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兒孫三個“祖”,皇太極夾在中間,廟號為何混成了清太宗?

中國早就沒有了皇帝,人們對皇帝的稱呼方式有三種,一種是廟號,一種是年號,還有一種是尊號。

廟號是指封建王朝,在立室時的,例如唐太宗、宋徽宗;年號是指皇帝紀年的名號,新君即位必須改變年號,例如洪武、康熙、雍正;尊號是指古代尊崇皇帝的稱號,尊號一般很長,唐玄宗的尊號是‘’開元聖文神武皇帝‘’。在這三種稱呼中,廟號用得最多,而且廟號還有特殊的含義,開國皇帝的廟號都為‘’太祖‘’或者‘’高祖‘’,而非開國皇帝只能叫‘’宗‘’。

父親、兒孫三個“祖”,皇太極夾在中間,廟號為何混成了清太宗?

當我們在瀏覽清史的時候,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清朝有三個皇帝的廟號是祖,分別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清世祖順治和清聖祖康熙。

這是很不合常規的,當然這其中還有另外一件怪事,明明皇太極才是清朝的開國皇帝,但是他卻叫清太宗,稱祖的是他的父親和他的兒孫,這是為什麼?

我們先來看看這四個皇帝的功績。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後金,割據遼東,攻下了明朝的七十多座城池,開闢了清朝的疆土。

皇太極將女真族改名為滿洲,在瀋陽稱帝,建國號大清,完善制度,鞏固了努爾哈赤的基礎,為清軍入關做足了準備工作。

父親、兒孫三個“祖”,皇太極夾在中間,廟號為何混成了清太宗?

順治六歲的時候清兵入關,滿清正式統治中原,順治當時年幼,清軍入關應該是當時以多爾袞為首的滿洲皇族的功勞,不過順治畢竟是皇帝,於是將功勞歸在了他身上。

康熙滅鰲拜、平定三藩之亂、收復臺灣、大破準噶爾,使清王朝的版圖進一步擴大,對後來的清朝版圖居功至偉。

無論是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還是順治入關,康熙四處征戰,他們三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有開疆擴土之功,他們都進一步壯大了清王朝的領土面積,而皇太極夾在他們中間,起到了一個過渡的作用,一方面繼承父親打下的江山,一方面制定各種制度,壯大國力,為兒子孫子擴大疆土奠定堅實的基礎。

父親、兒孫三個“祖”,皇太極夾在中間,廟號為何混成了清太宗?

清朝的前四位皇帝都很優秀,雖然皇太極勞苦功高,但是和另外三個比起來還是稍有遜色,可以看出,清朝對廟號的評定在一定程度上是取決於個人功績的,而不僅僅考慮是否為開國皇帝。

康熙因為其卓越的成就,一直受到了兒子和孫子的大力追捧,祖孫三人共同開創了中國封建王朝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使清朝國力達到頂峰。

康熙死後,在決定康熙的廟號時,雍正堅持將父親稱為祖,理由是父親不僅品行高尚、德高望重,對後世有立德之功,而且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些成就都是他人無法相比的。

父親、兒孫三個“祖”,皇太極夾在中間,廟號為何混成了清太宗?

康熙能稱為祖,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雍正的助攻,順治登基的時候只有六歲,如果年齡大點,可能也會大力吹捧父親,將皇太極稱為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