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文化博大精深,讓我們從“頭”講起吧!

考察頭飾,可以從“美”這個字說起。

甲骨文中的“美”字,最初便是畫著一個舞人的形象,頭上插著飄曳的雉尾或羊首。“像人首上加羽毛或羊首等飾物之形,古人以此為美”(徐中舒主編《甲骨文字典》四川辭書出版社)。

漢服文化博大精深,讓我們從“頭”講起吧!

▲美(甲骨文字形)

所以漢字中的“美”字,其實就是一個戴著頭飾的人。其頭飾也許是一個羊頭,有兩隻角;也許是兩根長長的翎毛。因而說“美”字“像頭上戴羽毛裝飾物的舞人之形”。康殷所著的《文字源流淺析》乾脆直接畫了一幅圖,作為“美”字的解釋。

漢服文化博大精深,讓我們從“頭”講起吧!

▲《文字源流淺析》“美”字圖示

從儲存下來古老的賀蘭山崖壁畫可以看出,凡是形體較為高大的人物幾乎都有頭飾(有的還有尾飾),而且頭飾非常突出,有的頭飾的長度甚至超過人體本身的長度。

漢服文化博大精深,讓我們從“頭”講起吧!

▲賀蘭山頭戴羊角巖畫

下圖中商周持環銅人頭上應該也是一個羊角的裝飾。

漢服文化博大精深,讓我們從“頭”講起吧!

▲商周持環銅人

那麼,從何時起人類有了愛美的心理呢?在博物館裡,我們會發現萬年前的山頂洞人已經有了美的要求、美的追求。那些用獸骨、獸齒穿成的串飾,除了有對狩獵勝利的紀念及象徵著勇敢、智慧和力量之外,也是一種原始美的體現。

至於經過最簡單研磨、穿孔加工的礫石、魚骨、介殼和海蚶等,掛在胸前、戴在頭上、手腕上無疑已是美麗的飾物了。

新石器時代,簡樸的頭飾是人類對自然審美特徵的最初感知。

漢服文化博大精深,讓我們從“頭”講起吧!

▲新石器時代舞蹈紋彩陶盆,人物的頭上都有髮辮狀飾物(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可以說,頭飾文化源遠流長。她從遠古走來,穿過鐵血詩書的大漢,穿過萬邦來朝的盛唐,穿過繁華似錦的大宋;特別是,古代女子頭飾尤其豐富多彩。

種類有笄、簪、釵、環、步搖、鳳冠、華勝、發鈿、扁方、梳篦等,無論是多姿的“髮簪”、多彩的“花鈿”、還是搖曳的“步搖”、威儀的“鳳冠”、精巧的“髮梳”都令人目不暇接(上述各類頭飾,今後將有選擇性地展開介紹)。

漢服文化博大精深,讓我們從“頭”講起吧!

▲新石器時代,鏤雕旋紋象牙梳(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漢服文化博大精深,讓我們從“頭”講起吧!

▲南唐金鑲玉步搖(安徽省博物館藏)

漢服文化博大精深,讓我們從“頭”講起吧!

▲唐代玉花鳥紋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漢服文化博大精深,讓我們從“頭”講起吧!

▲唐代婦女,高髻,簪花鈿

漢服文化博大精深,讓我們從“頭”講起吧!

▲明代鳳形金簪

漢服文化博大精深,讓我們從“頭”講起吧!

▲明代碧玉簪

漢服文化博大精深,讓我們從“頭”講起吧!

▲明代孝端皇后鳳冠(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漢服文化博大精深,讓我們從“頭”講起吧!

▲皇后金鳳冠,明孝恪皇后像(《歷代帝后像》)

“頭飾”是漢服的點睛之筆。用俗語來形容,可以說為漢服之美營造了“噱頭”。

*圖片部分來源於各大博物館資料庫,部分來源於網路。

漢服文化博大精深,讓我們從“頭”講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