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傳統村落|貴州冊亨縣秧佑村

「本文來源:天眼新聞」

行走傳統村落|貴州冊亨縣秧佑村

村寨名片

秧佑村位於冊亨縣弼佑鄉政府西南面約14。5公里處,是一個以布依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行政村,全村依山伴水,村莊坐落有序,房屋建成一排排,公路環繞房前屋後。村裡土地資源廣闊,房屋結構獨特、造型精巧,擁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吊腳樓是冊亨縣布依族民居的建築文化之一,境內擁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金絲楠木和羅漢松多株。

行走筆記

一個深秋的早晨,難得清閒,我和先生髮動車子,駛出城區,向目的地出發。

此行目的地是冊亨縣弼佑鎮。弼佑鎮位於冊亨縣中東部,離縣城51公里。弼佑東連線百口鄉,南與廣西田林隔江相望,北與達央鄉毗鄰,西與秧壩鎮接壤。因大量種植茶油,其也被稱為“茶油之鄉”。

行走傳統村落|貴州冊亨縣秧佑村

我們從安龍下站,走外環,沿324國道經興隆、陂鼐、威旁,到冗渡後,因一位朋友在此工作,還特意去看了冗渡鎮一小。順道參觀了秧壩鎮民族中學,路過了板用村……

車子在彎曲的山路上不疾不徐行駛著,綿綿細雨中,滿山的杉樹林,似乎望不到頭。突然,前面出現了一塊牌子:落晚林場,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

這一路上遇到的地名真特別!“上打牙”“下打牙”“秧壩”“秧兵”“板用”“板王”等等,秧佑應該是一個古老而神奇的村寨吧?我內心充滿著期待。

一路下坡,小山連綿起伏,山上的樹木被霧罩得模模糊糊,平添幾分神秘色彩。車子蜿蜒盤旋,不知過了多久,眼前出現了一片紅磚藍瓦的房子,與四周的參天古樹相互映襯,放眼望去,整座寨子錯落有致,景色秀美。

這裡就是秧佑村,一個布依族聚居的村寨。秧佑村位於弼佑鎮西南面,距縣城69。2公里,居住著楊、黃、王、岑、儂、班六姓人,布依族佔99。8%。

我們一行來到了布依“摩公”黃明亮家。“摩”是布依族音譯,能說會道的意思。布依族把有知識、有文化的人尊稱為“老摩”或者“摩公”。黃明亮家住的是布依族傳統吊腳樓,很大很寬敞,木牆上面蓋著青瓦,木欄扶手、木地板、花格窗,乾淨明亮。

行走傳統村落|貴州冊亨縣秧佑村

嚮導——弼佑鎮黨委書記王順弘惋惜地告訴我們:“秧佑村民原來的住房全是吊腳樓,但現如今,那些依山而建、坐落整齊、美麗舒適的吊腳樓已經所剩無幾……”

黃明亮拿出一本泛黃的、綿紙線訂冊頁的《摩經》。摩經內容豐富,涵蓋面廣,有神話史詩、傳說故事、詩詞歌謠等。邊講解,黃明亮邊用渾厚的聲音,為我們吟唱起一段“祭祀土地神”的經文。

王順弘說:“布依族敬山、敬水、敬樹、敬土地,他們不亂砍伐一棵樹木,認為花花草草都是有生命的。這裡的生態之所以那麼好,與他們敬畏自然、保護自然密不可分。”

聊到興起,黃明亮再用他那醇厚的布依話現場吟唱了一段布依情歌。

女生:“我愛你,你愛我,思戀你一碗飯不吃三顆米……”男生:“我想你,去做活路忘記了鋤頭,想你飯不思,白天想你太陽落山,夜晚想你北斗星消逝……”

我們拍手叫好。黃明亮說:“關於這首歌,有一個感人的故事。”

行走傳統村落|貴州冊亨縣秧佑村

圍坐火塘,故事在他的講述中娓娓道來——

很久以前,布依族青年男女談戀愛的方式都是透過唱山歌。青年男女從相識、相知、相愛,直到最後的談婚論嫁,每走一道程式都離不開山歌。一對青年男女,從認識到結婚,要經過集體對唱和單獨對唱兩個階段。他們從素不相識到相互熟識,都是透過對歌形成的。

傳說,寨子有一位心靈手巧的姑娘,名字叫阿淺。在布依族傳統節日“三月三”這天,因一場集體對唱,阿淺認識了鄰寨的小夥阿滿。

阿滿大膽表白:“太陽出來照白夜,金花銀花滾下來。金花銀花我不愛呀,是愛情妹好人才。”阿淺含羞接唱:“太陽出來照半坡,金花銀花滾下坡。金花銀花我不愛,是愛情哥唱山歌。”幾首“浪哨”下來,他們情投意合,很快進入熱戀中。

阿淺想念阿滿,常常一邊刺繡一邊唱“相念歌”。他們相約在寨邊樹林見面。在送對方回家的路上,他們都要唱起“送郎歌”或者“送妹歌”,雙方依依不捨。

一次,阿淺揹著籮筐佯裝打豬草,到樹林裡與阿滿私會,她的行蹤被父母發現了,他們把阿淺鎖在屋子裡,不讓她出來見窮小夥阿滿。阿滿等不到阿淺,來到寨中,望著阿淺家的吊腳樓,手拿木葉,吹唱起來。如歌如泣的木葉聲穿過樹林,飄進了阿淺的耳朵。她含著淚倚在窗前,朝著遠處對唱。歌聲婉轉淒涼,兩人相約既然生不能在一起,死也要死在一起。隨後,二人殉情於寨邊的樹林。

後來,他們的愛情故事感動了天神。不久,在他們殉情的地方長出了兩棵青槓樹,兩棵樹緊緊地“抱在一起”,像一對親密相擁的“情侶”。附近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如果情投意合,就會相約來到這棵樹下許願。因為他們相信,相愛的人在一起,一定會幸福美滿。

行走傳統村落|貴州冊亨縣秧佑村

天空下著小雨,帶著絲絲寒氣。我們烤著溫暖的柴火,聽著悽美動人的故事。

王順弘說:“如今,婚姻不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秧佑村的村主任楊朝康,與愛人就是自由戀愛結合的。他們的感情是唱出來的,是透過唱山歌對上眼的。”

於是,大家起鬨,讓楊朝康唱幾句“浪哨”來聽聽。楊主任40多歲,人很靦腆,只見他臉“唰”的一下就紅了。我們越想聽,他越緊張得唱不出來。

秧佑村有一個小亭子,名曰“禁碑亭”。亭子左下方豎立著一塊斑駁的石碑,碑身高1。5米,寬1米,因年代久遠,上面的字跡已模糊不清。仔細檢視,依稀可見:“不準……,不準……”的字樣。黃明亮說,是“不準賭博貪婪,誘惑孺子。”“不準窩賊招匪,致偷設害。”“不準勾引刁棍,平空敲磕。”……碑上的“八不準”立於同治六年(1867年)。每年的正月初三,吃過早飯,村裡所犯錯的人就會排隊到這塊碑前“面壁思過”當眾作自我檢討,保證不會再犯,以求寬容。

行走傳統村落|貴州冊亨縣秧佑村

寨子裡的楊、黃、王、岑、儂、班六姓,都各有一位族長。他們分工明確:各自分管“山”“樹”“土地”“糧食”等,村民之間有什麼矛盾,都由族長商議解決。解決不了的,再上報給官府。據說,如今的秧佑村,村民遵紀守法,百年無一例刑事案件,村民常常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普法、禁毒、綜治、維穩等工作年年達標。

寨子裡的人自行組合成立了“秧佑籍”協會,在外工作的他們互相照顧和關心,長期關注秧佑村的建設和發展,成為家鄉建設的有力支持者和“智囊團”。哪家有什麼事,只要在群裡面說一聲,大家都會主動來幫忙;遇到什麼棘手的問題需要解決的,他們也會一起出謀劃策。

易地扶貧搬遷時,有些人家不願意。尤其是喜歡種地的老人,擔心地沒了,以後生活會失去保障,內心不想離開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秧佑籍”協會的人就一家一家去動員。搬遷時,他們把自家的車子開回來幫忙搬東西,不計報酬。臨走那天,寨裡擺了“長桌宴”,全寨人在一起吃了一頓飯。他們有的搬到萬屯,有的搬到步馬,有的搬到興義,但不管搬到哪裡,寨子裡哪家有大屋小事,他們仍然走動得像親人一樣。隨著在天空綻放的鞭炮聲,大家一起慶祝搬進新居,開始新的生活。

>>>>>>>>>>

進村攻略

公共交通:

從貴陽乘坐火車至興義市,再從興義乘坐客車到冊亨縣,後轉乘農村客運至秧佑村。

自駕路線:

從貴陽市出發,沿滬昆高速-舊州高速-安紫高速-都興高速-紫望高速-S312縣道,全程5個半小時車程。

欄目策劃/李纓

文、圖/瓦秀麗

影片/冊亨縣融媒體中心提供

攻略整理/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江南

刊頭書法/劉宗陽

刊頭設計/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吳浩宇

文字編輯/陳江南 徐然

視覺/實習生 沈松欽

編審/李纓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