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怕大眾「兩手抓,兩手都很硬」

最怕大眾「兩手抓,兩手都很硬」

倘若燃油、電動雙天賦技能樹點滿,將有多少新舊車企死於大眾的兩把屠刀?

如果說是排放門的180億刀罰金讓大眾集團決意轉型新能源市場,有理有據;透過電動車均化燃油車的排放指標,同樣說得過去;但計劃2020-2024年於新能源領域投資600億歐,並且儘快落地的豪橫舉動,難免讓其他頭部車企疑問式撓頭:至於嗎?

2019年,在哀鴻遍野的汽車市場,沒有哪家車企不羨慕大眾的財報。累計銷量1097。46萬輛,同比增1。3%,集團全年營業利潤169億歐元,同比增長21。8%。

數說至此,有錢人的快樂,平民是真的體會不到,畢竟無論哪個行業,似乎都處於大戶靠砸錢、小戶靠頭鐵的狀態。在大眾集團600億歐的投入下,許家印450億真金白銀也顯得乾癟乏味。

以前的大眾依靠燃油機肆無忌憚不可一世,面對東方世界的新能源力量也不抱好感,可轉瞬間集團大筆一揮,便仙女散花式的向新能源撒錢,是否存在用力過猛?

最怕大眾「兩手抓,兩手都很硬」

豪橫的背後是背水一戰?

全球範圍內的重要車企,都將2020作為新能源規劃的關鍵年,只不過大眾的整體規劃最為龐大——至2025年集團下各品牌共推出超過80款全新電動車型,其中包括50款EV加上30款PHEV,並且年銷量達300萬輛。

這個數字看起來令人咋舌,倘若果真如此,按計劃新能源汽車將佔大眾整體銷量目標的20%-25%。

這項號稱為Roadmap E-2025戰略是排放門之後的2016年提出來、並且於2017年正式上馬的,可這是唯一原因嗎?

最怕大眾「兩手抓,兩手都很硬」

在日內瓦雲車展上,大眾汽車品牌負責人Jürgen Stackmann曾親口說道:大眾的主要目標並非是追求高交付量,其品牌層面仍側重於盈利能力。的確,出色的交付能力,讓大眾的財報足夠亮眼。

在近乎1100萬臺的累計銷量中,大眾品牌達到630萬輛,同比上漲0。5%。另外,該負責人指出,能在整體市場下滑的客觀環境下達到此成績,要歸功於SUV攻勢,SUV車型銷量佔比為30%有餘。

這資料表面上看在王婆賣瓜,其實也在暗示2019年整體銷量423萬臺的中國市場貢獻斐然。雖然有些扯遠了,但對於一個注重盈利性的公司而言,在電氣化領域儘早轉型,是節省成本並提前最佳化報表的最佳舉動。

最怕大眾「兩手抓,兩手都很硬」

在五年前,歐洲二氧化碳排放標準為130g/km,彼時大眾、奧迪、斯柯達三品牌的二氧化碳平均排放量分別為119g/km、127g/km、115g/km。雖然沒大幅度優於標準線,好歹也是及格生。但隨即歐盟將202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標準定格為97。5g/km,2025年為80。5g/km以下。

冰冷的數字讓大眾無法再單純透過EA888養尊處優,歐洲本土排放法規日益嚴苛的同時,是中國市場油耗目標設計的主動升級——2020年,5L/100km。通俗的講,電器化轉型是迫在眉睫之舉。

最怕大眾「兩手抓,兩手都很硬」

豪橫的背後是背水一戰?

整車企業為迎合嚴苛的排放法規,手段無非兩種,其一是提升內燃機效率,壓榨最後一絲經濟性;其二是生產新能源汽車。

但對於注重盈利性的企業而言,前後者之間分別代表什麼一看便知。根據國際清潔交通委員會(ICCT)給出的資料顯示,在歐洲若透過提高燃油機效率進而達到2025年70。5g/km80。5g/km標準,會大大提高車企成本。

比如從歐6法規的第二年、即2014年開始計算,降至2025年的70。5g/km,每車需要提高近1000歐元的支出,而如果透過生產新能源汽車,拋開稅收因素的推算成本為每車650歐元。

不止於此,ICCT給出的資料顯示在每車平均成本降至83g/km時開始生產新能源汽車最划算,不僅能在成本端實現有效控制,還能儘早切入新能源市場侵蝕市場份額。

最怕大眾「兩手抓,兩手都很硬」

這便是為何2020年車企躍躍欲試新能源,而大眾躍進式轉型電氣化的理由。至於大眾是否很精準的踩在鼓點上?你品,你細品。

電氣化戰略看似慌亂之計,實則穩如老狗

在排放門之後,大眾的電氣化轉型不再是罰款的輕重,而是技術性課題必須要突破。有8年生命週期的MEB平臺,是大眾電氣化戰略的重要核心。

在德語中,MEB是Modulr Electric Toolkit(電動車模組化平臺)的縮寫,它可以透過在多款車型當中使用同樣的部件來進行規模化生產。

最怕大眾「兩手抓,兩手都很硬」

換言之,它與 MQB 平臺的靈活性類似,均是基於大眾模組化生產理念而來,擁有根據不同電動車的需求調校出不同續航里程的極強擴充套件性。

技術上,MEB 平臺以電池組為核心,電池組、電機等核心元件均設定統一位置和模式。具象化來看,MEB平臺電池組是整體嵌入車底,可與前軸和動力總成靈活調整,所以其產品具有短前後懸、長軸距的特點,四個車輪儘可能貼近四個角,進而使得操控性得到提升。

另外,由於純電車型不存在一整套內燃機總成,而且電池包為扁平化設計,所以MEB平臺產品更能發揮車內空間的縱向高度,也擁有更低的重心。值得一提的是,未來大眾將把MEB打造成開放式平臺,讓其他車企得以使用,而福特是首位付費客戶。

對於國內市場而言,我們將迎來首款基於MEB平臺的SUV產品ID。4。根據官方描述,這是一臺注重實用的純電動車,也是一款強調駕駛效能的SUV,繼承MEB平臺優勢後,新車的內部空間相比於可怕的ID。3而言,更有過之而無不及。

最怕大眾「兩手抓,兩手都很硬」

首發車型為後驅版本,意味著單電機後驅將成為標配,高壓電池被置於車輛底部,支援交流、直流及三相電充電。與此同時,ID。4在科技化方面將採用全數字化駕駛艙設計,車內功能主要透過觸控或Natural Voice智慧自然語音控制系統實現。

不難看出,大眾在電氣化戰略全面鋪開的初始階段,便優先祭出細分市場更主流、更適合中國人選車口味的SUV車型,其初心可見一斑。更有意思的是,ID。3主攻歐洲、ID。4主攻中國,大眾引以為傲的「因材施教」之本領體現得淋漓盡致。

日內瓦車展上,Jürgen Stackmann表示至2023年,大眾將在中國推出10款ID。車型。依照個人猜測,目前肉眼可見的是,這10款車均會出自MEB,並且將燃油領域銷量突出的SUV車型集體滾一遍,進而在幾年內將MEB產品大面積細分,充分消化掉國內的新能源剛需客戶。

最怕大眾「兩手抓,兩手都很硬」

到那時,國內的造車新勢力們必須切實打造出品牌個性,否則在以大眾為首的「傳統轉型車企」攻勢下,生命跡象將異常不穩定。

電氣化戰略看似慌亂之計,實則穩如老狗

俗語中的「武功再高也怕菜刀」如今已然不適用,在技術壁壘愈發厚重的汽車市場,只有像功守道中的馬爸爸一樣,「用錢解決一切不可能」方才是真本領。大眾鉅額投資下的電氣化轉型堪稱乾淨利落,但也令人毛骨悚然,倘若燃油、電動雙天賦技能樹點滿,將有多少新舊車企死於它的兩把屠刀。

圖 | 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