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給故宮博物院題寫過新牌匾,比起老匾,哪個書法水準更高

文·段宏剛

“故宮博物院”

成立於1925年10月10日,坐落在北京東城區景山前街4號的故宮紫禁城內,如今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也是世界三大宮殿之一,每年吸引著數以萬計的國內外遊客來參觀。它的前身是明、清兩代的皇宮。

成立“故宮博物院”的目的,是清點和查收紫禁城內的所有文物,並給每件文物進行編號,把它們歸類並陳列出來,供世人瞻仰古代中國輝煌燦爛的文化藝術。

這項工作是由

“辦理清室善後委員會”

完成的,委員會成立於1924年10月底,委員長由著名文物學家和教育家李石曾(1881年——1973年)先生擔任,他率領14名成員完成了這項艱鉅而偉大的工作,成員都是當時的著名專家、學者。

郭沫若給故宮博物院題寫過新牌匾,比起老匾,哪個書法水準更高

“辦理清室善後委員會”雖然是一個臨時機構,但裡邊人才濟濟,如,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書法大家于右任先生,著名考古學家羅振宇先生,都是文化界響噹噹的人物。

經過將近一年的清點和查收,共整理出117萬餘件文物和9。4萬多個編號,並刊印、出版了《故宮物品點查報告》一書,共6編28冊。

自此,故宮博物院的整理工作圓滿結束,只等著舉辦盛大的建院典禮,向世人宣佈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的訊息了。

故宮博物院成立後,由誰給題寫牌匾卻成了難題,畢竟,故宮博物院太重要了,是國家文化的象徵,題寫牌匾的人,在身份地位、文化水準、學術成就、影響力、知名度、口碑等諸多方面,能讓眾人心服口服才能勝任這個工作。

郭沫若給故宮博物院題寫過新牌匾,比起老匾,哪個書法水準更高

郭沫若題字

經過討論和評選,大家一致推舉李石曾先生來題寫。

李石曾原名李煜瀛,他的名頭並不小,出生在京城的名門望族和書香門第,他父親是晚清軍機大臣、大學士李鴻藻,去世後被追封為

“文正”,

“文正”是朝廷嘉獎文臣的頂級諡號,整個大清王朝共有276年曆史,被嘉獎的“文正”才不過8人。

在家風的薰陶下,李石曾自小飽讀四書五經,打下了深厚的國學底子。後來,他跟當時所有的有志青年一樣,漂洋過海來到歐洲留學,眼界和思想進一步得到提升。

學業有成後,他回到國內,在文化、教育等事業上,迅速發揮出重要作用,在當時的影響力上,跟蔡元培先生不相上下。

郭沫若給故宮博物院題寫過新牌匾,比起老匾,哪個書法水準更高

李石曾題字

書法雖然不是李石曾的強項,但是,他畢竟是一名傳統文人,國學修養很深厚,跟那個年代的所有文人一樣,他長期使用毛筆書寫各種文稿,因此,他在書法上的造詣並不低,不亞於專攻書法的文化名人。

由於故宮博物院的大門很大,門楣也很高,必須寫出大字,才能跟整體環境相匹配。

當時題寫“故宮博物院”5個大字時,每個字都超過了1米。字實在是太大了,沒有那麼大的書桌供李石曾所用,也沒有小樣稿作為參照,對李石曾來說,這次題寫牌匾完全是一種摸索和創作,具體能寫成什麼樣子,他也不知道。

李石曾把5張毛邊紙粘在一起,組合成一張長約1丈的超大紙張,然後,他把大紙鋪在地上,拿起特大號毛筆,半跪著,一筆一畫在大紙上寫下了5個大字——故宮博物院。他寫這5個大字,完全是一次成型,寫完沒有對任何一個字進行修飾。

郭沫若給故宮博物院題寫過新牌匾,比起老匾,哪個書法水準更高

後來,據文物專家單士元先生回憶,李石曾題寫的每一個字足有飯店普通圓桌那麼大,寫完後,李石曾累得滿頭大汗。看來,題寫榜書大字,不僅是腦力勞動,更是一種體力活。

即使一些書法大家在題寫大字時,也不敢拿著大號毛筆直接去寫,因為那樣太難掌控了。許多人都是寫好小字後,然後放大處理,再製作成牌匾懸掛起來。

李石曾直接上手寫大字,足見他對自己的書法修養和掌控能力很有信心。

據說,于右任先生當時也在現場觀看了李石曾題寫牌匾,當於右任看到李石曾半跪在地上一次性寫下這個牌匾後,覺得自嘆不如。

郭沫若給故宮博物院題寫過新牌匾,比起老匾,哪個書法水準更高

可以看出,李石曾深諳顏真卿楷書的精髓,“碑學”修養非常深厚,這5個大字的造型結構經營得十分合理,整個字型呈現出厚重、端莊、沉穩、雄渾、大氣的審美格調,跟整個環境相得益彰,猶如出自顏真卿之手,讓很多人誤以為這個牌匾是從顏真卿書帖裡集字而成。

李石曾的題字被製作成牌匾懸掛起來後,被遊客津津樂道,一掛就是46年。

1971年,故宮博物院被整修一番後重新對外開放,並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前來參觀、指導。

大文豪、大學者郭沫若(1892年——1978年)先生作為重要嘉賓前來故宮博物院指導工作,時任院長吳仲超看到郭沫若後,當場提議為博物院題寫一塊新的牌匾。

郭沫若當即答應,醞釀片刻後,不拘小節,抓起毛筆,很隨意地在一張單面印刷過字的列印紙背面,寫下了“故宮博物院”5個小字。

郭沫若給故宮博物院題寫過新牌匾,比起老匾,哪個書法水準更高

由於郭沫若當時的書寫狀態很放鬆,正是這種無拘無束的自由發揮,卻寫出了真實、自然、靈動的字型,促成了書壇上的一段佳話。

那麼,郭沫若題寫的新牌匾和李石曾題寫的舊牌匾比較起來,哪個書法水準更高呢?

這個問題確實不好回答,只能從欣賞者的個人喜好來見仁見智。

李石曾的題字筆力雄健,陽剛之氣更明顯,在傳統的審美趣味上更濃厚一些,把“顏楷”的形神發揮得很到位。

郭沫若的題字灑脫奔放,字型更活潑一些,線條變化多,融合了魏碑、楷書、行書等多種書體的特點,顯得更耐看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