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感覺“鈍化”?是晚期典型症狀嗎?

小明“鈍化”了?

小明今年讀高一,剛剛進入新學校的他顯得有些不適應。據老師反映,同學和小明打招呼時他經常不理人,上課時也經常發呆,被點名回答問題時也有些反應遲鈍。起初小明媽媽覺得他適應一段時間就好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小明越來越不合群,在家中也經常獨自呆坐,本來很親近的家人和朋友跟他說話,也很少有表情和語言上的迴應。

最讓媽媽擔心的是本來很怕疼的小明,現在被劃傷手指後一點疼痛的反應都沒有,感覺呆呆木木的。

於是媽媽帶小明去了醫院,醫生說小明可能是得了精神分裂症。

媽媽覺得很不解,小明為什麼會對人、對事、甚至對疼痛都感覺“鈍化”了呢?這是晚期症狀嗎?

什麼是感覺“鈍化”?是晚期典型症狀嗎?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下,什麼是感覺“鈍化”?

雖然在精神障礙症狀學上沒有感覺“鈍化”這個術語,但人們常用感覺鈍化來形容一個人感覺遲鈍。人類在認識客觀世界時,首先需要透過眼、耳、鼻等感覺器官來認識事物的個別屬性,這一過程稱為——感覺。在認識客觀事物的同時,伴隨有相應的內心體驗及應對行為,這一過程稱為——情感活動。

因此,小明的媽媽所說的感覺“遲鈍”其實是說,小明對外界環境的這些事物反應很遲鈍,這種情況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可能,一個是感覺減退,另一個是情感遲鈍。

下面我們分別來說感覺減退和情感遲鈍。

01

感覺減退

精神障礙症狀學中的感覺減退,指的是個體感覺閾值增高,對外界刺激的感受性降低。比如對強烈的疼痛或者刺激的氣味都只有輕微的感覺,嚴重時,對外界刺激不產生任何感覺,也就是感覺消失。

人類感覺的產生需要有完整的神經通路,當有傷害性刺激(比如刀劃傷手)啟用面板上的感覺神經時,就會產生相應的神經訊號,最終傳達到大腦等神經中樞,從而最終產生“疼痛”的感覺。這一過程中的任何一環出現問題,都可能會表現為感覺減退。

什麼是感覺“鈍化”?是晚期典型症狀嗎?

比如神經系統器質性損害時會出現感覺減退,比如腦炎等神經系統器質性疾病。但在精神疾病患者中,雖然不存在神經系統器質性損害,但感覺減退也可以出現,比如精神分裂症、抑鬱狀態、精神發育遲滯等等,主要是因為大腦的功能出現了功能失調。很多科學研究發現,感覺減退也並一定不是晚期的典型症狀,很多疾病都可能出現感覺減退。

03

情感遲鈍

當人們在感知事物時,不論是對來自身體內部的軀體感覺,還是對外部世界的感知,都會伴隨著相應的內在情緒和外部表現,比如情緒的變化、相應的動作、發出聲音等等,這些反應統稱為情感活動。

情感活動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主觀態度,例如,當聽到好訊息時,人們會有高興的反應,而遇到傷心的事情時,會產生悲傷、痛苦的體驗、流露出憂傷的表情。而情感遲鈍是指患者對平時能引起鮮明情感反應的刺激卻表現較平淡,並缺乏與之相應的內心體驗,簡單來說就是對外界的刺激反應遲鈍。

情感遲鈍多見於高階情感或細膩情感的逐漸喪失,如變得對家人不體貼甚至不禮貌,對朋友不關心,對工作不認真,情感反應不鮮明、不生動。多見於精神分裂症早期和某些器質性精神病早期。

什麼是感覺“鈍化”?是晚期典型症狀嗎?

比較嚴重的情感遲鈍被稱為情感淡漠,即情感遲鈍的症狀繼續發展,最終發展為更重的情感淡漠。即使像久別重逢、生離死別這種一般能引起正常人極度悲傷或愉快的事件,患者也往往無動於衷。他們對周圍發生的事情漠不關心,面部表情冷淡、呆板,內心體驗極為貧乏或缺失,與周圍環境失去情感上的聯絡,因此往往顯得與環境格格不入。

這是精神分裂症晚期常常出現的症狀,也可以見於嚴重的器質性痴呆的患者。比如文中的小明,手指都已經被劃傷卻沒有什麼疼痛的感覺。

綜上所述,感覺“鈍化”具有很多層面的含義,因而並不能籠統的說“出現了感覺‘鈍化’,是不是就表明疾病到了晚期階段”。

當身邊的人有“鈍化”的表現時,我們應建議他們儘早去醫院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以免耽誤了早期的最佳治療時機。

圖丨網路

編 輯丨SMHC 宣傳科

原標題:《什麼是感覺“鈍化”?是晚期典型症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