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照片,怎樣防止新官上任被冒名頂替?

古時候,由於科技落後,沒有照相機,也就沒有照片,所以對人身份的識別,最主要的是靠畫像。但是畫像和照片的差距是顯而易見的,這也給了許多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西遊記》中,唐僧的父親陳光蕊在赴任途中被山賊劉洪殺死,母親被霸佔十八年,然後,劉洪還冒名頂替了陳光蕊當了十八年縣太爺居然沒被人發現。雖然這個故事是小說家杜撰,但是我們知道,藝術來源於生活,說明在當時冒名頂替的事還是有可能發生的。

那麼古人是怎麼防止這種事情發生的呢?

歷朝歷代對官員驗明正身都是一件大事。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古代沒有照片,怎樣防止新官上任被冒名頂替?

委任狀是官員上任時的授官憑證,古時候叫告身。官員在走馬赴任前會拿到一張印有“尚書吏部告身之印”的文書,憑此文書才可以去上任,當然告身的式樣也是有講究的,以防仿製。唐代的時候,告身文書以金花五色綾紙製成,宋代時則變成了絲質的花綾。到了明清時期,告身變得更加精美,也是難以仿製的。

早在隋朝時期,官員們便有了“身份證”——魚符。

古代沒有照片,怎樣防止新官上任被冒名頂替?

這種魚符首先透過材質加以區分,三品以上官員使用的是金質,三品至五品用銀質,物品一下則採用銅質。魚符上刻有官員的姓名和品級,因形狀像魚,所以稱為魚符。唐武則天時期,魚符被換成了烏龜形狀,於是又叫“金龜符”,當今有一個好聽的稱呼叫“金龜婿”就是來源於此。

古代沒有照片,怎樣防止新官上任被冒名頂替?

到了清朝時期,由於清朝是一個少數民族政權,所以在官員的服裝上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清朝人做官,俗稱“戴紅頂子”,在清朝,八品以下官員的帽珠是鏤花金頂,七品採用金質,六品貝殼珠,五品水晶珠,四品青晶珠,三品藍寶石,二品珊瑚珠,一品則是紅寶石。

古代沒有照片,怎樣防止新官上任被冒名頂替?

這些是古代區分官員的幾個方式,其實樓都還是很大的。在國家鼎盛時期,這些漏斗會被掩蓋,不過到了國家衰敗時期,問題就會被放大,買官賣官現象絡繹不絕,因此每當這種現象增多的時候也預示這一個朝代即將走向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