教科書上也沒有出現冉閔的名字。

冉閔到底是不是民族英雄?如果是,那他為何無法入選教科書呢?

眾人紛紛展開“陰謀論”,猜測這或許與民族團結有礙,但是這並不足以成為他立此功績卻沒能在話本或評書中留下隻言片語的原因。冉閔和其父冉瞻本來都是漢族人,後來冉瞻被羯族所降,

成為羯族首領石虎的養子,改姓為石。

石虎何許人?著名的“魔頭”,他是羯族後趙的開國皇帝,生來喜好殺戮,曾經做過做令人髮指的事是抓20萬漢人少女,命令士兵對她們施暴,後來還把她們當作“兩腳羊”來宰割食用。

"夕則姦淫,旦則烹食",屍體阻塞河道,血染河面。

而石瞻在與劉曜對戰戰死後,冉閔就成了石虎的養孫,改名石閔,他自幼勇猛果決,善於作戰,成年後更是生得高大威猛,勇力絕倫。

石虎也很看重他,對待他跟自己的親孫子無異。

公元338年,冉閔剛滿17歲,他第一次參加戰爭,在昌黎大戰中,石虎遇到了燕國名將慕容恪,被其追擊潰敗,而作為遊擊將軍的冉閔卻帶著三千漢軍未受損傷,從此威名遠揚。後來石虎又提拔他為北中郎將,

守衛後趙北疆,戰功赫赫,石虎越來越倚重他。

二、為奪政權,大開殺戒

石虎去世以後,太子石世即位。其他的皇子則打算從石閔下手篡位,冉閔選擇了石遵,349年,

剛即位不久的石世便被石遵罷黜了。

登上帝位後,石遵並沒有遵守他先前對冉閔的承諾:事成之後立冉閔為皇太子,冉閔大失所望,遂與他反目成仇,並且先下手為強地殺了石遵,接著又屠戮了幾乎所有的皇室成員。

新皇帝石鑑想聯合羯族來抗擊冉閔,但是無奈被冉閔與李農擊敗,在明白羯族人不會接納自己之後,冉閔便開始煽動趙人屠殺胡人,

凡是高鼻樑多鬍鬚的人一律成為了他們擊殺的靶子。

350年,滅掉石氏皇室後,冉閔建立了冉魏政權,國號大魏。這時候,

他把自己的姓氏又改回了冉,

決定聯合東晉滅掉胡人,但是東晉王朝沒有給他迴應,於是冉閔只好憑藉一己之力與五胡作戰。

與石琨對陣時,他大敗對方於邯鄲,滅敵數萬;與張賀度聯軍對陣時,他滅敵兩萬八,並俘虜敵兵數萬,帶著三十萬大軍凱旋而歸。

351年,石祇與羯族、鮮卑和羌族聯合再次向冉閔發起進攻,冉閔錯誤地聽信了道士的勸說,急躁出擊,結果一敗塗地,死傷士兵10萬餘人,

一眾大臣皆命喪敵人之手,冉魏政權遭遇重大打擊。

那段時間,魏國彈盡糧絕,饑荒肆虐,食人之事時有發生,遷徙的胡人以數百萬計,歸鄉途中相遇的百姓互相殘殺劫掠,饑荒和疾病殺死了絕大多數遷徙的百姓,能夠回到家鄉的不過十之二三。

352年,鮮卑族的慕容恪直入冀州,冉閔迎頭接戰,誓要殺一殺他的銳氣,驍勇善戰的冉閔十戰十勝慕容恪,

但還是寡不敵眾,最終落敗。

三、雲煙歷史,自有定論

如此看來,冉閔的確是剿殺胡人的先鋒,可是歷史上還是存在很多對他的爭議,也沒有人認可他為“民族英雄”,也導致他的事蹟進不了教科書。

因為首先,冉閔的經歷就註定了他的民族之心不純粹,身為漢族人卻成為了胡人的首領,認賊作父多年,

期間一直為石趙政權賣命,屠殺漢人無數,

即使在建國那兩年他也在對抗東晉,阻撓晉王朝收復失地。

在《帝王錄》也曾記載了冉閔驍勇善戰,所攻之地,十之七為漢,三為胡,

他殺的百分之七十都是漢人。

其次,歷史上描述的漢人遭滅族的境遇被誇大了,五胡亂華雖然侵吞了晉朝疆域,北方的漢族人飽受胡人摧殘,僅僅剩下一些流民組成的團體“乞活軍”苦苦支撐。

但是正統的東晉王朝在南遷之後依舊掌控著中原最富庶的疆域,

漢族形勢遠沒有到很嚴峻的程度。

而且冉閔與同時期的漢人將領相比,他的功績並不是最傑出的,雖然他有著優秀的軍事才能,

但是桓溫、祖

以及

淝水

之戰中以一當十的謝玄、謝安才是抗胡的主力軍,

是保衛民族的中堅力量。

此外,冉閔不被肯定的根本原因是他不具有民族大義,擔不上民族英雄的稱號。無論是屠殺漢族還是胡人,他都是出於私心,都是為了玩弄權術,鞏固政權。

他考慮的始終不是民族的未來,而是自己的私利,

這與岳飛,戚繼光等英雄有著本質的區別。

最後,冉閔雖然勇武剽悍,但是卻缺乏謀略,沒有統治國家的智慧,作為一國之君,冉閔建立的國家僅僅是依靠著自己的武力和戰爭來立國。

在冉魏政權根基薄弱,沒有其他勢力在背後支撐的情況下,

卻誅殺了自己最重要的盟友李農,

在與其他各國征戰時才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導致國力下降,生靈塗炭。與東晉結盟遭拒後,後期顯得狼狽不堪。最終落得個被北燕慕容恪滅國,大臣自殺殉國的下場。

冉閔其人,不可謂不是一位優秀的將領,但是由於境遇所限,一心軍閥割據的他只能與各國的野蠻政權周旋,他於他們並沒有本質的區別,

在安定民心與恢復民生上,他比不上羯族石趙,

更無法與鮮卑族的北魏孝文帝相比。

他的“殺胡令”是亂世中的暴戾後果,“力挽華夏將傾”也不過是一個美麗的謊言,他是歷史上的悲劇,也是政治遊戲中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