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9年明朝午門血案:皇帝不在,文武百官挽袖子鬥毆,共打死3人!

朝堂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它聚集了天子、文武百官,是國家的權力中心;它也充滿了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是臣子們爭權奪利的場所。但不管如何,總歸還是一個莊嚴神聖的所在,臣子們再明爭暗鬥,也是靠嘴講道理,沒聽說過有人直接鬥毆的。

1449年明朝午門血案:皇帝不在,文武百官挽袖子鬥毆,共打死3人!

但明朝就發生過這麼一起令人瞠目結舌的“文武百官聚眾惡性鬥毆”事件——史稱“午門血案”。這件血案發生在1449年,當時朝堂上皇帝不在,文武百官們群情激昂,一個個不顧形象,挽起袖子鬥毆,居然一連打死了3個人。

事情的起因,是當時的皇帝被人抓去當了俘虜。這看起來很不可思議,但在當時確實如此。原來,明英宗朱祁鎮寵信宦官王振,這一年的8月份,壯志滿懷的英宗在王振的攛掇下,御駕親征去打蒙古瓦剌。

1449年明朝午門血案:皇帝不在,文武百官挽袖子鬥毆,共打死3人!

結果王振整天給英宗出餿主意,導致明軍大敗,連身為皇帝的英宗,都被瓦剌俘虜。這一場仗,大明王朝隨行的官員都被殺了個一乾二淨,損失了許多精銳兵力,史稱“土木堡之變”。王振這個罪魁禍首,被英宗身邊的護衛一時激憤給殺了。

訊息傳回明廷,朝野震動。皇帝是國家的命脈,連皇帝都沒了,那天豈不是要塌下來了?沒辦法,朝臣們只好請英宗弟弟郕王朱祁鈺暫時代理國事,眾人圍在一起,商議怎麼應付目前的狀況。

1449年明朝午門血案:皇帝不在,文武百官挽袖子鬥毆,共打死3人!

右都御史陳鎰上奏,提出要滅了王振全族,才能平息眾憤。他這個建議提出來,群臣紛紛附議,同時,他們還開始了聲淚俱下的哭訴,說王振不殺,“死不敢退”。朱祁鈺可能沒見過這種陣仗,一時被嚇住了,他擺擺手說之後再議吧,然後就準備退走。

誰知大臣們上來把他團團圍住,要求即刻下令。朱祁鈺只好派錦衣衛指揮馬順去幹這件事。但是大臣們又有意見了,他們說,馬順先前是王振的黨羽,不能派他。馬順一聽,來了脾氣,站在堂上就開始跟百官罵架。

1449年明朝午門血案:皇帝不在,文武百官挽袖子鬥毆,共打死3人!

這時,戶科給事中王竑突然站起來,把馬順揪住一頓痛打,邊打邊說:“你這小子,過去仗著王振的勢力作威作福,如今事已至此,你還不知道收斂嗎!”其他臣子一看,也血氣上湧,來了勁兒,紛紛上去圍毆,馬順直接被打死了。

這還不解恨,大臣們還要求把王振的另外兩個黨羽毛貴、王長一併處置。朱祁鈺身邊的太監見狀,學聰明瞭,不敢跟大臣們對著幹,連忙把兩人提出來,大臣們又上去一頓圍毆,沒多久,毛貴、王長也陳屍朝堂。

1449年明朝午門血案:皇帝不在,文武百官挽袖子鬥毆,共打死3人!

朱祁鈺眼睜睜地看著這一切發生,驚得目瞪口呆。大臣們打完了,也回過神來,開始後怕了。在朝堂上公然鬥毆,實在是違反朝廷綱紀,斯文掃地。兵部尚書于謙最先反應過來,他擠到朱祁鈺面前,跟他說,殿下您別怕,這幾個人罪該萬死,不殺不足以平眾怒。

1449年明朝午門血案:皇帝不在,文武百官挽袖子鬥毆,共打死3人!

于謙又說,大臣們只是為社稷著想,請您不要怪罪。朱祁鈺沒辦法,滿朝文武都參與了鬥毆,自己還能怎麼著?他只好下令:百官歸蒞事,馬順罪應死,不再追論。打架打得衣衫不整、灰頭土臉的大臣們謝過後,一個個趕緊跑回家,去換衣服洗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