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有家只在晚上出攤的熱乾麵館,北京客一口氣打包30份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10月31日訊(記者徐佳)

熱乾麵是武漢人過早的標配,漢口車站路這家老店,卻只在晚上出攤。十來平方米的店裡,就擺了桌子兩三張,計程車司機、附近都市夜歸人,都是這裡的常客。

10月28日夜,時近凌晨,長江日報記者來到這家名叫長子熱乾麵的小麵館。附近街上其他店鋪已經打烊,這家麵館門口反而煙火氣濃厚,人聲嘈雜。的哥張漢民跑了一晚上的活兒,正趕來吃麵。70歲的朱四毛祖孫三代堅持做面,一路傳承,用他的話說,“這一輩子,就只做一件事,把面做好!”兒子朱飛則希望這裡能成為武漢夜歸人的“加油站”。

武漢有家只在晚上出攤的熱乾麵館,北京客一口氣打包30份

凌晨時分,麵館門口客人往來。記者肖僖 攝

長子熱乾麵下午4點開門,凌晨4點收攤,除了春節,其餘時間都開門。朱四毛是從父親手上接過麵館的,目前和兒子朱飛合力經營。朱四毛下午支起攤鋪,夜間回家休息;朱飛晚上到店堅守,直至深夜。父子兩人接力配合,精心做好一碗麵,至今數十年。

朱四毛回憶,自己的父親在上世紀10年代開始在食堂做學徒,學習撣面、制面技藝,而後便在合作路、車站路支起攤點,最初的顧客是南來北往經過武漢的遊客。“父親發現很多外地遊客坐火車來武漢,到了晚上想吃熱乾麵,沒有店鋪開門,為了大家在晚上也能吃到這一口,就開始了夜間經營。”朱四毛介紹,起初只是營業到凌晨1點,之後便一再延後。

武漢有家只在晚上出攤的熱乾麵館,北京客一口氣打包30份

朱四毛正在制面。記者肖僖 攝

1959年,朱四毛8歲,便開始給父親打下手。半個世紀以來,店鋪幾經遷移,2002年開始,定在車站路49號。“我們就是從這裡起的家,搬了幾次,也沒有離開這條街。”朱四毛說。兒子朱飛1992年從大學畢業開始,就跟著朱四毛一起經營,到現在近20年了。“原來只是把這當作一門生意,後來看到大家對我們的需要,就更有成就感了。”朱飛說,希望將來這裡能成為武漢的“深夜麵館”,成為都市夜歸人的“加油站”,像一束光,照亮回家的路。

武漢有家只在晚上出攤的熱乾麵館,北京客一口氣打包30份

朱四毛與長子熱乾麵。記者肖僖 攝

近20年來,讓朱飛印象深刻的客人不勝列舉,一位北京客人算得上是比較特別的。“兩年前,一位北京大哥來武漢出差,在網上看到我們店,就過來嚐鮮。吃了一碗麵後,就喜歡上這個味道,問我有沒有什麼辦法把面帶到北京去,並且要30碗。”朱飛介紹,當時就幫他想辦法,用水瓶裝滿冰水,把面一包包打包好,用冰水冷藏,再把調料包一袋一袋準備好,並詳細告訴北京大哥回去後怎麼調製,運輸上要注意些什麼。“大哥第二天就帶著一個旅行箱過來,把30碗麵和調料帶走。”朱飛告訴記者,經營這麼多年,這還是第一次遇到。

在江漢路上班的霞飛,每晚下班都會在這裡買碗麵消夜。她介紹,“我下班接近零點了,晚上又不想吃燒烤,這家店正好在我必經之路,熱乾麵可以管飽。”朱飛說,這個女孩她印象也很深,每次都是騎著單車過來。記者採訪時,的哥張漢民正好把車停在門口,喊朱飛來碗麵,他邊吃邊告訴記者,“跑計程車上些年份的,沒人不知道長子熱乾麵的。”

【編輯:付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