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或致顱內感染!腫脹感超過3天就該小心

「本文來源:生命時報」

「拔牙」或致顱內感染!腫脹感超過3天就該小心

在很多人眼中,拔牙似乎是一件小事。無論是乳牙,還是複雜的阻生智齒,人們的關心點總是集中在“拔牙疼不疼”上,卻忽略了拔牙潛藏的高風險。

事實上,拔牙和個人體質、時機等都有關聯。盲目拔牙,可能誘發顱內感染等風險。

「拔牙」或致顱內感染!腫脹感超過3天就該小心

《生命時報》採訪專家,告訴你拔牙背後有哪些被忽略的風險,併為不同人群提供一份“安全拔牙攻略”。

受訪專家

空軍軍醫大學口腔醫院口腔外科主任醫師 周宏志

中日醫院口腔醫學中心主任 喬敏

浙江省人民醫院牙科副主任 高金星

北京老年醫院口腔科副主任醫師 石寧

拔牙可能導致顱內感染

牙齒具有複雜的結構,是唯一硬組織在外的器官。對於一些患有特殊疾病的人來說,拔牙是對身體的一場考驗,在臨床病例報告中曾出現過很嚴重的拔牙併發症。

拔牙引發腦死亡

2021年5月,廣西南寧一名5歲女孩玩耍時不小心碰到大牙,導致牙齒鬆動。在拔牙過程中,出血不止導致孩子因失血過多而休克。

經專家會診,初步診斷這名小女孩患有先天性頜骨中心性血管瘤。牙齒拔除後,其下方的血管瘤破裂導致大出血,隨後引發腦出血,最後腦死亡。

「拔牙」或致顱內感染!腫脹感超過3天就該小心

拔牙致顱內感染

2020年初,廣東肇慶28歲的王先生因智齒髮炎、疼痛難忍,便在家附近的牙科診所拔牙。但隨後的第二天,王先生便出現頭暈,視物模糊等症狀,並且隨著時間加重。

為尋求進一步治療,3月下旬,經過多次檢查,王先生被初步診斷為細菌感染導致的硬膜下膿腫並形成腦疝。

專家解釋,拔牙前後如果沒有仔細護理,特別在炎症急性期,口腔細菌非常容易透過血液或者直接“跑到”鼻竇及顱內,導致腦膿腫或硬腦膜下積膿發生。

因此,拔牙並非小事。一旦身體條件不適合拔牙或拔牙操作不規範,

很容易引發較嚴重的併發症。

建議拔牙儘量選擇身體狀態好的時候,在拔牙後留有一段休息時間,從而降低術後感染的風險。有些人則要與相關科室溝通後再決定能否拔牙。

拔牙後並非一勞永逸,後續還要經歷一個階段的腫脹和疼痛。臨床上,拔牙引起的創傷性腫脹是機體對機械刺激的保護性反應,是一種正常現象。

正常拔牙造成的腫脹通常在術後48~72小時達到高峰,然後逐步消退,術後第5天基本消失。

若超過3天腫脹不能緩解,且伴有劇烈疼痛,應及時複診。

拔牙術後感染最常見的原因是患者術後口腔衛生不佳,食物殘渣等在拔牙窩內導致厭氧菌大量繁殖,形成區域性腫脹和大量感染性肉芽。

「拔牙」或致顱內感染!腫脹感超過3天就該小心

3類人群拔牙有“特殊禁忌”

拔牙並非人人適合,在拔牙前應該告知醫生個人的身體情況。通常情況下,有下列情況就不適宜拔牙:

有嚴重心血管疾病和血壓在180/100毫米汞柱以上的;

有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患者;

惡性腫瘤以及精神病發作期的;

糖尿病症狀未被控制以前;

劇烈運動、勞動、飲酒後。

「拔牙」或致顱內感染!腫脹感超過3天就該小心

除了上述不適原則,不同人群還有一些拔牙禁忌:

1

女性

女性因為雌激素變化等原因,拔牙時要避開以下4個時間點:

經期:

此時女性凝血狀態與平時有所不同,拔牙會導致出血較多。加上應激能力下降,唾液中含有的溶酶原啟用物質增多,傷口癒合減慢,會增大細菌感染風險。

服避孕藥期間:

這時候體內纖維蛋白分解有所增加,傷口不能形成很好的血凝塊,對癒合不利,給病菌提供可趁之機。

孕期:

女性在懷孕前3個月及後3個月都不能拔牙,否則容易受到刺激,引發流產。

哺乳期:

患者拔牙後所服用的抗菌類藥物,可透過代謝進入乳汁,對寶寶造成影響。

2

老年人

對於老年人來說,拔牙有兩大風險:升高血壓和影響心率。因此這類人群拔牙,要分不同疾病或服藥情況來看:

患冠心病:

如果近期心絞痛頻繁發作或6個月內曾發生過心肌梗死、安放過心臟支架,不能拔牙,會增加再度栓塞的風險。

患高血壓:

此類老人一旦疼痛很容易緊張,血壓升高,出血風險也會加重。拔牙過程中密切觀察血壓、脈搏變化。

服用抗凝藥物:

如果老人正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法華林等抗凝藥物,拔牙前需告知口腔醫生藥物的種類與服用時間。醫生根據服用抗凝藥種類,調整拔牙方案。

對於超過70歲的老人、既往有高血壓、冠心病等拔牙禁忌證的患者,建議拔牙前至少要進行兩項檢查:測心電圖和抽血化驗,以評估是否適合拔牙。

3

兒童

對兒童來說,乳牙如在6歲以前不鬆動,但有牙體病變的,應進行治療,而不應輕易拔掉。

「拔牙」或致顱內感染!腫脹感超過3天就該小心

另外,因為口腔治療時需要患者堅持張著嘴,相比成年人,兒童更加難以適應。加上對治療、疼痛的恐懼,一些孩子配合度非常低。因此選擇全麻治療時,需要麻醉師科學掌握好劑量。

拔牙前、中、後,

分別要注意什麼?

科學拔牙,除了需要了解自身的身體狀況,還要做到以下生活細節,既能減輕疼痛感,也能避免口腔或其他身體部位受到不必要的牽連。

拔牙前

保證充足睡眠,照常進食。如果拔除的是有炎症的牙齒、牙根,拔牙前2天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抗生素,以防術後感染。

應仔細刷牙、漱口,清潔口腔,對於牙結石較多的患者,建議拔牙前進行清除。

拔牙最好選擇在上午進行,尤其是老年人,以便術後觀察。不要空腹就診,以免發生低血糖。

拔牙時

如果出現頭暈、頭痛、胸痛等症狀,要告訴醫生,以便及時採取救治措施。

拔牙後

牙齒拔除後,用紗布卷或棉卷輕輕咬40分鐘~1小時後吐出。拔牙當天要少說話,不要用力吐痰、吐口水,不要刷牙,不要反覆漱口。

不能用舌頭舔創口,更不要吮吸創口,以免造成創口負壓引起出血,也不要用手指或牙刷等東西去觸碰。

拔牙2小時後才能吃米粥之類的流食,切忌吃太燙或太硬的食物,也不要飲烈性酒,不要吸菸,不要吃辛辣食物。

6小時以內不能漱口,否則可能引起再出血,或使創口感染髮炎。

6小時以後可用溫熱的鹽水輕輕含漱。

「拔牙」或致顱內感染!腫脹感超過3天就該小心

一般情況下,拔除下頜牙,特別是下頜智牙後,臉頰部腫脹的機率高於上頜牙。目前國際上普遍認同處理急性損傷的“RICE”原則非常適用於拔牙術後護理。

休息

(Rest):拔牙術後視創傷嚴重程度,應給予適當休息,不宜劇烈運動,以免再次出血和加劇腫脹;

冷敷

(Ice):拔牙後冷敷不但能減少血液、組織液滲出,減輕腫脹,還有一定的鎮痛作用。因此提倡拔牙術後48小時內間斷性冰敷,但要注意避免長時間連續冰敷導致面板凍傷;

加壓

(Compression):有些複雜的患牙拔除後,除了冰敷還要輔助進行區域性加壓,目的與冷敷一樣;

抬高

(Elevation):在術後48小時內,使患處水平面高於心臟水平面(避免平躺,晚上睡覺時多墊一個枕頭)。

此外,抽菸、過早吹奏樂器、連續咳嗽、過早洗熱水澡等行為都會加重術後腫脹和疼痛,均應避免。▲

本期編輯: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