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趙括會成為紙上談兵的楷模,戰國七雄中趙國的千古罪人!

趙括,是趙國大將趙奢的長子,在父親趙奢的教誨下,趙括從小熟讀兵書戰策,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

只可惜,趙括有的是所有聰明人都有的兩個最致命的缺點,一是不謙虛,高傲自大,自命不凡,覺得別人都不如自己;當初,父親趙奢活著的時候,父子倆暢談戰爭,有時候趙奢都能被兒子趙括爭論得理屈詞窮,啞口無言。

為什麼趙括會成為紙上談兵的楷模,戰國七雄中趙國的千古罪人!

趙括由此便在潛意識中認為,父親趙奢也不過如此。至少在某些方面不如自己。至於別人,那更不在他的眼裡。

二是趙括從沒有把戰爭當成一回事,覺得自己熟讀兵書戰策,掌握了這些書本知識,便認為戰爭對於自己來說,那就是一件手到擒來、沒什麼了不起、非常容易的事。

父親趙奢曾經帶兵抵禦秦軍的侵略,結果非常不錯,可圈可點。不過,可惜的是,在長平之戰之前,趙奢因病去世了。

為什麼趙括會成為紙上談兵的楷模,戰國七雄中趙國的千古罪人!

據說他在去世前曾經告訴妻子,將來如果秦軍來侵略,趙王不用兒子趙括也就罷了,假如趙王任用兒子趙括統兵打仗,那一定是趙國的末日到了。你一定要告訴趙王,趙括絕不能擔任趙軍的統帥。

妻子問趙奢:“為什麼?”

趙奢回答道:“戰爭,是一件很殘酷的事,很多人會因此喪命。但是我們的兒子趙括不認為戰爭是一件很艱難、很複雜、很殘酷的事情。他認為這個很容易。這絕對不是一個合格的統帥所應該具備的素養。”

當然,趙奢究竟說沒說過這些話,現在已經無法考證了。有人認為,趙括母親以趙奢遺言阻止趙王讓趙括擔任統帥,是因為趙母擔心兒子戰死沙場,不過我個人覺得這種可能性很小。因為趙括當時就在軍中參贊軍務,同樣有隨時戰死的可能;另外,假如趙母真是那麼想的話,也不符合趙國人的性格,我們也未免太低估小看這位偉大的母親了。

不僅是趙奢有遺言阻止趙括為帥,當時重病中的上大夫藺相如也勸過趙孝成王:“大王只憑名聲來任用趙括,是不對的。趙括只會讀他父親留下的那些兵書,卻不懂得靈活應變。”

為什麼趙括會成為紙上談兵的楷模,戰國七雄中趙國的千古罪人!

趙王不聽,還是命趙括為將。後來,不幸都被趙奢、藺相如一一言中了。趙括果然慘敗,四十五萬趙軍被坑殺,如果不是其他五國出兵救援,趙國當時就滅亡了,不用等到四十年以後。

當然,也有人為趙括鳴不平。說趙括統領趙軍初期,趙軍如猛虎下山,攻勢非常凌厲,秦軍一度抵擋不住趙軍的進攻。

我個人認為,這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在老將廉頗統領下,趙軍久守不戰,趙軍上下肯定憋了太大的火氣,一旦有人命令進攻,趙軍顯示出強大的進攻能力,這是可以理解的。這就像火山噴發,勢不可擋。第二個原因是,趙國本來就是一個戰鬥民族,故此,在趙括的鼓動下,趙軍激發出一股強烈的保衛家鄉的勇氣,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如果把這種熱情和勇氣全部看成是趙括的功勞,顯然是不對的。

誠然,趙括在戰鬥中所表現出的那種為國不怕犧牲、敢於犧牲的熱情、精神,我們也不應該抹殺。但是作為一個統帥,就長平之戰的表現來看,趙括顯然是不合格的。

也正是這次長平之戰,使趙國的軍事實力大減,此後一蹶不振。四十年後,趙國沒有任何懸念地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

趙括熟讀兵書戰策,這當然是他的長處。假如從普通士兵慢慢做起,在行伍中不斷磨鍊,趙括或許會懂得許多戰爭過程的複雜性、殘酷性,悟出很多道理,最後成為一個合格的軍事家也未可知,也未必不行。但是就因為趙括熟讀兵書,侃侃而談,把趙王說得心花怒放,而且加上趙王中了秦國丞相范雎的陰謀,趙括一下子就成為趙軍統帥,顯然是錯誤的。這叫做揠苗助長。

為什麼趙括會成為紙上談兵的楷模,戰國七雄中趙國的千古罪人!

趙括由此成為歷史上著名的紙上談兵的楷模,也成為戰國七雄中趙國的千古罪人,這的確值得我們好好深思。

杜牧在《阿房宮賦》裡總結秦亡的教訓時寫到:秦人無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由趙括的故事,讓我們很容易想起另外一個人,他就是三國時期,被蜀國丞相諸葛亮重用而導致街亭失守的馬謖。

可見,前人一些慘痛的經驗,後人仍然沒有好好吸取教訓。長平之戰過了488年以後,三國曆史上傑出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也不可饒恕地犯了和趙孝成王一樣輕信的錯誤,在關鍵時刻任用了和趙括同樣熟讀兵書戰策但又沒有任何實戰經驗的參軍馬謖為大將,丟失了街亭,導致西蜀大軍第一次轟轟烈烈的北伐行動功虧一簣,半途而廢。

為什麼趙括會成為紙上談兵的楷模,戰國七雄中趙國的千古罪人!

假如趙孝成王、諸葛亮把趙括、馬謖放在基層磨鍊幾年,然後再量才使用,結果也許會是另外一個樣子。

至於題主說:“趙國耗不起,只能速戰”的論點,更是沒有事實根據的結論。就當時的長平之戰雙方來看,趙國的確處於弱勢,這不假,但秦國也強不到哪兒去,各有優劣利弊之處。

秦國軍隊當時已經在周邊國家斷斷續續征戰三年,士兵疲憊不堪,國內男丁越來越少。而且,其他五國一直在旁邊觀戰,隨時有合縱連橫之勢。真正耗不起的其實是秦國,而並不是趙國。這也就是老將廉頗之所以固守不戰,使秦國氣急敗壞地在趙國製造謠言,急於讓趙括替代廉頗統帥趙軍的原因。

自古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這句話可不是隨意亂說的。

對於秦國來說,軍和民是非常清楚的。軍就是軍,民就是民。而趙國則不然,軍民是很難徹底分得清的。大多數趙國的民眾,只要國家需要他們出征,即刻拿起武器,就是軍人。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全民皆兵。這也是長平之戰趙國儘管遭到慘敗,損失了四十五萬軍隊,但仍然並沒有被秦軍立刻滅掉的主要原因之一。

為什麼趙括會成為紙上談兵的楷模,戰國七雄中趙國的千古罪人!

現在有很多人為趙括和馬謖辯解,說長平之戰並不是趙括的錯,而是趙孝成王的錯;街亭失守也並不是馬謖的錯,而是諸葛亮的錯。

說實話,趙孝成王、諸葛亮都應該擔負一定的責任,他們識人不準、用人不淑,但最主要的責任仍然還是趙括、馬謖的問題。

趙孝成王用趙括做統帥,他是讓你趙括想辦法,早日戰勝秦軍,恢復趙國安定,這本沒有錯。可是,你趙括作為統帥,必須審時度勢,知己知彼,對戰場形勢做出自己的準確判斷,而不是按照書本知識,以紙上談兵,指導實際戰爭。

對於馬謖來說,諸葛亮是讓你固守街亭,但臨行前千叮嚀萬囑咐,讓你在隘口處屯兵,你卻反其道而行之,在山頂駐紮,自取滅亡。大將王平提醒你這麼做不行,你不但不聽,而且還譏諷人家不懂軍事。

錯了就是錯了,錯誤的東西必須要承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吸取教訓,改正錯誤,在以後的行動中不犯錯誤或少犯錯誤。

犯了錯誤,不承認錯誤,而是找客觀原因,推卸責任,只能是不停地犯同樣的錯誤。這樣的話,無論是對我們每個人自己,還是對國家、社會,都沒有任何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