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有風險,吹瓶需謹慎

原創 崔醫聲 醫聲相伴崔松說

記得有一天門診時突然湧進來了一大幫人,我說:“你們怎麼那麼多人進到診室裡來?”

他們說:“我們都是家屬,帶弟弟來看病。”

我一看,中間是個走起來很吃力、有點喘的男人,頭髮凌亂,身上的衣服很舊、似乎也不那麼幹淨,穿著雙拖鞋,可以看到他的腳很腫。

喝酒有風險,吹瓶需謹慎

我問:“你怎麼不舒服?”

他說:“現在一走路就喘,腳也很腫。”

我覺得十有八九是個心衰,便問周圍的人:“他是你們什麼人呢?”

旁邊一個人說:“他是我們弟弟,這是他大哥,這是二姐,這是大姐,他是最小的弟弟老六,也沒結婚,所以都是平時我們在照顧。”

我聽完心裡嘀咕:這個病人看起來也就四十多歲,他的大哥應該已經退休了,怎麼還在照顧弟弟。

想歸想,處理病人是第一位的,我和家屬們說:“這個情況還是住院吧!”家屬們都表示能住院最好了。

喝酒有風險,吹瓶需謹慎

住到心內科之後,心超檢查提示:心臟擴大、心肌變薄、收縮力下降,很明顯是心臟衰竭。由於既往病史和檢查都沒有提示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很多因素都沒有,所以我們只能給他打一個排除性的診斷——擴張型心肌病。

經過抗心衰治療沒多久,這個病人就精神了很多,浮腫雖然消退了,他的臉還是很紅,臉頰和鼻子上,血絲分佈的挺多,我就開玩笑跟他說:“你怎麼有個酒糟鼻啊?”

他心虛地笑了笑:“嘿嘿,醫生,我平時喜歡喝一點。”

喝酒有風險,吹瓶需謹慎

聽到這我想:喝酒嘛,很多人都喜歡。轉念一想又覺得不對!他這個心臟病會不會是喝酒引起的?我就問:“你每天喝多少啊?”

他回答:“也沒多少,我也不挑,有什麼就喝什麼。”

我繼續問:“那你天天喝啊?”

他說:“天天喝,但我每天就喝一點點的。”

我想病人是不會承認自己酗酒的,就等他家屬來再問吧。這家人真是非常的友愛,出院那天又是一大家子人一起來接他回家,然後我就問家屬:“他平時喝酒嗎?”

家屬一臉無奈:“醫生你真問到點子上了,他就是喝酒厲害!前兩年下崗了,你想想買斷工齡的錢哦,全給他喝光了,喝的厲害的時候,他那個屋子裡啊沒法下腳,全是啤酒瓶,一不小心踩到還會摔一跤!”

喝酒有風險,吹瓶需謹慎

我心裡明白了,這個人可能就是酒精性心肌病。

酒精性心肌病是一種特殊型別的心肌病,是因為酒精對心肌產生損害,心肌收縮力下降,心臟擴大,從而引起的心力衰竭的症狀。戒酒以後,這種心肌病恢復得很快,就像這個病人一個禮拜就完全好轉出院了,心臟的收縮力也有所恢復,所以我就叮囑他以後別喝酒了,也讓家屬多看著點,管吃管喝可以,但是不能給他錢買酒。

酒精性心肌病

主要發病人群是30歲到55歲的男性,一般發病者都有5年以上的酗酒史(世界衛生組織的診斷標準:酒精攝入量女性>40g/天,男性>80g/天,五年以上)。判斷該病的主要依據首先就是患者需要有長期大量飲酒的經歷,繼而出現心臟擴大、心力衰竭。在此基礎上,若能排除其它心臟病發病原因,即可考慮是該病。

喝酒有風險,吹瓶需謹慎

這個病人就住在我們醫院後門以前的古玩一條街上,叫東臺路,出院以後的日子裡,有好幾次我上班的時候還在路上碰到他,他和我打招呼,我就問他喝酒了沒,他笑著說:“沒喝沒喝,很久沒喝了。”

我想這個依從性還可以,並且告訴他再喝酒又要像上次那樣了,他滿口答應:“知道知道,生病那時候多難受啊,不喝了不喝了。”

有時候讓一個人戒除一種物質依賴,往往需要生一次嚴重的疾病,這個病人很幸運,生了大病,恢復的也還可以。

後來有一段時間沒碰到他,再次遇到,又是在我們監護室。當時管床的金醫生跟我說:“崔老師你今天不在,你不知道!這個病人在門診一進診室,我就聞到一股強烈的臭味!然後就看到他頭髮全是黏在一起的,衣服上面都是汙穢不堪,整個臉都是腫的,還很喘,是一大家子人用輪椅推進來的。”

我就問怎麼回事,家屬說:“我們也是打了他兩天電話,都沒人接,就想到他家裡看一看,結果去了發現人是躺在地上的,大小便都在身上,也不知道幾天沒有出門了,身旁都是酒瓶子。鄰居也說好幾天沒見他下過樓。”

我後來就和家屬說:“救他可以,但現在這樣實在是不適合進監護室,你們馬上找個地方幫他洗乾淨,頭髮也剪了,再住進來,要不然整個病房的患者都要逃走的。”

家屬立馬就近找了個地方把病人洗乾淨了。住進來以後,我問:“他還認識你嗎?”

金醫生說:“認識的。”

正說著就聽到那人喊:“崔醫生你來了啊,我聽到你聲音了!”

我站到他身邊,問他:“你怎麼又喝酒了?

他說:“嘿嘿,我其實就想喝一點點,後來沒控制住……”

我說:“那你怎麼喝酒喝得都不出門了?”

病人不好意思的說:“喝多了就睡著了,睡醒了就口渴,口渴麼旁邊正好又有瓶啤酒,我就又喝了,然後又睡了……”

喝酒有風險,吹瓶需謹慎

我想如果是一個正常的人,可能無法想象當時他那種行徑,而且他說話的時候,語速明顯很慢、反應也很遲鈍。

我和他說:“你進來了就好好治療,不過這次出院回家,你再不把酒戒了,這個命遲早得搭進去。”

其實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這個病人應該直接送到精神衛生中心進行物質依賴的戒酒,因為靠一個人的毅力去戒酒,確實很難。

我對他說:“今天晚上我值班,你就放心吧!”結果半夜,護士把我叫了起來,說新收的那個酒鬼發神經了!

喝酒有風險,吹瓶需謹慎

我趕緊衝到監護室,就看到他把身上的監護儀的電極片全部撕掉,非常驚恐地看著對面的護士,嘴裡還發出“houhou”的聲音,還不停喊著:“別過來,不要過來!”

我知道,他已經出現酒精性腦病,譫妄的情況了,認為所有的人都是來害他的,就像精神病——被害妄想的症狀一樣。

我走過去看著他說:“你認識我嗎?”

他抬頭看了我一眼,慢慢地全身繃緊的肌肉一點點鬆下來,哭著說:“崔醫生啊,你可來了,他們都要害我!”

我說:“怎麼可能害你呢,她們都是我叫來的,你放心吧,現在睡到床上去。”

我還沒說完,他已經癱軟到地上了,我們趕緊和護工阿姨一起把病人搬運到了病床上,他兩隻眼睛還是閃著驚恐,望著我們,我想酒精不但侵蝕了他的身體,還侵蝕了他的靈魂……

喝酒有風險,吹瓶需謹慎

在醫院裡面住院,其實就是強制戒酒,就像上文提到的,酒精性心肌病的特點就是,當你戒酒以後,病人恢復還可以,這次住了兩個禮拜,病情又好利索了,一家人又把他接回去了。

之後病人還會斷斷續續的來看門診,有次我問老大,他弟弟戒酒了沒有,他說:“其實我們都有點愧對他,你看我們每個人都成家立業了,他最小就留在父母身邊,父母身體不好,他就一直照顧,後來父母去世以後,他也沒成個家,然後又下崗了,一個人挺可憐的,所以呀他想要什麼,我們就給他買,我看他這輩子也就這樣了。”我看著他哥哥也是很無奈。

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有一次我在路上碰到他姐姐,看到我就跟我說:“崔醫生,謝謝你之前給我弟弟看病,不過我弟弟走了……”

我問她:“怎麼回事?”

他姐姐說:“這次又是幾天打不通他電話,趕去看他的時候,他躺在地上,不過這一次沒機會再送來醫院了……”

一個人喝酒有很多種原因,有為快樂喝酒,有為悲傷喝酒,有為孤獨喝酒。

世界衛生組織提倡的是戒菸限酒,因為煙確實是百害而無一利,除了短暫的提升你的精神興奮以外,沒任何好處。而酒卻有著很多的社會功能,所以歷史上有很多對酒進行管控的案例,最嚴厲的當屬美國的禁酒令了,但是最終並沒有得到很好的戒酒效果,反而讓走私變得更猖獗。所以各國開始不再說戒酒,而是釋出一些飲酒指南讓大家能夠減少飲酒帶來的危害。英國就有飲酒指南,其中規定每週飲酒量不宜超過14個單位(一個酒精單位被定義為10ml或8克純酒精)。

其實我平時也喝點小酒,但是我會對我的朋友說:“你們不要以為醫生喝酒就代表這是絕對健康的行為,我只是壓力大的時候也想與三五好友喝一點酒放鬆一下。”

透過這個案例,我想告訴大家:喝酒僅僅是為了一時的快樂,酒多了,不但像傳統上認為肝受不了,其實心也受不了,你的靈魂也受不了!本科普由上海市科委科普專案資助

(專案編號:20DZ231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