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像冬天一個像春天—和兩個司機師傅的事

一個像冬天一個像春天—和兩個司機師傅的事

(一)

浙江橫店:某打車平臺app上發來了一條訊息:“尊敬的乘客您好,我下午3點準時到F酒店接您,您記得先做好準備哦!現在天氣冷,要多穿點衣服保暖哦!”

到了約定的時間,一個身材瘦小的中年男人開著一輛大眾明悅來到了我身邊,“您好,您是尾號0801去義烏機場的乘客對吧?”嗯,對的。第一次看到一個師傅這麼用心(事先發訊息問候),這麼準時,剛見面就很有好感,上了車就開始跟師傅聊起天來。

“我姓盧,是附近永康的人,家裡開化妝品店,僱了三個員工,店開成熟了就交給老婆打理了,自己出來開車掙點小錢,店裡有事情要處理我就開車回去處理一下,反正橫店離永康也近,很方便。”已經當老闆,還這麼勤儉持家,更加佩服盧師傅。

“永康那邊打車的人比較少,所以我一般都在橫店跑車,生意好些。”盧師傅娓娓道來,我問他為什麼要給乘客先發訊息?不管是多遠的距離都會發嗎?“只要是坐我的車,不管去的地方遠近我都會先發訊息提醒,首先,提前提醒乘客會讓接人效率更高,我到了不用等,其次,根據天氣提醒客人是為了讓客人感受到溫暖吧!一條簡訊,一舉兩得!”盧師傅說普通話有一股獨特的江浙口音,經歷過歲月打磨的人說出來,更是別有一番風味,雖然他有自己的目的,但是在當今社會,把細節做的如此好也著實暖人心。

我問到盧師傅一天要做老闆,又要做開車的師傅,心態是怎麼轉換的?內心能不能受到了這樣的落差?“是什麼身份就做好什麼身份的事情,很好轉換的,人一定要時刻認清自己的位置,當老闆的時候就要把老闆做好,把客戶服務好!當司機的時候就要把車開好,把乘客服務好!千萬別開車的時候還一副老闆的架勢,不行的,客人怎麼受得了,對不對?我沒有落差,我已經很習慣來回的切換身份了!”盧師傅的這番話讓我知道,他是個明白人。

快到達目的地,盧師傅突然說:“小徐要不這樣吧?以後你坐車就打我電話,這樣就不用從平臺走了,平臺抽成抽的太多了,你直接找我,我還可以給你少點錢!”“好啊,沒問題,咱們乾脆留微信得了。”我說,之所以這麼積極留微信,是我覺得盧師傅為人不錯,活的通透,最起碼從這次乘車的交流給人感覺是這樣。

後來在橫店工作的時間,只要用車我都會找他,當然,後面用車也都是在橫店範圍內,地方小,打車就5。6塊錢,最多10塊,我沒有讓盧師傅少錢,都是按照正常付,這麼點錢再少錢我心裡過意不去。坐的次數多了,我們的關係也一度好到我請他吃飯,他給我帶家裡的特產(雖然不貴,但是能夠感受到他的用心),讓我非常感動,這次用車,一直用到了我離開橫店。

幾個月後,再去橫店出差,我還是聯絡了盧師傅接我,事先問好價格是我一直以來的習慣,從義烏高鐵站到橫店,盧師傅說給130,我一再確認,因為我知道當時的正常價大概是150上下,問他130是否少了?“我們是熟人,給130就可以了,沒必要多給的。“我心想那也行,我先欠你個人情,下次再還,反正關係是長久的。到了約定的時間和上車地點,見到了久違的盧師傅,雖然許久不見,但沒有一點陌生感,一路聊到了橫店,下車的時候把130車費轉給了盧師傅,在後備箱拿完東西往酒店方向走的時候,盧師傅突然從背後叫住我,我問盧師傅什麼事。

“小徐,是這樣子的,我剛剛收你130的車費,其實我虧了,我一般都是150才會去義烏接人的,要不這樣吧?以後你自己來橫店,你就坐大巴車來,這樣更省錢,只要幾十塊錢!”盧師傅的一番話說的我一臉懵。

我有些尷尬的問盧師傅是不是把另外20轉給他?“你給我呢,我不好意思收,怎麼說呢,收這130呢我又虧,唉!但是收了你20呢,我又心裡過意不去!要不我們商量一下,這樣吧,以後你在橫店要用車,你就找我,你從義烏回來,從杭州回來這種呢,就不要找我了。但是呢,如果你有那種有錢的朋友,比如義烏到橫店能夠給到200的,從杭州回來能夠給到800、1000的你就找我,你看這樣好不好?”聽完,我更是一臉懵,我就想,合著是我給的不夠多咯?於是我立馬給盧師傅轉了70塊錢,“你這就見外了,不用轉,轉了我也不收。”他有些面露難色地說,說完上車就走了,一直到過了24小時收錢的時間,盧師傅仍然沒收我轉給他的錢。

這次之後,我再也沒有坐過盧師傅的車,也沒再聯絡,這件事情也讓我反思了很久,最終才下了結論:你是一個一點虧都不願意吃,不能吃的人,有什麼好事的時候人家又怎麼敢想到你?眼前的一些小事你都處理不好,又怎麼敢給你介紹好事?人在社會上混,有時候還是要能夠“吃點虧”吧?不然怎麼能夠“得的多”?何況還沒讓你吃虧?這件事也讓我發現,有些時候人與人沒談到利益的時候都挺好,一旦談到利益,性質就變了,區區20塊錢都能把一段關係給毀掉,好在捫心自問,自始至終,沒有虧待過盧師傅,也沒有在心裡留下遺憾。

(二)

北京:寒冬,跟朋友聚會散場的時候已經晚上11點,打了半個小時車還是沒有反應,無奈跟其中一個已經打好車的朋友先走出餐廳,準備碰運氣看能不能路邊攔到計程車,到了外面才發現,天下起了瓢潑大雨。朋友打的拼車很準時的到了,我還是沒等到計程車,於是朋友上車就問師傅,能否載我一程?因為我跟朋友有一段路是相同的,開車的大哥非但沒有拒絕,他搖開副駕駛的窗戶很爽快的喊道:“小夥,快上車,現在下雨不好打車,你跟我們先走一段。”

之前拼了一個人,車上加上朋友加上我一共三個乘客,我坐在了副駕駛,車剛起步,師傅一邊按著手機一邊自言自語地說:“我把拼車關了,待會兒不接單了。”聽到師傅這麼說我有些不好意思,朋友也聽到了,於是她跟給師傅說:“師傅,我把我朋友加在拼車的人數上面去,這樣你能夠多收點。” “不用不用,千萬不用,也沒多少錢,我剛這麼說是我怕再拼到人大家擠著坐不舒服。” 師傅說到,朋友找了半天沒找到拼車加人數的地方,問師傅在哪裡可以增加人數,“說了不用加,你別管了,待會兒我問你朋友直接微信收點錢,少給點意思下就可以了。”師傅說話語氣裡有著中年人的冷靜,聲音富有磁性。

朋友下車了,我更不好意思,準備給師傅付錢然後下車,因為從朋友下車地方到我家還有5公里多, 我覺得怎樣算錢都有些不合適,怕師傅吃虧,於是問師傅要付款碼,“幹嘛要下車呀?外面那麼大雨待會兒你怎麼回去呀?北京下雨不好打車你不是不知道,別付款碼了,我把你送到家了再說,你把到你家的地址給我導航一下,我先把你送回去。”不喜歡別人吃虧是我一直的宗旨,於是一再給師傅強調,如果我再坐,就必須得給錢。“好好好,你好好坐著,待會兒我肯定收錢,不收錢我白拉你啊!”

盛情難拒,我繼續坐在了車上,一路跟師傅拉家常外,也感謝他的善良和用心,聊天得知師傅姓王,河北邯鄲人,來北京很多年了,開了一家建材店,晚上跑跑車,他信佛,所以把很多東西都看的很淡,說話時常透露著他的“佛系”性格,“無所謂”、“不重要”、“沒關係”是他的口頭禪。快到目的地了,我再次問王師傅給多少錢合適?“你到了再說,不急,我都不急你急啥?”到了目的地,馬上就要下車了,“王師傅,告訴我多少錢,我微信轉給你。” “快下車,小夥,你沒看到這裡有攝像頭呢?” 王師傅的一番話把我嚇到了,怕他車被拍我迅速下了車,剛下車,王師傅一腳油門走了,我都沒反應過來。

後知後覺的我才發現,原來師傅一直叫我坐在車上其實是“早有預謀”,怕我淋雨,更怕我在下雨天打不到車,所以“強行的”把我送到了目的地,太暖心!還不收費,太有大愛!站在雨中,望著王師傅車開去的方向,天氣雖然寒冷,內心卻暖意濃濃…由於沒留聯絡方式,一句感謝都沒來得及說!給朋友發了條微信:幫忙給剛剛的師傅五星好評,寫個好的評價,辛苦了…

別人對我們好,我們可以說他是好人;別人對我們不好,我們沒有理由說他就是壞人,人對人,是不一樣的,很多東西都是相對的。只能從我個人感覺說一下對兩位師傅的印象:盧師傅,像是冬天的寒風一樣,醍醐灌頂;王師傅,像是春天的陽光一樣,沁人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