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老齡化社會 完善醫療護理體系 建議實行“生活照護—醫療護理—護理創新”創新模式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2萬人,佔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數量為19064萬人,佔13。5%,正在步入深度老齡化社會。隨著我國老齡化、獨子化日益加深,醫療和生活護理需求矛盾凸顯。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朱同玉此次提交了《關於完善醫療護理體系建設的建議》,建議實行“生活照護—醫療護理—護理創新”創新體系模式。

近來,“取消護工”以及“規範護工”的呼聲多次出現在媒體頭條,成為社會熱點問題,受到廣泛關注。透過前期的調研,朱同玉委員發現,目前護工行業市場化導向明顯、護工行業無准入標準資格,缺乏規範化培訓。

目前,護工多為“零經驗上崗”,雖然多數第三方公司會為護工進行崗前培訓,沒有進行系統性、專業化培訓,存在培訓效率低、效果差等不足,多數是走過場、形式化。培訓缺乏監督檢查。朱同玉委員認為,可以根據工作內容和職責不同,將護理體系分為護理員、助理護理、醫療護理和護理科學研究等不同層次,不同層次教育各有側重,並有職業上升通道,可有效降低護理人員離職率,提升其職業榮譽感。

朱同玉委員建議,對於日常生活照護由護理員承擔,低技術含量、低風險的基礎醫療護理由助理護士承擔,註冊護士承擔醫療護理工作,借鑑國際護理發展的經驗,護理員和助理護士的工作質量由責任護士兼管,將護理員納入護理隊伍的整體隊伍,形成“護理員—臨床護士—研究型護士”的崗位體系,實現“生活照護—醫療護理—護理創新”的工作內涵匹配。

基於前期的研究結果,朱同玉委員建議按醫療機構性質、不同專科床位數、患者自理程度、危重程度等需求確定不同專科護理員的合理配置標準,最大程度提高人力資源使用的成本效益、成本效果。同時,將住院病房分為特級需求病房(包括各類重症監護病房)、高需求病房(包括神經內科、神經外科、骨科等特殊病房)、中需求病房(外科病房)以及低需求病房(普通內科病房)四類,這四類病房醫療護理員的人床比配置比例建議分別為1:0。25、1:0。10、1:0。06和1:0。05。並將此標準和護士配置標準共同納入醫院考評體系,以督促醫院的有效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