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成爆款,製片人劉文章畢業於西南大學,他說還會有第二部第三部

《哪吒之魔童降世》成爆款,製片人劉文章畢業於西南大學,他說還會有第二部第三部

齊劉海、八字眉、煙燻妝、豁牙齒、菸酒嗓……很多觀眾沒有想到,哪吒會是這樣的一個形象,更沒想到,這樣一個“喪萌”的哪吒徹底點燃了暑期檔。7月26日,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正式上映,創下了國產電影首日票房新紀錄,在豆瓣上也收穫了8。7分的高分,觀眾們紛紛化身“自來水”,朋友圈形成了刷屏之勢,人民日報、共青團中央等也第一時間在官方微博為電影點贊。當然,也有觀眾認為電影在劇情轉折的交代和網路段子的使用等方面,還是存在不足。

《哪吒之魔童降世》成爆款,製片人劉文章畢業於西南大學,他說還會有第二部第三部

劉文章

27日上午,上游新聞·重慶晨報第一時間獨家專訪了《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製片人、可可豆動畫影視創始人劉文章,就票房、是否會有續集甚至“封神宇宙”等熱點話題進行了迴應。值得一提的是,劉文章曾在重慶求學,2002年畢業於西南大學美術學院,在採訪中劉文章也表示:“在重慶在西南大學的學習,對我如今的發展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哪吒之魔童降世》成爆款,製片人劉文章畢業於西南大學,他說還會有第二部第三部

7月26日《哪吒之魔童降世》正式上映,加上點映票房,當天用時1小時29分鐘票房就突破1億元。截止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發稿時止,《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已經達到了2。5億元,其中上映首日票房1。07億元,創下了國產電影首日票房新紀錄,也是繼中美合拍《功夫熊貓3》後,第二部單日票房破億的國產動畫電影。“我們肯定是希望《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票房能夠很好。”劉文章對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說到:“目前情況來看,票房確實比我們預想的要好一些,但不算是很意外。”

《哪吒之魔童降世》成爆款,製片人劉文章畢業於西南大學,他說還會有第二部第三部

《哪吒之魔童降世》歷史5年製作完成,導演餃子曾在接受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採訪時說過,這部電影是“參與人數最多的一部國產動畫,全國20多家公司的1600餘人參與制作。如果說電影最終不成功,我的公司肯定會‘死’,很多外包公司也肯定活不下去了。”劉文章也告訴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在2015年《大聖歸來》之後,能夠得到觀眾認可的國產動畫確實不多,“上映的動畫電影不少,但很多都是悄無聲息地就下映了,投入得不到相應的回報。”劉文章說他們也很清楚這個行業的風險,但也能清楚地看到這個行業的機遇:“不論是《大聖歸來》,還是迪士尼的一些動畫電影,我們能夠看到好的片子是不會被埋沒的,我們也相信好的片子肯定會被市場認可。”劉文章說自己已經在影視動畫行業生存了10多年,“經常會有‘影視寒冬’的說法,但我們沒有太在意外部環境的變化,我們把自己當做是‘恆溫動物’,始終按照自己的節奏來就行了。”

《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當晚,人民日報就在官方微博發文寫到:“國產動漫《哪吒》上映一個半小時票房過億,粉絲好評如潮,還紛紛紮起哪吒頭。黑眼圈哪吒有點喪萌,李靖夫婦教育頗具現代味,同樣是打撈古代神話傳說素材,能改出新鮮感不易,能融入當代價值關切更難。漫威宇宙征服全球久矣,惜中國尚無世界級IP,‘封神宇宙’能否降臨?拭目以待。”在《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片尾彩蛋,預告了即將於明年上映的《姜子牙》,不少觀眾都在期待是不是國產動畫的“封神宇宙”即將到來。對此劉文章告訴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哪吒》肯定會出第二部、第三部,這是我們在做第一部之前就已經有了的計劃。”劉文章同時表示:“至於有沒有‘封神宇宙’,這個不一定,但一定會有‘中國神話宇宙’,比如同為《哪吒之魔童降世》出品方的彩條屋影業等我們的兄弟單位,接下來就會有《姜子牙》《大聖鬧天宮》《八仙》《鳳凰》等動畫電影上映。”劉文章認為,“對中國動畫行業來講,不論是導演還是團隊,現階段最重要是把自己的特點發揮出來,當時機成熟時,能串聯起整個‘中國神話宇宙’,這是有可能的。”劉文章透露:“比如在《大聖鬧天宮》中很可能就會有哪吒出現,我們也非常期待。”

當然在收穫高口碑的同時,也有觀眾對《哪吒之魔童降世》提出了自己的意見。比如有觀眾就認為,雖然《哪吒之魔童降世》在故事上比其他國產動畫提高很多,但在關鍵情節轉折的交代上依然不太清晰,同時還有觀眾認為網路段子的使用太多。劉文章也看到了網友們的評論,“《哪吒之魔童降世》肯定有不足,我們要感謝觀眾,感謝他們的理解、包容和支援,我們非常清楚自己的短板和不足,我們會透過自己的努力,在下一部中做到更好。”

劉文章2002年畢業於西南大學美術學院,對於在重慶的這段大學時光,劉文章說“在重慶在西南大學的學習,對我如今的發展也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四年的學習讓我在美術方面有了牢固的基礎,也培養了我在場景設計等方面的能力。現在我能夠從事與自己愛好相符的職業,參與到自己喜歡的專案中,我覺得很幸福。”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孔令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