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裡有9999間半房屋?只能說這是民間的傳言|文化客廳

故宮裡有9999間半房屋?只能說這是民間的傳言|文化客廳

太和殿的屋頂為什麼有10只小獸,有何寓意?太和殿的金磚真的是金子做的嗎?太和殿的設計如何體現皇權?太和殿做了哪些防震設計?太和殿曾著了5次大火,又是怎麼儲存至今的?面對諸如此類問題,一起聽古建築專家、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周乾告訴我們答案吧。

故宮裡有9999間半房屋?只能說這是民間的傳言|文化客廳

嘉賓丨周乾 豈航

整理丨何也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

在紫禁城中,沒有哪座宮殿比之太和殿更能代表帝王權力的威嚴。沿著筆直的御道穿過天安門、端門、午門、奉天門,直達廣闊的廣場,就能看見這座象徵古代權力中心的殿宇。它佔地面積達2377平方米,殿高35。05米(相當於11層普通樓房),是舉行帝王登基、大婚、派將出徵等重要典禮的場所。

百年滄桑,恢宏鉅變,當年殿前的華樂與儀仗,都隱匿於浮沉之中,與我們相去甚遠。唯留金瓦紅牆包裹下的殿宇一座,於時間的浩瀚長河中投下歷史的倒影,供後人一窺。

今天的太和殿,是故宮觀覽必經的打卡地點。觀覽看得見宮殿的全貌,卻無法探知建築細微深處的故事。3月27日,新京報書評週刊·文化客廳聯合世紀文景、活字派,邀請古建築專家、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周乾與閱讀推廣人豈航在北京建投書局(國貿店)進行了一場線下對談。周乾曾參與紫禁城太和殿(即“金鑾殿”)的百年大修,在活動現場,他為讀者分享了太和殿——中國現存建築等級最高的古代宮殿——是如何建成的?

故宮裡有9999間半房屋?只能說這是民間的傳言|文化客廳

3月27日,新京報書評週刊·文化客廳聯合世紀文景、活字派,邀請古建築專家、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周乾與閱讀推廣人豈航在北京建投書局(國貿店)進行了一場線下對談。圖為活動現場。

01

故宮裡面有9999間半房屋,

這種說法對不對?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很多戲文裡都會提到它。有人說,故宮有9999間半的房子,這半間房子從何而來?這種說法到底對不對呢?面對豈航代表大家提出的疑問,周乾給出了回答說 “不準確”。

要知道有沒有半間房,先要知道在古建築領域什麼叫“一間房”。周乾說,所謂一間房,就是四根立柱圍成的空間,紫禁城1420年建成到今天,房屋的總數是變化的。根據史料記載,明朝的時候是8000多間房。清朝的時候是2萬多間房。2012年,時任故宮院長單霽翔上任後,帶著秘書數了一遍,共有9371間。

故宮裡有9999間半房屋?只能說這是民間的傳言|文化客廳

故宮俯瞰圖(圖片來自《太和殿》)。

那麼,為什麼這個數字是變化的?周乾說,首先,紫禁城的命運很滄桑,在歷史上多次遭受火災。另外,有二十幾位皇帝在紫禁城裡面執政和生活,會根據他們的喜好對房屋的數量進行更改。還有,我們今天在故宮博物院中進行古建築的維護保養,某些房屋需要復建的時候,它的房屋數量還會不斷地改變。因此,周乾表示,紫禁城的古建築很多,說幾萬間也可以,但是9999間半,只能說這是民間的一個傳言。

故宮裡有9999間半房屋?只能說這是民間的傳言|文化客廳

太和殿(圖片來自《太和殿》)。

為什麼民間傳言9999間半?周乾指出,這有文化和歷史方面的原因。故宮為什麼叫紫禁城?因為古人認為紫微星(今天的北極星)是天帝的居所,共有一萬間房,地上帝王的房屋不能超過天帝,所以要少半間。另外一個原因,有一個成語叫作“九五之尊”。那麼“九五”是什麼意思?就是皇帝的意思。9999間半,實際上就是皇帝專用的建築。故宮很多建築的長和寬比例就是9比5,對於很多單體建築而言,房屋面闊9間,進深5間,同樣也是寓意九五之尊。

在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在古建築中,四根立柱圍成的空間就是一間房,這也意味著,並不是完全隔絕出來的物理空間才是一間房,有些房子的隔斷就是柱子,比如乾清宮在明代屬於皇帝的寢宮,裡邊有27間房,就是利用柱子做的隔斷。此外,故宮中有一座防火的建築,叫做文淵閣,是乾隆皇帝藏四庫全書的地方。

文淵閣外觀兩層,裡邊實際上有三層,是仿造寧波天一閣建造的。所謂“半間房”的玄機就在這裡,“我們說四根立柱圍成的空間是一間房,那現在為什麼是半間?因為它的半間是搭在牆上。”文淵閣是乾隆年間建造的,而紫禁城是1420年建成的,所以,前面講到的關於紫微星的傳說只是傳說而已。

故宮裡有9999間半房屋?只能說這是民間的傳言|文化客廳

文淵閣外立面(半間房)(圖片來自《太和殿》)。

02

燙樣和今天的沙盤有什麼不同?

在今天,我們經常可以在售樓處看到小區的沙盤,而在古代,也有類似的東西被稱為燙樣。樣式雷便是製作燙樣的佼佼者。這裡豈航丟擲了第二個問題:燙樣和沙盤究竟有何不同呢?

對此,周乾表示,樣式雷是清代江西姓雷的家族,第一代雷發達是個木工,他的大兒子叫雷金玉,在頤和園上樑的時候被雍正皇帝看中,得以發家。到了晚清時期,有兩個原因導致了樣式雷的沒落,第一是晚清政府沒有財力進行大規模的維修,第二是近代設計院的興起,使得很多工作可以由設計院來代勞。

故宮裡有9999間半房屋?只能說這是民間的傳言|文化客廳

北海澄性堂燙樣(圖片來自《太和殿》)。

周乾進一步介紹,古代皇家的設計部門叫樣式房,燙樣其實就是古建築的模型。但是,燙樣其實和我們今天所說沙盤模型的區別非常大。“燙樣是什麼?燙樣是專門給皇帝看的。要蓋一座宮殿,先讓樣式房做模型出來。”周乾說,以樣式雷家族為首,會用紙、竹片、泥巴做出建築的樣子,然後請皇帝來稽核——因為皇帝沒有時間看平面圖、立面圖,也看不懂。如果皇帝說窗戶高了改低點,窗戶方向看著不對改這一邊,樣式房就根據皇帝的建議去修改。如果皇帝說,好了,就這樣了,那麼,模型燙樣就做好了,它就作為施工的參照物。

與燙樣相比,沙盤模型只有外表,只是個樣子,而燙樣尺寸精確,上面用黃紙條標明長多少、寬多少、與相應的柱子差別多少等,而且可以分層拆開來解讀裡面的內部構造。根據周乾的分析,這更類似於今天的3D列印,而且比3D列印要便宜實用,可以準確地解讀古建築的層層模型,便於施工。

故宮裡有9999間半房屋?只能說這是民間的傳言|文化客廳

建築群燙樣(圖片來自《太和殿》)。

遺憾的是,今天故宮博物院裡儲存的燙樣很少,只有80多套。周乾說,根據研究表明,第七代樣式雷因為有腿疼的毛病,曾經用燙樣換取藥物,使得儲存在故宮的燙樣比較少。“燙樣是研究紫禁城建築文化、建築技藝、建築歷史的文字和影象資料,古代的工匠都是師傅傳徒弟,口耳相傳,很少有實物資料,所以,燙樣是一個寶貴的歷史文物。”周乾如是說。

03

殿內地面鋪墁的金磚

如何起到空調的作用?

與普通宮殿鋪墁的方磚不同,太和殿殿內的地面為金磚鋪墁。據介紹,金磚可以起到空調的作用,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雖然大家都知道金磚不是金子做的,但它屬於無價之寶。”在《太和殿》一書中,周乾繪製了一張故宮金磚分佈圖,為此查閱了許多資料。所謂金磚,指的是從明朝開始專供紫禁城的室內地面鋪的磚,它的特點是敲之聲音清脆,斷之無孔,六百年光亮如新。

故宮裡有9999間半房屋?只能說這是民間的傳言|文化客廳

金磚(圖片來自《太和殿》)。

金磚的產地是今天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陸慕御窯村——從明朝開始,皇帝指定的地點叫御窯。從御窯中選坯子,要歷經三十幾道工序,燒窯燒一年半,然後專門從京杭大運河船運到通州漕運碼頭,再用騾車拉到紫禁城。太和殿裡有4718塊金磚,它的燒製很苛刻,一窯金磚出不了幾塊,金磚的材質很好,沒有雜質,裡面還有一點孔隙,可以適當調節太和殿的溼度。此外,太和殿的牆磚主要來自山東臨清,也叫臨清貢磚。臨清貢磚的特點是吸水性比較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調節室內的溼度。

太和殿屋頂的瑞獸同樣值得關注。在太和殿的屋頂上有10個小獸,這也是紫禁城古建築的一個特點。古建築專家梁思成先生曾經說,故宮的古建築正是因為屋頂上有很多的小獸,才使得這些建築變得生動而又活潑。

故宮裡有9999間半房屋?只能說這是民間的傳言|文化客廳

瑞獸與脊瓦連成一體(圖片來自《太和殿》)。

周乾介紹,小獸放在屋脊的部位。什麼叫屋脊?就是屋面兩個坡的交線,相交的位置泥巴很厚,瓦片會下垂,古代的工匠為了防止這種瓦下垂,用釘子把瓦固定在脊的泥巴上。釘子暴露在空氣中會鏽蝕,聰明的古代工匠就在上面做了動物模型。由於禮制文化在紫禁城宮殿中表現得非常明顯和突出,所以,宮殿建築就透過屋脊小獸的數量來凸顯至高無上的等級,1個小獸等級最低,9個小獸等級最高。而太和殿的小獸數量是10個,這是古代建築中絕無僅有的。

故宮裡有9999間半房屋?只能說這是民間的傳言|文化客廳

固定脊瓦的釘子(圖片來自《太和殿》)。

類似這樣的設計,在太和殿裡還有哪些?周乾說,同樣的釘子裝飾藝術在故宮還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地方:一是房簷上的貓頭瓦,貓頭上面也是戴了一個“帽子”,是為了保護椽子;二是門釘,門釘上的頂帽“泡頭”也是為了保護釘子不受鏽蝕。

04

太和殿裡的防震設計:

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

太和殿,紫禁城內最恢弘、等級最高、體量最大的建築,也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宮殿建築。那麼,如此規模宏大的建築,又做了哪些防震設計呢?

周乾的博士論文做的就是《中國古建築榫卯節點抗震效能研究》。對於以太和殿為首的故宮古建築做了哪些防震設計這一問題,周乾總結說:防震中心思想是,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在參觀故宮時,細心的人們可以發現,太和殿廊子的立柱並沒有插入地下,這是為什麼呢?經過研究,周乾和他所在的團隊發現,立柱如果插入地下會有兩個嚴重的問題,第一是空氣不流通,第二,容易折斷。

“地震威力強大,鋼筋混凝土結構都能折斷,木頭怎麼能不斷?所以古代工匠很聰明,讓柱子浮擱在一塊石頭上。”周乾解釋說,“我來講一個簡單的物理學知識,比如說一個人打我一拳,我站著不動,他的動能轉化為我的內能,我會受內傷——這就是柱根插入地底的情況。如果他打我,我拼命地往後跑,那麼他的動能就轉化為我的動能和我的內能,按照能量守恆定律,動能大了,內能就相對小了。”

故宮裡有9999間半房屋?只能說這是民間的傳言|文化客廳

燕尾榫(圖片來自《太和殿》)。

以太和殿為代表,故宮所有的建築,都是平擺浮擱在柱頂石上。發生地震的時候,地震的能量轉化為太和殿運動的動能和內能,“它的內能表現為開裂、變形、扭曲,但同時也在不斷地運動,這樣,地震結束後,它又回到了原來的位置。在總能量不變的情況下,古建築動能越大,內能就越小,因而破壞的可能性就越小。這就叫‘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

2017年,英國雄獅電視臺找到周乾拍一個紀錄片節目,叫《紫禁城的秘密2017》,他們會檢驗世界各國文化遺產的抗震效能。“他們做了義大利、法國等國家文化遺產建築的抗震效能試驗,發現這些建築在6-7級地震時就破壞了,他們問我:‘你們中國的古建築抗震效能怎麼樣,地震作用下倒不倒?’我們就做了一個以故宮南三所為模型的抗震試驗。在世界歷史上,已知震級最高的是1960年智利,9。5級地震,我們做到了10。1級地震,模型沒有產生任何破壞。當時我也想不到,老外也震撼了,感嘆中國古代的建築智慧。”周乾說,這體現的正是“以柔克剛”。

第二個防震設計則體現在太和殿的榫卯。周乾說,故宮的古建築中都是用榫卯連線的。什麼是榫?就是兩個相連的構件,其中一個構件的端部伸出一截,稱為榫頭。另外一個構件頂部挖個口子,稱為卯口,榫頭插入卯口之中就形成了榫卯連線。故宮幾乎所有的古建築都是採用榫卯連線的形式。發生地震的時候,榫頭與卯口不斷地擠壓、轉動,使得地震的能量被耗掉。

故宮裡有9999間半房屋?只能說這是民間的傳言|文化客廳

榫頭位於梁端,被加工成凸起部分(圖片來自《太和殿》)。

此外,一般建築採用“直立柱架”形式,即立柱與地面垂直。這樣在地震或大風作用下,柱架很容易變成“平行四邊形”,這是對建築本身穩定不利的。以太和殿為代表的故宮的所有建築,最外圈的柱子頂部都會往裡收,形成一個八字形,這種工藝叫側腳。側角後的柱架在地震力或大風作用下,一旦傾斜,便形成了一個最簡單的三角形穩固體系,並降低了建築的重心和屋頂的高度,使得建築結構很穩定。

故宮裡有9999間半房屋?只能說這是民間的傳言|文化客廳

太和殿前簷柱側腳(圖片來自《太和殿》)。

斗拱也是中國古代工匠建築智慧的應用。“位於柱頂之上、屋簷之下的斗拱集力與美於一體”,周乾用小朋友玩的拼插來比擬斗拱,在抗震方面,斗拱透過各個構件之間的擠壓和錯動來耗散地震的能量,在地震專業上稱為減震或者隔震。除此以外,在美學上,斗拱在屋簷之下,整體排列有序,並表現為富有節奏和韻律的變化,不同型別的斗拱在同一高度範圍排列規則有序,由下至上尺寸統一逐漸增大,各斗拱出踩尺寸相同,斗拱外形的曲線整齊劃一、弧度優美,給人以極強的藝術感和節奏感。

故宮裡有9999間半房屋?只能說這是民間的傳言|文化客廳

水平地震作用下斗拱搖擺(圖片來自《太和殿》)。

額外值得一提的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有共用的臺基,做成菩薩寶座的樣子,叫作須彌座,是紫禁城重要的宮殿建築基座。“須彌”在印度梵文中寓意宇宙最為穩固的地方,故宮的重要宮殿都是採用須彌座的樣式,來襯托皇帝對建築穩固長久的期盼,其中,紫禁城的三大殿坐落在8。13米高的三層須彌座上,稱為“三臺”。“三臺”做法在紫禁城中僅此一例,“它的根本目的只有一個,突出皇權。周乾認為,“須彌”其實就是“喜馬拉雅”的梵文發音。

故宮裡有9999間半房屋?只能說這是民間的傳言|文化客廳

太和殿前三臺須彌座近照(圖片來自《太和殿》)。

05

今天的太和殿

為何要比明代小一半?

活動中,一位現場讀者提出了疑問:為什麼今天的太和殿要比明代小一半?這個原因其實大部分人都能猜出來,那就是因為火災。

周乾說,太和殿和紫禁城的古建築命運非常滄桑。明永樂十八年(1420)十一月紫禁城初建完工時,三大殿被稱為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三殿體量碩大,彼此間距僅為10米左右。明永樂十九年(1421)四月,奉天殿因雷擊失火,且很快蔓延到華蓋殿、謹身殿,結果三殿均被毀。明正統六年(1441)九月,三大殿復建完工,各建築體量、建築間距基本與初建時期相同。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四月,三大殿又因雷擊失火而均被毀。有細心的大臣發現:三殿同時被毀,除了因為建築材料為容易著火的木材外,各殿之間的間距過密也是主要原因,因而建議縮小三大殿的建築尺寸、增大三大殿之間的間距。但這條提議遭到了大學士嚴嵩的極力反對。嚴嵩認為,建築地基施工難度大、費用多,若三大殿地基發生變化,會導致地基上部的建築整體做大改動,不僅費人力、財力,而且短時間內很難完成施工。因此,“縮小三大殿尺寸”的提議沒有得到實施。嘉靖四十一年(1562)九月,三大殿重建完成,嘉靖帝將奉天殿更名為皇極殿、華蓋殿更名為中極殿、謹身殿更名為建極殿,以試圖消除“晦氣”。

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六月,三大殿再次因雷擊失火。火災之後,又有大臣提出減小三大殿尺寸、縮小各宮殿之間的間距,以免再次出現三大殿均被毀的局面。該建議得到了天啟皇帝的批准。他下令將三大殿尺寸減小,且皇極殿向南移動、建極殿向北移動。明天啟七年(1627)八月三大殿復建完工後,基本形成我們今天看到的三大殿的體量和間距:三大殿的建築面積縮小為明朝初建時期的二分之一左右,各宮殿高度相應降低。縮小後的皇極殿與中極殿、中極殿與建極殿間距均增加至30米左右,是初建時期的3倍。

此後三大殿又遭受過兩次火災。第一次是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四月李自成放火,但建極殿得以倖存。清順治二年(1645),順治帝將皇極殿更名為太和殿、中極殿更名為中和殿、建極殿更名為保和殿。清康熙十八年(1679)十二月,三大殿再次遭受火災:6名燒火的太監在御膳房用火不慎,誘發火災,火蔓延並燒燬了太和殿,但中和殿、保和殿受損較小。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太和殿復建完成。此後三大殿一直儲存完好,直至今天。由上可知,三大殿體量減小、間距增大後,解決了火災時“均被毀”的問題。

清康熙三十四年,康熙皇帝下令復建太和殿,這時距離太和殿被燒燬已經過了十八年。康熙皇帝安排老匠師梁九主持復建。梁九接太和殿復建的時候已經70歲了,而很多年輕的工匠都沒見過太和殿,怎麼辦呢?梁九根據記憶做了一個太和殿的模型,來指導施工。周乾說,今天看到的太和殿兩邊是卡牆,這是梁九跟康熙皇帝提建議,並被康熙皇帝所採納的。為什麼呢?梁九向康熙皇帝稟報,太和殿多次遭受火災,每次都是從這個木質的斜廊往上竄過來的,所以他建議太和殿和保和殿兩端的木質斜廊改為卡牆。康熙皇帝同意了梁九的請求,“這樣的我們今天看到的太和殿兩邊是卡牆,它是我們國家比較老的防火牆。”

太和殿為什麼有11間呢?還是因為火災。周乾指出,紫禁城營造的材料是楠木,它的特點是氣味芬芳,不怕蟲子,但也有一個致命的弱點——生長週期有三百年。太和殿第五次復建時,梁九發現沒有大尺寸的楠木了,就向康熙皇帝提建議說能不能在建築平面總尺寸不改動的前提下,把9間變成11間,小楠木就能用上,而且11也是陽數,這樣太和殿作為紫禁城最為重要的建築,房屋數量還是紫禁城中最多的。康熙皇帝同意了梁九的這個建議。

由於從9間改成了11間,房屋的格局改變了,工匠在屋頂排瓦壟的時候,梁九發現四個角空出一塊位置,而且這個位置恰恰能放一塊瓦。“於是,梁九又找到了康熙皇帝說,能不能在屋頂再增加一個小獸,康熙皇帝說,放什麼?梁久說,太和殿不是總遭受雷擊嗎,我們乾脆把雷神請下來。”周乾說,這就是太和殿屋脊的第十個小獸行什,實際上它的造型就是雷震子。

故宮裡有9999間半房屋?只能說這是民間的傳言|文化客廳

《太和殿》,周乾著,世紀文景丨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1月版。

故宮裡有9999間半房屋?只能說這是民間的傳言|文化客廳

延伸閱讀

(關注書評週刊影片號,觀看學者劉擎影片)

故宮裡有9999間半房屋?只能說這是民間的傳言|文化客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