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張讓何進在我面前,不過是螢火之光,豈能與日月爭輝?

本文取材於羅貫中長篇小說《三國演義》第三回(上)議溫明董卓叱丁原,與正史無關。

上回說到何進想要盡誅宦官,奈何其姐何太后、其弟何苗、其母舞陽君全都阻撓,何進聽袁紹之計,發密詔星夜往奔各鎮召四方豪傑進京,想要迫使太后從命。這一召不要緊,野心勃勃的西涼刺史董卓來了。

李儒:張讓何進在我面前,不過是螢火之光,豈能與日月爭輝?

董卓立即點起本部兵馬二十萬朝洛陽進發,行軍途中,有人獻上一策:“今雖奉詔,中間多有闇昧。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順,大事可圖。”這一策非常歹毒,那何進召外兵進京本想著以迅雷之勢壓迫何太后等人聽命,這等事既要快速又要隱秘,而獻策之人讓董卓差人上表等於是把密詔變成明詔,明擺著告訴宦官,我們進京就是來殺你們的,迫使宦官反擊,讓宦黨和外戚提前內鬥,好坐收漁翁之利。說白了,你們想讓我來幫忙,我卻想玩死你們。

能在任何時候將計就計見招拆招,獻策之人可不簡單,這人究竟是誰呢?董卓帳下首席智囊李儒是也!

李儒:張讓何進在我面前,不過是螢火之光,豈能與日月爭輝?

何進得表,出示大臣,大臣多有勸諫,何進也覺此事宜快不宜慢,急差人催促董卓進京,董卓只是按兵不動。張讓等人不能坐以待斃,於是把何進誆騙入宮砍成兩段,袁紹、袁術、曹操等人見何進被殺,帶兵闖入宮中,將趙忠、程曠、夏惲、郭勝四人剁為肉泥,張讓、段珪、曹節、侯覽挾持天子劉辯及陳留王劉協逃跑,最後張讓無路可逃,投河自盡,段珪被追兵拿住斬殺,曹節、侯覽書中沒有交待,想必也成了刀下之鬼,至此,大將軍何進、宦黨十常侍同時斃命,朝廷群龍無首,董卓可以進京了。

李儒:張讓何進在我面前,不過是螢火之光,豈能與日月爭輝?

董卓一進京就招攬了何進的部下,聲勢更加壯大,於是起了廢帝立威的想法,他問李儒:“吾欲廢帝立陳留王,何如?”《三國演義》小說中的李儒只回答:“今朝廷無主,不就此時行事,遲則有變矣。”而央視版電視劇對此段問答的演繹更加精彩,李儒講此事有二利,一來效法伊霍,定可名垂青史萬古流芳,二來立了新君,挾天子以令群臣進而可謀天下,說得董卓心花怒放,然而李儒話鋒一轉,說此事還有一害,董卓急問何害,答東漢歷史上自章合二帝以來,朝中掌大權者諸如竇憲、鄧陟、閻顯、陳蕃以及近來的何進,未有一人不遭橫死暴亡,擁立皇帝固然權傾朝野,但也容易成為眾矢之的,這一害還需慎思。董卓哈哈一笑:我董卓並非竇憲鄧陟等人,更絕非何進屠夫之輩,既是有二利僅一害之舉,何樂而不為啊!

作為董卓的首席智囊,李儒可謂是算無遺策了。董卓主意已定,於是宴請百官,然後於席上宣佈廢帝立陳留王,眾皆失色,無人敢言。忽然一人把桌子掀了,大呼:“汝是何人,敢發大語?”董卓抬頭一看,那人是幷州刺史丁原。

李儒:張讓何進在我面前,不過是螢火之光,豈能與日月爭輝?

正在兩人吵鬧之際,李儒瞧見丁原背後站著一人,武力值不下一萬,怒氣值已經爆到頂點,弄不好跳將出來誰也收拾不住,於是趕緊止住兩人:“今日飲宴之處,不可談國政;來日向都堂公論未遲。”

在眾人的勸說下,丁原離開,董卓又問:“吾所言,合公道否?”有了丁原在前面壯膽,大家有了點底氣,都說不可,把董卓氣夠嗆,董卓心想:若要大家同意,得殺雞儆猴先收拾丁原。那麼究竟董卓能否降服丁原,丁原帳下武力爆棚的武將又是誰,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