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倉:因不願借錢給朋友而被害,兒子敗光他43億遺產

放債如施,收債如討。古往今來,錢是最考驗人心的,或許是患難見真情的雪中送炭,或許是兄弟反目成仇的索引,又或許是妻離子散的炸彈。而借錢亦最考驗人性,淺則見其人品,深者窺透人心。而曾經的山西首富李海倉,就是這麼一個悲劇性的借錢考驗人性下的犧牲者。

李海倉:因不願借錢給朋友而被害,兒子敗光他43億遺產

白手起家

李海倉,生於1955年,出生地位山西聞喜縣。

當時的山西,已經靠著特有的自然資源——煤炭造就了很多富人,但是李海倉並沒有出生在一個富有的家庭,但也正是這份出生的環境,造就了李滄海積極進取,聰明睿智的格局,也為他日後發家致富,一躍為山西首富打下了深厚的根基。

1975年,李海倉還是一個油榨廠的工人,兩年後,他就成了肥皂廠的廠長,這短短兩年時間,他由一位小工人就成長為一位廠長,不得不說,他真是一位難得的人才,頗具晉商之風。

10年裡,在他的經營下,肥皂廠已經今非昔比,蒸蒸日上了,然而,偉大的人才從不甘於小小成就,而體制內,在商場上也從未出現過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人物,顯然,李海倉,不是一個小人物。

1987年,李海倉利用當地的煤炭資源創辦了自己的焦化廠,在焦化廠見成效之後,他又先後建立了鋼鐵廠,水泥廠等等一系列的資源迴圈互相套用的的相關工廠,尤其是其鋼鐵廠,一度做到全國前幾強。而他自己,則連續幾年都蟬聯山西首富的寶座。

李海倉:因不願借錢給朋友而被害,兒子敗光他43億遺產

發小和他的悲劇

如果單看李海倉,你絕對為他的奮發向上,精明睿智點贊,也絕對不用悲劇形容他的人生,但和發小綁起來,那就只能用悲劇形容。

李海倉的發小叫馮引亮,同樣,他也是聞喜縣人。發小,顧名思義,從小一起長大的好夥伴,情同兄弟,當然,也容易引起攀比嫉妒。

馮引亮的人生一開始也不差的,早些年,村裡想把造紙廠給承包出去,馮引亮在李滄海的支援下,承包了造紙廠,造紙廠在馮引亮的用心打磨下,效益日漸好轉,最高峰的時候,純利潤年入幾百萬。

如果就這樣走下去,兩兄弟依然是兩兄弟,發小還是發小,但事實總是變幻莫測的,永遠都猜不透下一步該如何走,如何改變人生。馮引亮的造紙廠對環境的汙染太大,國家已經過了靠汙染環境為代價來提高國民經濟的階段了,因此,開始出手整治環境,馮引亮的造紙廠也在被查封的範圍內。

李海倉:因不願借錢給朋友而被害,兒子敗光他43億遺產

造紙廠被查封后,馮引亮沒有再開展別的事業,日漸消沉,而此時的李海倉卻發展得如火如荼,鋼鐵廠一個接一個得開,甚至鋼鐵事業已經發展到全國前幾強,身價更是達到幾百億,兄弟倆的身份懸殊就此拉開。而這也是這場悲劇的開始。

馮引亮為什麼缺錢不得而知,為什麼非要把造紙廠那塊地賣掉,也不得而知,只是知道,他多次向李滄還借錢,借錢不成,他多次打電話給李海倉,要以高於市場價格的價格把這塊地賣給李海倉。

強買強賣,這本也違背市場規則,再加上兄弟間的強買強賣,更是引發李海倉的反感,其實參考李海倉的身價,那塊地就算是以200萬的高價買回,也不是什麼大錢,無非是九牛一毛,但是李海倉非是不買。

也許是他身為商人的原則,溢價過高,無利可圖的生意自是不願意做,又或者對發小兄弟的失望,明明可以自食其力,重新開始,卻偏偏日漸消沉,不思進取。無論哪種原因,這宗土地收購的事情是沒談下來的,而這卻引發了馮引亮的歪心思。

2003年1月22日,馮引亮透過電話得知今天李海倉會在辦公室,他帶著早已經準備好的獵槍和自制的小口徑手槍,開車進入李海倉所在的總部,隱藏在辦公室旁。

因為是李海倉的發小,和李海倉非常熟悉,馮引亮的進入並未引起其他工作人員的警覺,而此時的早晨,李海倉一如既往,開車去到公司,會見客人。

11時許送走客人,而馮引亮則跟著李海倉悄悄進入了他的辦公室,最後問了他一句,你買不買我的地,見李海倉依舊搖頭拒絕,他毫不猶豫地掏出手槍,惡狠狠地朝李海倉的後腦勺連開五槍,李海倉當場倒地,再無生命體徵。

而馮引亮也自知罪責難逃,也開槍自殺,自此,山西的一顆巨星瞬間隕落,眾人一片譁然,紛紛驚叫,或者逃離,或者報警。

李海倉:因不願借錢給朋友而被害,兒子敗光他43億遺產

臨危受命,繼承鉅富

李海倉的突然離世,讓他的兒子李兆會繼承了巨大的財富——據統計有40多億,並且擔任海鑫鋼廠的董事長。這個22歲,稚氣未脫的小青年在父親的突然離世下不得不承擔起這個巨大的擔子。

但是,貌似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曾經東北總司令張作霖也是突然被刺殺,此時作為兒子的小六子被迎回,臨危受命,接受東北總司令大任。然而,幾年後,幾十萬軍隊不戰而降,自此東北王沒落,小六子也永久愧對東北兄弟,終身不敢回去。

而此時的李兆會跟當年的張學良驚人的相似,臨危受命,繼承鉅富,擔當大任。

剛開始的幾年李兆會確實也如小六子一般,使得海鑫鋼廠的利潤蹭蹭上漲,曾達到一百多億,比老子在世更加輝煌。然而,好景不長,李兆會作為新一代新青年,對老產業是不認同的,他更傾向於年輕的金融行業,並且用老的鋼鐵行業產生的利潤來養著新產業。

李海倉:因不願借錢給朋友而被害,兒子敗光他43億遺產

但是,金融行業需專業人才,且眼光精準,方可盈利,顯然,李兆會不具備這樣的才華。幾年時間,他逐漸掏空了海鑫鋼廠,自己的資本之路也走得頗為艱辛。到2018年陷入2億萬的債務糾紛,被列為失信人名單,也就是“

老賴

”。至此,父親留下的四十多億的鉅富被兒子敗光。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句話形容李氏父子也不為過,李海倉的一生不可謂不傳奇,李兆會的半生不可謂不跌宕,富人也好,窮人也罷,人走了,茶涼了,錢還在那裡,自在的過自己的錢生,誰都在為此奔波而忙,忙到頭,什麼都不剩了。李海倉如此,馮引亮如此,李兆會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