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李世民為唐太宗,而不是某某帝或年號?沒有辦法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奇怪過這樣一件事情,古代的時候,先秦時代的國家領導人會被後世稱為王,商王,周王;後來的春秋戰國各個分封出來的國家又會被稱為,公,什麼齊桓公,晉文公等等;到了秦漢時期,會被稱為帝,比如漢文帝,漢武帝等等。

這樣過了幾百年,到了唐宋時期,國家領導人不在叫什麼帝,而是叫什麼太祖,太宗。再往後到了明清時期,國家領導人又會把年號當做皇帝的稱呼,什麼建文永樂,康熙雍正乾隆之類的。

在這千百年之中,國家沒有什麼本質上的變化,但是歷史學家對他們的稱呼確實有了很大的轉變,這是為什麼,這中間又有什麼樣的變化過程?

為何李世民為唐太宗,而不是某某帝或年號?沒有辦法

國家領導人的封號

在十幾年前,一部《大秦帝國之裂變》橫空出世,由此大江南北的觀眾們開始對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歷史頗為感興趣,在這部電視劇中曾經介紹過王字的由來。

王字拆開來為三橫一豎,三橫代表天地人,一豎則是代表聯通天地人三者的存在,由此才會被稱為王。當時的周王又叫天子,意為天之子,代而統治人間,所以他才會成為天地之間唯一一個通天地人的人物。

而後隨著時間的不斷推進,國家之間的實力不斷演變,周王朝手下的各個諸侯國此時已經變得不在聽話,於是紛紛彼此相王,就是彼此之間互相承認對方的身份,比如魏國曾經搞過的彭城相王。

為何李世民為唐太宗,而不是某某帝或年號?沒有辦法

由此,王的含金量開始大大削弱,世間開始有了一群假王,但是天子還是隻有周天子一人。

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化文子,中國由此進入大一統時代,至此秦始皇志得意滿,於是乎便將目光放在了自己的這個稱呼上面。

由於千百年來的各個諸侯國相繼稱王,以至於王的名頭早已經失去了當年的含義。此時六國已經變成秦國的各個郡縣,若是還用以前的稱呼,那麼,就會一定程度上拉低秦始皇的身價,於是皇帝的稱號應運而生。

為何李世民為唐太宗,而不是某某帝或年號?沒有辦法

由此,秦始皇的名號從此時開始出現,而他也是歷史上唯一一個以皇字為稱號的帝王。自此皇帝的稱號在後世就成了至高無上的稱號,一直到清朝末年。

但是後世既然依舊沿用皇帝的稱號,那麼為什麼又會產生其他幾種不同的稱號呢?

皇帝的廟號

廟號的意思是,皇帝死了之後,在太廟裡面收到祭祀時候的名號,比如什麼太祖太宗之類的都是。

為何李世民為唐太宗,而不是某某帝或年號?沒有辦法

一般來說,某個朝代

開國皇帝或者是前幾代皇帝一般會被稱作太祖,比如漢高祖,唐太祖,明太祖,明成祖,一般是對於國家有什麼突出貢獻的人才會進入太廟得到廟號。

所以在當時社會上肯定會有一些一輩子沒什麼突出成就的皇帝,那麼對於他們而言,自然就會成為歷史上的黑戶存在。

廟號其實據稱早在商朝的時候就已經出現,直到清朝末期才被廢止,最早的時候含金量很高,只不過到了

唐代之後

廟號逐漸開始變得不值錢起來,幾乎每一個皇帝都有一個相應的廟號,特殊性上就已經大大降低,普遍性上提高不少。

為何李世民為唐太宗,而不是某某帝或年號?沒有辦法

其次,從漢朝之後,由於亂世的到來,各種皇帝也是層出不窮,生逢亂世,那麼各個政權之中有大公的人加在一起,就是一個相當恐怖的數量了,如果這個時期用廟號代指各個皇帝,肯定會漏掉不少人。

一般來說,開國立業的叫太祖,發揚光大的叫太宗,無功無過收成的叫世宗,有心無力地叫肅宗,還有這種前後反差過大,且有能力的皇帝,比如明神宗。

每一個皇帝都有了自己精準的稱呼,這在歷史方面自然是非常方便,所以唐之後的皇帝大部分以廟號為主。

為何李世民為唐太宗,而不是某某帝或年號?沒有辦法

諡號

這個稱呼的由來,其實也是後人根據死者生前的所作所為所評定的一種稱號,由於存在人為的因素,故而皇帝的各種稱號便是有褒有貶。

諡號的出現稍晚於廟號,在西周時期才出現,而到了秦朝的時候,曾經一度廢止。

一方面由於秦始皇覺得自己功過於天,若是人有平民百姓或者是歷史文官評論自己的功過是非顯得自己十分掉價。

為何李世民為唐太宗,而不是某某帝或年號?沒有辦法

另一方面,由於六國新滅,各個國家舊臣舊民之間的矛盾經過幾百年的累積,已經是十分深厚,甚至稍不留神就有亡國的風險。

於是秦始皇需要幾次巡遊,以此來震懾各個國家的舊地勢力,讓他們不要輕舉妄動,秦始皇也深知自己的若是任由百姓評說,其餘六國的舊民自然不會給什麼好話,這有傷自己後世的影響,索性關了諡號一了百了。

不過諡號這個東西在漢朝的時候就又一次恢復,同時還有了固定用字。

愛民叫文;平定各種禍亂的用武;殺戮者用厲;禮崩樂壞,遠離群眾的用煬,這個不是個什麼好字眼,比如隋煬帝。

為何李世民為唐太宗,而不是某某帝或年號?沒有辦法

所以從漢朝開始,史學家大部分都用諡號來稱呼每一任皇帝。但是這個事情也有個例外。三國南北朝的時候,國家很多,於是就冒出來一群的文帝武帝,稱呼的重複性變得很高。

到了唐朝的時候,唐朝的皇帝是直接不管這個諡號有多長,有什麼好字眼都要加上去,於是就使得這個名字變得越來越長。

年號

用年號來代指皇帝這種事大部分發生在明清的時候,在明清之前,皇帝根據自己的心情或者是當年發生的什麼大事,就會直接改一個年號,一個皇帝一輩子可能會用掉八九個年號。

為何李世民為唐太宗,而不是某某帝或年號?沒有辦法

而到了明清之後,皇帝年號固定,於是在廟號高度重疊之下,用年號稱呼皇帝就變成了史學家的新的選擇。所以標題之中唐太宗為什麼不能用年號以及諡號,理由也就顯得十分充分了。

悄悄透露一下,唐太宗的諡號叫

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