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臉譜:善惡忠奸都勾畫在臉上

“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喳喳……”

。這是《說唱臉譜》中的選段,這裡的竇爾敦、關公、典韋、曹操、張飛都被賦予了不同的顏色,那麼京劇中的這些顏色又代表了什麼呢?

京劇臉譜:善惡忠奸都勾畫在臉上

京劇作為國粹,唱唸做打自是不必說,就連那臉譜中蘊含的意味都值得世人細細咂摸。

一、京劇的起源

京劇是一門古老的文化藝術,臺上演員的一轉身一回眸,彷彿就是來自歲月的洗禮,那裡有玉堂春的哀怨,也有諸葛亮的瀟灑。

帝王將相、文臣武將、販夫走卒、才子佳人……都被唱進來京劇,在那散發著濃濃情懷的唱詞中,人們也自然的跟隨著人物的思潮而起伏澎湃。

京劇與書法、中醫並稱為“國粹”,入選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也是值得後人驕傲的遺傳。

根據史料記載,京劇,曾稱平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徽劇是京劇的前身。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臺、和春, 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又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透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

京劇源於“徽班進京”, 其發源地在皖南、安慶府、徽州府,也就是說京劇在徽班沒有進來之前,還不是土生土長的北京戲種。

京劇臉譜:善惡忠奸都勾畫在臉上

可見美好的東西,總會在一個地方生根發芽,徽班帶來了優美的戲曲,就如帶來一點火種,在北京這塊土地上,燎起了京劇這片“草原”。

1790年秋,號稱“十全老人”的乾隆過八旬壽辰,揚州鹽商江鶴亭(安徽人)在安慶組織了一個名為“三慶班”的徽戲戲班,由藝人高朗亭率領進京參加祝壽演出。

就是這樣一個機緣巧合的情況,徽班浩浩蕩蕩的從揚州出發了,他們帶去了《遊園驚夢》的細膩,也帶去了《思凡》的仙氣飄飄,那水袖一舞,驚豔了世人,也迷住了時光。

乾隆是非常重視這個壽誕的,他為了這個壽誕請了很多長壽老人,徽班自然也不能在皇帝面前丟臉,這一次的祝壽演出規模盛大,從西華門到西直門再到外高粱橋,十步設一戲臺,南腔北調,四方之樂,薈萃爭妍。

京劇臉譜:善惡忠奸都勾畫在臉上

隨著三慶班進京獲得成功後 ,又有四喜班、和春班、春臺班等徽班進入北京,並逐漸稱雄於京華的劇壇,這就是所謂的“四大徽班進京。

他們的到來,讓京劇在這片土地上綻放出它的光彩,也揭開了200多年波瀾壯闊的中國京劇史的序幕。

隨著熱鬧的徽班進京,京劇逐漸發展成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戲曲,也湧現了很大一批京劇名角。

後來徽劇與漢劇合流,最後形成了獨特的唱腔,漢劇流行於湖北,其聲腔中的二黃、西皮與徽戲有著緊密的血緣關係。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徽、秦、漢開始逐漸融合,這一新的形式為京劇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道光二十年至咸豐十年間(1840-1860),經徽戲、秦腔、漢調的合流,並借鑑吸收崑曲、京腔之長而形成了京劇。

京劇臉譜:善惡忠奸都勾畫在臉上

可見一個事物的發展與成型是需要長期的磨合的,京劇的形成也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在這些發展中,我們後人看到的是歷史的痕跡,是歲月留下的年輪,是祖先給我們的財富。

二、臉譜的意義

在京劇中,我們常常看到五花八門的臉譜,有紅、黃、藍、黑、紫等等顏色,這些顏色到底要表現一個什麼意義呢?

拿忠肝義膽的關羽來說,在戲臺上,我們看到的都是紅臉關公,《三國演義》中也曾經這樣描述關羽的外形:“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若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

在形容關羽的面色上,用了“面若重棗”,證明關羽的臉色是以紅色為主。

“紅色”在京劇臉譜中代表忠勇正義,併為忠勇良將、有道神仙勾畫紅色臉譜。

京劇臉譜:善惡忠奸都勾畫在臉上

在《說唱臉譜》中,有一個黃臉的典韋,在京劇臉譜中,黃色寓意人物驍勇彪悍或兇暴殘忍,所以黃色臉譜一般用於勇猛而暴躁的人物。

典韋為什麼是黃色的呢?他形貌魁梧,臂力過人,有大志氣節,性格任俠,軍中給他編了軍諺說:“帳下壯士有典君,提一雙戟八十斤。”

藍色在京劇臉譜表示人物性格剛強、豪爽,有時候也表示人物的陰險、狡猾,如:《上天台》中的馬武,《連環套》裡的竇爾墩。

綠色代表勇猛、莽撞、衝動。 如《彭公案》中的武天虯。

紫色臉譜表現剛正、穩練、沉著的人物,在《說唱臉譜》中,有一句“紫色的天王託寶塔”,這裡面的代表人物就是托塔天王李靖。

白臉的曹操,想必大家都比較熟悉,曹操是一代梟雄,多疑而狡猾,所以白色就代表陰險,疑詐,飛揚,肅煞的人物形象。

提起黑臉的人物,大家腦海裡一定蹦出了張飛的形象,可是大家別忘了另外一個人物,他應該比張飛還黑,那就是包拯,鐵面無私辨忠奸的包大人,他們所代表的黑色是耿直剛烈。

京劇臉譜:善惡忠奸都勾畫在臉上

剩下的金色、銀色,就代表神怪人物,如孫悟空、楊戩等等。

京劇把善惡忠奸都寫在臉上,只要鑼鼓一響,粉墨登場,那人間的悲歡離合,都盡在水袖的飛舞之間,人物的唱酬之中。

三、臉譜的起源

在京劇表演之前,“勾臉”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在張國榮主演的《霸王別姬》中,他飾演程蝶衣,他在心中默默的愛戀著師哥段小樓,每次登臺之前,他都要親自為師哥“勾臉”,可見在京劇行當中,勾臉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

關於臉譜的起源可謂眾說紛紜,有人說起源於唐代樂舞“代面”,有的只籠統說起源於“古老戲劇”,還有一種說法是源於我國南北朝的北齊,之後興盛於唐代的歌舞戲,是為了歌頌蘭陵王的戰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獨舞。

這裡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據說蘭陵王是有名的美男子,他的美貌驚豔眾生,可是正因為美貌無比,打仗就無法發揮自己作為男子漢的優勢,於是就戴上兇狠的面具,果然如此一來,屢次獲得勝利。

京劇臉譜:善惡忠奸都勾畫在臉上

當然這只是傳說而已,中國戲劇經過漫長的發展,從原始人的化妝舞會,到春秋時期的“跳儺”,也沒有人說得清楚,臉譜到底發源於何時何地。

從宋代後,開始出現油彩塗面的戲劇化妝形式,到元朝時,發展得比較成熟一點,到明代開始出現“花面”、“花臉”,這一時期不但淨、醜塗面,連有的末也會油彩敷臉。

到清乾隆年間,徽班進京之後,戲劇發展得如火如荼,逐漸從塗面發展到“臉譜”,不過這段時間的“臉譜”還是著重於眉、眼、鼻窩的勾畫與誇張。

清道光咸豐年間,京劇發展趨於成熟,臉譜也繼承了古代戲劇的精粹,加上民間藝術的豐富滋養,臉譜的色彩也更加豔麗,形式更加多樣起來。

京劇臉譜:善惡忠奸都勾畫在臉上

中國戲曲藝術源遠流長,在一招一勢中都蘊含著文化的真諦,臉譜也承載著戲劇的發展歷史,京劇也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只有在我們的保護下,才能繼續傳承、繼續發揚光大。圖片來自網路,若有侵權必刪除,逆風解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