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餐故事28:公元0年?不存在的!(後有彩蛋哦)

佐餐故事28:公元0年?不存在的!(後有彩蛋哦)

現在是2020年,完整地表述是公元2020年,啥是公元?另外,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肯定還聽說過“公元前多少多少年”,這公元前又是什麼?今天就來說說。

公元是現在國際上使用較廣泛的一種紀年方式,所謂“紀年方式”就是人們給年代起名的方法。人類歷史上有過很多種,例如干支紀年法、天文紀年法、帝王年號紀年法等等。公元紀年是義大利基督修道士狄安尼西最早提出的,他認為,人類應該從耶穌基督誕生之年開始紀年,耶穌誕生這一年應該為“主的年份”,耶穌誕生之前的年份為“主前”,他這個說法,得到了羅馬教皇的肯定,由於當時基督教在歐洲的影響力,很快就在歐洲確定了這個紀年體系。

那耶穌基督是哪一年出生的呢?並沒有準確的記載,狄安尼西提出了以復活節來倒推。

復活節是紀念耶穌基督復活的傳統節日,每年過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天為復活節,日期不固定,由春分、月圓和星期日這三個因素來確定,而當時羅馬的歷法即儒略曆推算每隔532年復活節為同一日(此計算過程以後可以細分享)。

所以他以那年的復活節往前532年確定為耶穌誕生之年,即“主的年份”,以 A。D。(拉丁文 Anno Domini 的縮寫,意為“主的生年”)表示;這一年以前的年份叫“主前”,以 B。C。(英文 Before Christ 的縮寫,意為“基督以前”)表示。

後來,為了淡化宗教色彩,以便讓更多人士接受,將“主的年份”改為“公元”,“主前”改為“公元前”。“主的年份”確定為公元元年,叫公元1年,而沒有叫“公元0年”,所以,公元就是從公元1年開始,而不是從公元0年開始。

公元紀年體系裡,還有個概念是“世紀”,一個世紀就是100年,通常是指連續的一百年。那麼第一個世紀,就是第一個100年,公元1世紀,從1到100,但在後來的習慣中,又把一個100年的最後一年作為下一個世紀之首,即100年時,就叫做二世紀的第1年(所以1世紀其實只有99年);而第二個世紀,就是第二個100年,公元二世紀,是從100到199,以此類推。

於是,這樣的叫法,就形成了公元幾世紀,與公元多少年的百位數相比,是要加1的。比如,如狄安尼西是生活在公元532年,即公元六世紀;咱們現在生活的公元2020年,是公元二十一世紀。

我國,是從辛亥革命後的次年(1912年)開始啟用公元紀年法,回算公元元年是在我國的西漢漢平帝時期。

由於這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公用的紀年制度,新中國在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確定我國使用公元紀年法。

彩蛋:

在中國,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紀年方式,即“干支紀元法”,即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組合來紀年。

十天干是:

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十二

地支是:

子(zǐ)、醜(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n)、亥(hài)。

十天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具體就是:比如這一年天干是“甲”,地支是“子”,就是“甲子年”;下一年就是天干往後一個,地支也往後一個,即“乙丑年”;再往後一年,天干再往後一個,地支也往後一個,就是“丙寅年”,如此類推。到第11年,沒有第十一個天干了,就再次從甲開始,即甲戌年;再往後,依然是天干往後一個,地支往後一個,即“乙亥年”;再往後,就是“丙子年”。如此往後依次排列。

10和12 的最小公倍數,是60,60之後正好天干、地支都是從頭開始一個迴圈,所以就是干支紀年法是60年一個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