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封建王朝皇帝的聖旨高於一切,太后的懿旨會發生怎樣的作用?

孔子的學說被歷代帝王推崇,因為孔老夫子用“三綱五常”就詮釋了掌握最高權利的帝王們難以解開的最大難題,那就是皇帝與皇太后之間的權利與孝道的矛盾。

封建王朝的皇帝也有家務事,而且更加複雜,太后懿旨大多為了平衡皇帝的家務事,皇后也有懿旨權利,一般用在管理後宮雜亂事務之用。

按照綱常之禮,皇太后,皇后不會干預皇帝管理朝政事務,她們的懿旨更不會與皇帝的聖旨發生衝突,社稷和家一定要區別開來。

歷代封建王朝皇帝的聖旨高於一切,太后的懿旨會發生怎樣的作用?

皇帝與太后

太后是否干涉聖旨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君王能否獨立治理國家

在歷代封建王朝中,聖旨是相當於皇權權威的體現,一紙聖旨讓天下人都無法拒絕。因此,皇權的權威的主要就在聖旨上。

但是歷代封建王朝皇太后也有一項權力,那就是頒佈懿旨,而懿旨的權威同樣也不亞於聖旨,聖旨和懿旨誰的權力更大?

當皇帝的聖旨和皇太后的懿旨發生衝突的時候這又該聽誰的?首先在中國歷史長河中,還沒有出現過聖旨和懿旨發生衝突的情況。

一般聖旨的頒佈之後,太后是不會干涉聖旨,也無權干涉,皇太后的確擁有懿旨的權力,但那都是皇帝未獨立掌權的情況下。

一旦君王可以獨立治理國家,那麼太后就都會主動的退出統治中樞,但是退出不等於沒有實權,這都是得看君王和太后彼此之間的政治勢力和軍事勢力。

歷代封建王朝皇帝的聖旨高於一切,太后的懿旨會發生怎樣的作用?

聖旨

君王勢力與太后勢力相權衡,出發點依舊是天下社稷

如果君王的勢力遠不如太后的勢力,但是同時頒佈聖旨和懿旨,那麼臣子們肯定更偏向於懿旨,但是還要看是否對天下社稷有利。

同樣的道理,君王權勢高於太后,那麼太后如果頒佈懿旨和聖旨衝突,那麼臣子們首先就會抨擊太后的擅權,太后會遭到抨擊。

畢竟許多朝代是堅決禁止後宮干政的,出現這種情況,毫無疑問是太后的問題,這時候就會有正直的大臣出現加以阻止。

而其實所謂的旨意不僅僅是君王和太后可以擁有,一些妃子、皇子、親王、諸侯都是用頒佈旨意的權力,不過聖旨是君王獨屬,懿旨是太后獨屬,其他的旨意只能算是令旨。

其實在歷代封建王朝統治中,君王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所以一個法治完善的王朝,君王的聖旨是高於一切的。

歷代封建王朝皇帝的聖旨高於一切,太后的懿旨會發生怎樣的作用?

漢代皇帝圖片

西漢劉邦與呂后出現了聖旨與懿旨的衝突

應該在正常情況下,君王的聖旨的權威是不容踐踏的,就連是太后懿旨都不行。但是也有一些例外,比如西漢的劉邦亦是如此。

一次劉邦和呂雉檢閱韓信軍隊,見井然有序,韓信反贊劉邦知人善任,呂雉趁機勸韓信攻打楚都逼迫韓信伐楚,從而被韓信拒絕。

當時的在漢高祖劉邦駕崩後,呂后就實際把控了朝廷,而當時的君王劉盈較為懦弱,朝政實際上還是太后臨朝的狀態。

呂太后臨朝其實就是君王還不具有管理天下的能力,於是呂太后才能夠有權力臨朝聽政。但是實際上劉盈已經具有獨立管理天下的能力,但是呂后依舊是把控著朝政。

而漢初呂后的懿旨是最常頒發的宣告,只能代表呂太后的意見,而因此,反倒是劉盈的聖旨頒佈的較少。

不過呂太后的旨意大多數是處死一些官員和解決一些事端相關的問題,而國家大事的決定都還是以劉盈的聖旨為主。

歷代封建王朝皇帝的聖旨高於一切,太后的懿旨會發生怎樣的作用?

皇帝聖旨圖片樣本

呂后與劉盈二人的關係是聖旨與懿旨的潤滑劑

由此,這就造成了兩旨並存的局面。不過好在劉盈和呂后是母子,關係也較好,並沒有發生過旨意衝突的現象。

另外再加上劉盈在位期間的時間較短,所以所謂的皇權和後權矛盾並沒有激化,因為國家的行政事務呂太后也不會輕易下結論和懿旨。

但其實,假設呂太后的懿旨與劉盈的聖旨發生衝突後,可能會出現另一種情況,那就就會出現朝廷官員兩派相鬥。

正直忠君的一派會堅定的拿起禮法作為武器,抨擊呂后的擅權。而呂后勢力的官員會以孝道來說事,這就是與所謂的儒家思想衝突。

一些人認為太后為君王之母也是擁有頒佈旨意的正統性。而結果不難想象,呂后會獲得勝利,因為此刻的皇帝還沒有成年,沒有建立起來自己的執政體系。

呂太后就是利用這一點,已經在漢庭悄悄布好局勢,劉盈雖貴為天子,但是卻沒有強勁勢力的支援,那麼最終會選擇讓步。

歷代封建王朝皇帝的聖旨高於一切,太后的懿旨會發生怎樣的作用?

呂后

宦官與外戚干政與呂太后專政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而東漢末期多是宦官干政或者是外戚干政,這兩類干政其實都與太后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這就是呂太后專權的因素之一。

而漢末的天子大都是早逝,所以呂太后成為東漢末期實際上的掌權人。在這個時候懿旨是比聖旨管用的多,反而倒是聖旨讓許多官員們陽奉陰違。

所以聖旨的權威性需要天子個人掌握了絕對的權利,那麼後宮人等才不會敢幹政。如果有後宮干政現象也是出現了特殊問題。

假設換作在漢武帝時期,有誰敢和劉徹對著幹?劉徹的母親就算活著也不會干預劉徹的權威,這也是因人而異。

歷代封建王朝皇帝的聖旨高於一切,太后的懿旨會發生怎樣的作用?

影視資料

唐初,頻繁使用懿旨會被天下人嘲諷、指責

而到了唐初,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則天掌控了許多勢力,到了李治駕崩後,她的兩個兒子相繼上位,而武則天控制了唐初絕對權利。

這時候皇帝的聖旨其實遠不如武則天的懿旨管用,因為武則天已經控制了國家權利,國家的大小事務其實都是武則天一言堂。

奇怪的是為什麼武則天要選擇自己當皇帝,而不是繼續當太后,這就體現了皇帝的聖旨與皇太后懿旨的區別,就是正統性的關聯。

就算是皇太后,你頻繁的使用懿旨終究會被天下人所嘲諷、指責,這就是涉及到一個父系社會的封建體系。

歷代封建王朝皇帝的聖旨高於一切,太后的懿旨會發生怎樣的作用?

武則天畫像

康熙立下三點規矩卻在咸豐年間成為笑柄

關於宋,明二朝暫且不談,到了清代初年順治帝入京坐上了皇位以後,他總結了前幾個朝代的教訓,加強了這一方面的制度。

漢武帝和周武王的論斷,母雞在早晨是不能打鳴的,有母雞打鳴的嗎?這就是指後宮不得干政,後宮干政國家就完蛋了!

順治帝的兒子康熙帝把這一制度加以完善,制定出三條重要規矩:1,凡失寸土者不得入祖宗靈位。2,後宮不得干政。3,永不加派賦稅。

可惜的是康熙帝制定的這三條組訓到了嘉慶年間卻成為笑話。特別是到了咸豐帝執政時期,留下了一位禍國殃民的慈禧太后。

咸豐皇帝死後不久,慈禧和慈安太后早已經忘了她們的祖訓,慈安太后暴死後,慈禧太后大權獨攬,把清王朝玩弄於股掌之上。

此刻清王朝上下聽到的都是“懿旨”而不是“聖旨”的聲音,就是在清王朝即將滅亡之際,是慈禧太后創造了奇蹟,懿旨凌駕於聖旨之上。

慈禧太后做到了呂太后做不到的事情,慈禧太后做到了。只是沒有像武則天那樣稱帝罷了,因為慈禧太后做不到,更沒有武則天的威望和能力。

歷代封建王朝皇帝的聖旨高於一切,太后的懿旨會發生怎樣的作用?

慈禧太后

懿旨自始至終對於聖旨而言都缺少正統性

從夏商周開始,中國的社會就由母系社會過渡到父系社會,君父是擁有絕對的權威,這是受封建社會儒家思想的薰陶的結果。

同理放在唐初武則天時期,她雖然掌控了權勢,但是她的身份畢竟還只是一個太后,在權力正統上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因此,武則天只有選擇登基稱帝,所以她頒佈的旨意才是正統的聖旨,才能讓天下人臣服,使聖旨和懿旨都能成為正統旨意。

清王朝後期的慈禧太后,無論她有多大權威,即使獨霸天下一時,她下的也只是懿旨罷了,沒有正統可言,

她依賴的是皇帝太小而無能。

無論怎麼說,就權威上而言聖旨是擁有獨一無二的權威,這一點是不可置疑的。而懿旨始終存在著低於聖旨的正統性。

所以在接受程度上,懿旨如果和聖旨衝突,那麼聖旨就應該是臣子應該給率先履行的法定效力,而懿旨必須讓道於皇帝的聖旨。

作者:日堯居,堅持原創,抄襲必究。

希望網友們可以關注我,評論處提出不同的看法,共同交流。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與我聯絡刪除。

參考文獻:《後漢書》《資治通鑑》《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