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包公故里合肥包公祠 感受廉政文化

中國郵政《包公》特種郵票首發不到一月,市值升幅和熱度節節攀高。該郵票內容採用了“包公”的兩則膾炙人口的故事——“擲端硯”和“鍘美案”,塑造了包公清正廉潔、秉公執法的形象。“包青天”在郵市受追捧,其所代表的廉政文化引起人們關注。

包公36代後裔、合肥市包公精神傳承研究會會長包訓安26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包公所代表的清廉公正的形象是一筆寶貴財富,它對當代社會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據瞭解,安徽合肥是包公的故鄉,包公祠就坐落在該市市中心包河公園邊。整座建築修建於明弘治元年,原為廬州知府宋鑑修建的包公書院。“每年都會吸引許多遊客參觀,尤其是外國遊客對包公特別感興趣。”包公祠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走進包公祠,映入眼簾的是一座白牆青瓦構築的三合古院,兩扇黑漆院門上,是隸書“忠賢將相”、“道德名家”的對聯。東西兩邊側門,分別題寫著“頑廉”、“懦立”,意思是使貪婪的人廉潔,使懦弱的人立志。“包公祠看上去古樸莊嚴,聽了許多包公典故和文化,令人肅然起敬。”來自浙江的遊客倪菲感嘆道。

據包訓安介紹,包公曆史上以清廉公正聞名,包公祠上自然留下了不少歷代文人墨客的楹聯。“殿中間的‘色正芒寒’四個大字,為李鴻章之兄李瀚章所題。左匾上‘節亮風清’四字,為清乾隆年間廬州知府肖登山所題。右匾上“廬陽正氣”四字,為光緒年間左錫旋所題。”包訓安說,包公在歷史上的影響是悠久的,老百姓有冤情,都會喊“包青天”,這說明包公是廉政的象徵。

據介紹,為弘揚包公文化,合肥市新建了包公園廉政文化景區。“文化展廳主要由孝親廳、勤業廳、清心廳、正直廳、官德廳、清風廳和警示教育廳共七個展廳組成,每個展廳均以包公的言行事蹟為引,輔以相應案例。”包訓安介紹,其中勤業廳採用雕塑造景和聲光電技術相結合,再現包公“疏浚惠民河”的真實場景,教育當代人勤於政務、盡職盡責。清心廳則用繪畫和場景結合,講述包公“不持一硯歸”的典故,讚揚他清正廉潔的品質。

“包拯為政清廉,審案明察,執法嚴峻,剛正不阿,是當時知名的清官。”包訓安說,後世以包拯為主題的故事、小說和戲曲廣為流傳。他侍親以孝、立朝以剛、修身以廉、處事以明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歷千年而不衰。“包公的歷史文化含義對現代有很好的啟示,特別是廉政的作風與現代宣揚的反腐精神相契合,希望包公文化能成為中華文明的一個象徵,發揮著它應有的作用。”包訓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