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白雜談:隋唐第一軍師——“牛鼻子老道”徐茂公

第一,徐茂公不是“軍師”,更不是“牛鼻子老道”,而是不折不扣的一員武將

《隋唐演義》是大家非常喜愛的小說,“混世魔王”程咬金、“牛鼻子老道”徐茂公、忠義秦叔寶……,一個個人物栩栩如生。小說中的徐茂公是一個軍師人物,能掐會算,善於算計,其實並不是那麼回事。真實的徐茂公原名徐世績,字懋功。唐高祖李淵賜其姓李,後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改名為李績,漢族,曹州離狐(今山東菏澤東明縣東南)人,唐初名將,與李靖並稱,被封為英國公,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早年從李世民平定四方,後來成為唐王朝開疆拓土的主要戰將之一,曾破東突厥、高句麗,功勳卓著。歷仕唐初三代帝王,始終立於不敗之地。不過在官場的摸爬滾打過程中,徐懋功也過得異常小心翼翼、戰戰兢兢,李績(即徐茂公)享年七十六歲,唐高宗輟朝七日,贈李績太尉、揚州大都督,諡號貞武,陪葬昭陵。

老白雜談:隋唐第一軍師——“牛鼻子老道”徐茂公

徐茂公出身大戶人家,並非評書中說的牛鼻子老道。隋末亂世中,徐懋功看出天下必將群雄逐鹿,所以他年僅17歲就投奔到著名的瓦崗軍翟讓麾下,併成為軍中的核心顯要人物。當然,並非是做軍師,而是獨當一面的將領。當然,程咬金也沒做過什麼混世魔王,他亦是一個瓦崗將領。一代梟雄李密取代翟讓後,對徐懋功並不信任。李密火拼翟讓時,“徐世勣走出,門者斫之傷頸”,幸賴“王伯當遙呵止之”。李密殺翟讓後,“頗自驕矜,不恤士眾”,“徐世勣嘗因宴會刺譏氣短,密不懌,使世勣出鎮黎陽,雖名委任,實亦疏之。”

老白雜談:隋唐第一軍師——“牛鼻子老道”徐茂公

第二,徐茂公與李密:徐茂公忠心耿耿,好心反而害了李密

1。以特殊方式隨李密降唐

李密不信任徐茂公,派他出鎮黎陽,實際上是半獨立性質。

這樣,倒幫助徐茂公避開了一場禍事。

李密與王世充交戰,初勝後敗,無力支撐。李密不信任徐茂公,故不敢去黎陽,乾脆投靠唐。

徐茂公區區一個黎陽,難以與各諸侯抗衡。故徐茂公不敢自立割據稱王,而要選擇一豪強投之。討論後決定投唐——老徐是有眼光的!

但其向唐投誠的方式出人意表:他的使者到了長安,李淵大喜。然而一問,卻發現使者倒是真的是來協商投唐事宜的,但使者找的人卻不是李淵,而是——李密!這個徐茂公,將黎陽的土地、軍人、老百姓、各類資產,清點造冊,交給了李密!李密已經降唐了,他把這些東西交給李密,意思很清楚:自己也投靠大唐!但是,他卻作出一副追隨李密的樣子,將功勞算在了李密名下!

老白雜談:隋唐第一軍師——“牛鼻子老道”徐茂公

2。無意中害死了李密

世事總是難料。徐茂公本來是好心,但結果卻是害死了李密!

徐茂公將黎陽交給了唐,李淵就派李密去黎陽安撫。然而李密走後不久,有人就對李淵說了,這個李密並不安分,這樣放他出去,恐怕是放虎歸山。李淵就派人去找回李密。李密心中不滿,又恐懼,就決定反唐,王伯當苦勸,李密不聽。於是李密率兵襲破鄰近的桃林縣(今河南三門峽市西南),掠奪畜產向南進入熊耳山,準備前往襄城(今河南省汝州市)投奔舊將張善相。

這個事現在還有很多問題搞不清楚:李淵為什麼找回李密?是不信任還是常規的試探(考驗)?李密為什麼反唐?是早有此心還是害怕小人陷害?

但不管怎麼說,李密進攻桃林,就是不折不扣的倒戈。

盛彥師得知桃林丟失,率兵埋伏在的陸渾縣南邢公峴(今河南省盧氏縣官道口鎮的邢公山)。李密經過時,被飛箭射成了刺蝟。

老白雜談:隋唐第一軍師——“牛鼻子老道”徐茂公

3。安葬李密

李密死,盛彥師派人割下首級,飛報長安。李淵派人將首級送往黎陽。

徐茂公並沒有急於與李密“劃清界限”,相反向李淵寫信,為李密求情,希望李淵准許李密“入土為安”。

李淵感其忠義,允之,徐茂公安葬李密。

第三,不參與李唐“家事”?

皇家的家事,對於大臣來說,是非常可怕的事兒。其前的楊修、其後的岳飛,慘死的原因中很重要的一個就是摻和了廢立之事。

徐茂公也兩次直面此類頭疼事。

第一次是著名的玄武門之變,時已經使用李績這個名字的徐茂公無表現。故凌煙閣功臣中,戰功赫赫的徐茂公位列倒數第二,僅高於同樣未參與的秦瓊。

第二次是唐高宗廢王皇后、立武則天,與宰相班子多次交鋒。班子中其他成員均支援長孫無忌、反對廢立。李績不言,高宗示意,李績心領神會。於是一次退朝時李績以腳疾為由滯後了幾步,簡單了表態“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李治隨機不顧長孫無忌反對,廢了王皇后。

關於這一點,

(1)先說明一下:當時宰相是一個班子,而進了班子以後就不能單獨見皇帝了。這是當時約束皇帝和宰相、企圖讓他們之間相互約束的一個機制。

(2)李績算不算參與李唐“家事”?

李績的這個態度,遭到了後來一些人的指責,認為李績明哲保身、不敢主持正義。

還有人為李績辯護,說他堅持了“不干涉皇家家事”的原則。

其實雙方都不對。個人認為,李績那句話就是表態,但無可厚非。也許是無奈,也許是他本人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