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是君子要追淑女,很多人天天念卻理解錯

上學時,老師總告訴我們,品詩詞不能望文生義。但總有調皮的孩子拿出陶淵明的一句詩來說事,他們表示五柳先生都說“好讀書,不求甚解”,人家照樣成了文壇巨匠。然而就連這句話的真意他們也理解錯了,這句話應該結合後兩句“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一起來讀。陶淵明是說自己讀書不逐字逐句理解,而是透過整體融會貫通來領會。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是君子要追淑女,很多人天天念卻理解錯

大家不要小瞧了望文生義的危害,很多時候理解錯了、讀錯了,都是要鬧笑話的。比如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個“臭”字並不是說酒肉臭,而是一個通假字,通“嗅”,意思是氣味,讀音是“xiu”。

本期筆者給大家介紹一個更容易被大家誤解和讀錯的詩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8個字源自《詩經》,出自《詩經》中的第一首詩,其名氣自然不用多說,直到如今依舊有不少人天天念,不過卻讀錯了,也理解錯了。讓我們先來看看全詩: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是君子要追淑女,很多人天天念卻理解錯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在很多人眼前,這首情詩的前幾句,意思就應該是:“河邊的小島上,雎鳩鳥兒在關關地唱著歌,那美好的女子啊,君子要追你啊!”如果是這樣理解,那“好逑”中的“好”應該讀第4聲,而“逑”應該是個通假字,通的是“求”。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是君子要追淑女,很多人天天念卻理解錯

乍一看這樣解是沒問題的,但如果是這樣,第二節的“寤寐求之”又當作何解釋呢?古人之所以用通假字就是因為古字匱乏,不夠用,第二節已經出現了“求”字,說明當時寫這首詩時作者已經會用這個字了,那為何還要去用“逑”來通“求”?

所以很顯然,這個“逑”另有它意。據文史專家考究,這個“逑”通的是“仇”字,仇不只有仇的意思,還有匹配之意。因此這10個字的意思是:美好的姑娘啊,你和君子是那麼般配,是他們理想的物件。理解了這個意思後 ,“好”就不是第四聲,而是第三聲;而“逑”可讀成通假字“仇”的音,也可讀這個字本身的“qiu”音,因為很多時候通假字不要求讀原意的音節。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是君子要追淑女,很多人天天念卻理解錯

理解完最重要的10個字後,我們再來看看整首詩,事實上除了這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千古名句以外,這首詩的其它幾句也是頗有意思的。

全詩描寫了一位多情男子的一片痴心,他為了這姑娘是夜不能寐。值得注意的是第二節“悠哉悠哉”也並不是指他晚上悠閒,而是作長夜漫漫解。為了追到心愛的姑娘,他“琴瑟友之”,又是彈琴又是鼓瑟,就是為了能借機親近對方,讓她感受到自己的誠意。最後“鐘鼓樂之”,則是用鐘鼓之音來逗對方開心。看起來古代男子在“撩妹”這件事上,和今人也沒多大差別,都一樣是“心機男”!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是君子要追淑女,很多人天天念卻理解錯

很多人不理解,為何如此正統的《詩經》第一首詩會是這樣一篇詼諧、有趣、接地氣的作品呢?因為在先秦的老祖宗們眼裡,民間的情與愛都是值得謳歌的,正如孔子所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愛情是無邪的,任何時候都當是如此。這首詩大家現在讀懂了嗎?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