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在非洲又建起個“鳥巢”!

“一帶一路”順應時代潮流,適應發展規律,正成為造福沿線國家的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綠色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

為慶祝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隆重舉行,北京日報、北京日報客戶端推出“絲路畫卷北京情”特刊,生動展現北京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建築、醫療、智慧製造等領域的優勢,貫徹落實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行動、真情付出和豐碩成果。

英雄虎膽煉就“非洲鳥巢”

北京在非洲又建起個“鳥巢”!

特迪瓦阿比讓體育場效果圖

兩年前剛到象牙海岸阿比讓援建時,幸振江驚呆了。要施工的地方,還種滿了橡膠樹、棕櫚樹。

幸振江是北京建工國際公司的副總工程師,趕赴象牙海岸是來擔當我國援建象牙海岸阿比讓體育場工程的專案經理。這座體育場是目前我國最大的援外工程,建築面積超過6萬平方米,可容6萬觀眾,更被稱為

“非洲鳥巢”

體育場選址阿比讓北郊,是典型的丘陵地形、高差大。這裡天氣燥熱,常年接近40攝氏度的高溫。

幸振江首先要做的是開荒。“高差最大的地方有20多米,動了50多萬立方米方土。”他得先到高坡把土挖出來,再運到低窪處填平,這才能讓場地具備施工最基礎的平整條件;場地上那些密佈的樹樁,得像拔釘子一樣挨個拔出。

往後的施工,更是每天跟當地惡劣的自然條件“作戰”。趕上厄爾尼諾現象,阿比讓天氣格外反常。即使是旱季,雨水說來就來。統計上顯示當地每年降水量大約2000多毫米,但幸振江趕上的這兩年降雨量都超過了3000多毫米。

工地基礎施工,最怕的就是下雨。剛把模板搭好、鋼筋支好,一場瓢潑大雨忽然而至。等雨停了,泥水灌進槽裡,工人們得從頭開始清泥水。剛清完,大雨又來了,泥又灌進去了。工人們全成了泥人,甚至都認不出來誰是誰了。

除了天氣異常的考驗,這座“非洲鳥巢”技術難度也不小。為了保證建築本身厚重大氣的效果,阿比讓體育場的扶壁柱並沒有採用國內體育場的鋼結構設計,都是混凝土。這些構件不僅龐大,而且全都是異形,每個構件都不對稱,更考驗中國工人們的現澆工藝。

偏偏基礎施工的關鍵時刻,幸振江患上了瘧疾,體溫升到40攝氏度。瘧疾是當地最常見的疾病之一,這種疾病的特點是高燒,即便“逼退”了病毒、人退燒了,身體也會格外虛弱。

施工方案需要進一步完善,後期補給材料也需要他調配。由於是援建專案,除了沙石水泥外,幾乎所有材料都是從國內運來。他心裡比誰都急,“在醫院多住一天,工程很可能就晚交付一天。”在醫院輸了液、降了體溫,他就暈暈乎乎跑回工地了。

這個專案的工期只有30個月,而且工程量巨大、難度高,必須分秒必爭。一起援建的中國工人高峰時有400多人,當中不少人都感染了瘧疾。病毒氾濫的時候,一天最多得有二三十人感染;同一個人也往往會多次染病,幸振江就染上三次。“沒有別的辦法,只能挺下來!”

石以砥焉,化鈍為利。終於,阿比讓體育場混凝土結構順利完工,目前正在進行內部裝修和體育設施等部分的施工。按照計劃,阿比讓體育場將在今年10月移交。未來,這裡將舉辦各類全國性和單項國際比賽,成為非洲地區現代化程度最高的綜合性體育場之一。

湄南河畔矗立中國樣板樓

北京在非洲又建起個“鳥巢”!

曼谷四季公寓效果圖

湄南河畔,303米高的四季公寓直衝雲霄。曼谷人好奇這棟摩天大樓拔地而起的速度,因為每隔一週就發現它又長高一大截。

創造這速度的,是北京建工專案經理譚鋒帶領的中國團隊。再有兩三個月就將交付,譚鋒仍不敢懈怠。因為,自5年多前投標起,他就堵著一口氣。

四季公寓是湄南河畔第一高、泰國第三高,與第一高樓“大都會大廈”僅差11米。

這是泰國曼谷河畔地標專案的一部分,位於曼谷市中央商務區,由嘉佩樂酒店、四季酒店及四季公寓三部分組成,總建築面積29萬平方米。

“中國人也可以!?”2013年,他第一次奔赴泰國投標。雖然北京建工已經蓋了幾十年的摩天大樓,但他還是在業主的眼裡看到了深深的疑慮。

這次招標引來法國、日本等多國建築商,中國方案工期最短、造價最低,但使用的先進工藝最多,最終成功中標。

挑戰很快就來了。摩天大樓最關鍵在於地基,需要有個牢固的“大底座”。這個大底座需要1。2萬立方米的混凝土,高度更是達到了8。75米。考慮到混凝土澆築過程中的散熱問題,傳統工藝是每兩米澆築一次,4次完成。

“說澆築完一次得需要等1個月才能澆築第二次,太浪費時間了,而且每個月就得花費百萬元。舊的技術必須改良。”譚鋒想到了在國內已經有所嘗試的大體積混凝土澆築,8。75米高的混凝土可以實現一次性澆築完成。

大體積澆築並非易事,首先要解決的是這1。2萬立方米混凝土從何而來。換作在國內,譚鋒往總部打幾個電話,集團裡的攪拌站就會支援。但國門之外,只能靠自己。他把泰國三大混凝土供應商全部找來。這三大混凝土供應商在曼谷只有21個攪拌站,18個為其集中供貨,還留3個做應急。

混凝土澆築過程不能有片刻停頓,供應自然也不可間斷。他把時間定在了泰國國王日的假期裡。此前,他已經準備了三個月,完成了2000噸鋼筋綁紮、200噸鋼結構支撐體系焊接工作。

開工前一晚,譚鋒沒閤眼。他跟工人們到這21個攪拌站挨個檢查。再把混凝土供應線路、混凝土進場檢驗流程、罐車場內行駛線路逐一再走一遍,連每輛罐車澆築混凝土的時間都精準測算出來。“我看見足夠的料都已經堆在攪拌站裡了,心才踏實。”他說。

當天,除了2臺半徑達到38米的的混凝土汽車泵外,他還添了18個串筒配合,確保40個小時連續澆築1。2萬立方米混凝土。

不僅是快,由於配方改良和澆築方法的更新,這次施工成功解決了混凝土散熱問題。養護一個月移除表面聚苯板保溫覆蓋時,這龐大的混凝土底座上找不到一條裂縫。

大功告成。四季公寓大體積混凝土一次性澆築的成功實施,創造了泰國三個之最:一次性澆築厚度最大、連續澆築時間最長、澆築混凝土量最大。訊息傳出,一下子震驚了泰國的建築行業。譚鋒沒想到,當地的業主、監理、工人,甚至是供應商,比他還要激動,見到他就不停地擁抱,一個勁兒地祝賀。

緊接著,泰國業主和監理組織了一批接一批的參觀團隊,甚至當地大學裡建築專業的學生們也被帶到工地現場學習。

而今,這棟大樓即將交付,十幾公里外都能看到它挺拔的身姿。曼谷當地人會指著大樓稱讚:

“這樓是中國人建造!

荒原上崛起超現代體育場

北京在非洲又建起個“鳥巢”!

尚比亞恩多拉體育場

作為專門從事援外工程的建築師,北京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的馬寧去過很多非洲國家,在剛果(金)、奈米比亞等國都留下了腳印。讓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個專案,是援尚比亞恩多拉體育場。

在效果圖中,體育館看臺的大罩棚以完整的兩片葉子為主題,代表著尚比亞的國花——葉子花,大螢幕上方的小罩棚採用輕盈飄逸的造型語言,隱喻了尚比亞國徽的雄鷹形象。西側貴賓房外立面採用獨特的裝飾材料,代表尚比亞最獨特的自然景觀——維多利亞大瀑布。

恩多拉是銅帶省的首府,當地盛產銅,但缺少現代化體育設施。北京建院中標後,團隊便踏上了前往恩多拉的考察之路。馬寧記得,當效果圖展現在當地官員眼前時,一位女官員甚至高興地跳起來。“這就是我們想要的!”她激動地說。

當地政府為來自中國的設計者提供了3個備選地,這3個地方分佈在恩多拉城市的不同方向。究竟哪裡適合建造體育場?團隊要一一親自考察驗證。馬寧記得,那天一大早,8人考察團隊就驅車出發了。

出了市區,目光所及都是稀樹草原,當時正值旱季,乾枯的草兒讓眼前的場景有些荒涼。一路看下來,馬寧有點焦慮。這3個地方,要麼在水塘邊,要麼在陡峭的山坡上,要麼在電廠旁,都不是建設體育場的理想場地。

夕陽的餘暉下,考察團無奈返程,就在回市區的路上,路邊一片荒原讓馬寧眼前一亮。“停車!”馬寧和同事們像發現了新大陸,踩著灌木叢向荒原跑去。他們驚喜地發現,這裡場地平整,地勢較高,而且離市區不遠,是體育場最理想的選址地。

但隨後,這個想法被潑了冷水,“這片土地屬於國家旅遊部和林業部管理,能讓出的可能性不大。”當地官員解釋。可讓馬寧沒有想到的是,當他們回到尚比亞首都盧薩卡的第二天,突然接到通知:“總統晚上要接待考察組。”

那天晚上,尚比亞總統把旅遊、林業等多部門負責人聚在一起,共同會見來自中國的設計團隊,“中國專家覺得這塊土地合適,需要多大面積我們都提供。”總統當場拍板,把考察組看中的那片荒原作為新體育場的選址地,並囑咐各部門積極與中國團隊配合。

經過1個月的考察,團隊帶著滿滿的信心回國,開始加班加點地趕製初步設計圖和施工圖。一年後,施工圖終於製作完成,並開始進行建設。經過兩年的施工,這座能容納4萬人的體育場正式竣工,開始舉辦大型體育賽事。

尚比亞《每日郵報》2012年5月24日刊登的讀者來信寫道:“感謝政府和足協,讓尚比亞人有機會感受這座超現代的體育場。置身其中,你會以為是在南非或者歐洲。應當感謝中國人,建造了這座美麗壯觀的體育場。”當地人獲得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正是設計團隊設計初心的最好體現。

除了尚比亞恩多拉體育場,馬寧還參與了坦尚尼亞國家體育場援建專案的設計。近些年,他每年都會到非洲進行援建新專案的可行性調研。這只是“北京設計”援建非洲的縮影。據不完全統計,北京建院完成的援非專案已經達50多項。

最近幾年,援建專案的設計更加重視本土化特色。“傳統援建模式是‘交鑰匙工程’,國內企業設計建造後,對方‘拎包入住’,現在我們開始參與本土化專案試點,更大限度滿足受援國的個性化需求。”馬寧說,援建工作雖然壓力大,責任重,但他感到無比光榮。

“量體設計”斯里蘭卡門診樓

北京在非洲又建起個“鳥巢”!

斯里蘭卡門診樓效果圖

印度洋上的熱帶島國斯里蘭卡,常年氣候炎熱。2013年10月,北京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建築師冀海鵬第一次和團隊前往斯里蘭卡考察。北京已是“秋老虎”的天氣,斯里蘭卡卻仍是近30度的高溫。

斯里蘭卡國家醫院,雖是當地最高等級的公立醫院,但建築老舊,特別是建於19世紀40年代的門診區,場地擁擠、設施不足、人滿為患。

為了讓歷史悠久的斯里蘭卡國家醫院更好地為當地百姓服務,北京建院承接了該醫院的門診樓設計任務。

不同於其他公共建築常以新奇的造型博人眼球,醫院門診樓首先要保證患者就醫便捷,醫護使用安全。

由於兩國就診制度的不同,門診樓平面功能上存在一些差異。冀海鵬介紹,以藥房設計為例,從國內使用角度看,通常都是前邊設定取藥視窗,後邊是幾排集中的藥品架,藥劑師拿取藥品非常方便。但是,斯里蘭卡是全民免費醫療,藥品有限,每天每個藥劑師只能領取固定數量的藥品,然後拿到自己的小隔間內進行發放。“為了向我們解釋清楚這個流程,國家醫院的副院長帶我們去參觀現有藥房,還親手畫了藥房的平面佈置圖。”冀海鵬回憶。

另外,當地公立醫院就醫模式為預約制,診室需分為初診診室和預約診室兩種型別,這些斯里蘭卡院方的特別要求,中方設計團隊都逐一進行“量體設計”。各層設定有醫療主街,聯絡各科室,保證醫院高效執行;垂直方向上還首次設定了扶梯,方便患者就醫。

讓冀海鵬記憶猶新的是,雙方很多次都是直接在那位副院長自己畫的科室平面圖基礎上進行修改,溝通十分順暢。“考察結束時,我們跟他開玩笑說,透過這次考察與中方的配合,副院長先生可以改行直接去做建築師了。”

兩國就醫習慣的差異也讓冀海鵬在推廣新做法時費了不少心思。“斯里蘭卡當地習慣於讓眾多患者在一間大屋子裡就診,既相互影響,又沒有個人隱私。”冀海鵬反覆向他們解釋說明,並解決了醫生需隨時向科室主任請示的使用要求,最終,中方推薦的單人診室隔間加後區醫生通道的方案被採納。

當地公立醫院執行經費有限,電費很貴,這就要求醫院設計不能主要依靠空調來解決問題。在有限用地內,設計團隊設定了內庭院,公共候診空間採用可完全開啟的玻璃百葉窗。風由庭院吹來,能最大限度節約能源消耗,降低日常維護費用。

門診樓的建築設計,可以說既融入了中國元素,又體現了當地文化。在冀海鵬看來,中國元素是透過科學合理的平面流線佈局、高效的空間院落處理、簡潔明快的室內裝修、優良的設施體現出來的,是內在的。而當地文化特色是透過富有韻律感的水平遮陽構件,結合當地建築元素符號的細節處理體現出來,是外在的。內外相得益彰,讓新建門診樓實現了質的飛躍。

據瞭解,目前該專案主體結構即將完成,全部工程計劃於2020年11月10日竣工。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曹政、馬婧、陳雪檸等

監製:王然

編輯:宋佳音

流程編輯:孫昱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