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仁厚的宋真宗,為何要在澶淵之盟後,罷黜立下大功的寇準!

至今為止,很多人對“澶淵之盟”的簽訂持貶低態度,認為它開啟了中國古代“割地賠款”“金錢換和平”的先例。

然而,老宋要提醒大家一點。晚清時期的割地賠款是因為列強的圍攻,以及清政府自身的軟弱無能所導致的,而“澶淵之盟”則不同。

一向仁厚的宋真宗,為何要在澶淵之盟後,罷黜立下大功的寇準!

檀淵之盟

>議和對遼國有利,對北宋更有利

>宋遼雖鏖戰多年,但宋軍一直處於優勢,議和其實是蕭太后率先提出的。並且,在土地問題上宋真宗寸步不讓,甚至對遼國使者說:“朕守護祖宗基業,不敢失去寸土,你所說的歸還土地一事毫無道理,若是你方堅持,朕唯有決戰!只是朕體諒河北百姓多被侵擾,生活苦不堪言,朕可以拿出一些金帛,也無傷國家體統。”

如此這般,才有了景德元年年末,宋遼盟好,永罷刀兵。並且在“澶淵之盟”中,宋朝所得利好,絕對大於那30萬的“歲幣”。

一向仁厚的宋真宗,為何要在澶淵之盟後,罷黜立下大功的寇準!

寇準劇照

因為,當時真宗朝一年的年收入在萬萬兩左右,這30萬,只不過是其千分之二三而已。況且,宋朝主要的財政收入來源於商業稅收,兩國盟好之後,邊境就可以正常開展貿易,以宋朝這個世界第一的超級經濟大國的實力來說,宋遼貿易中一年的收入絕對超過30萬。

>宋遼之戰中厥功至偉的寇準,兩年後卻被罷相

>“澶淵之盟”後,宋真宗論功行賞。當時朝中上下一致認為,若無寇準,宋朝南北已分。當然,宋真宗自己也明白寇準厥功至偉,除了給他加官進爵以外,更是把他視為挽救大宋社稷的功臣,極為禮遇。但是,誰也沒有料想到,景德三年二月,寇準竟被罷去相位,外放為陝州知府。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寇準被罷相呢?大多數認為,是“奸相”王欽若在真宗面前說了寇準壞話,這才導致寇準被罷相的。可是,事情真的這麼簡單嗎?

一向仁厚的宋真宗,為何要在澶淵之盟後,罷黜立下大功的寇準!

老宋認為,寇準被罷相其實是一種必然,其中有寇準個人的原因,也有當時朝中局勢整體大變的原因。

說王欽若在真宗面前說寇準的壞話,大抵經過是這樣的。

王欽若嫉妒真宗對寇準非常好,便懷恨在心。之後,他求見宋真宗,並對寇準力薦真宗御駕親征之事,表達了不滿。他一臉悲傷的說:“澶淵之盟,陛下不以為恥,反倒認為寇準是社稷功臣,實在是陛下的恥辱。澶淵之盟乃是城下之盟。即便是在春秋戰國時期,那些小國被強迫簽訂條約也會被視為羞恥。如今,陛下萬乘之尊,卻也簽訂了盟約,這難道不是一件丟臉的事嗎?”

據說,宋真宗聽了這些話後,就不在像過去一樣信任寇準了,沒過多久,寇準便被罷相了。那麼,事情果真是這樣的嗎?

絕非如此!

一向仁厚的宋真宗,為何要在澶淵之盟後,罷黜立下大功的寇準!

>寇準被罷黜的根本原因

>在老宋看來,寇準這人就如同趙普一般,有才,並且是大才。他似一把利劍,用好了,可以殺敵;用不好,就會傷己。但是寇準又不同於趙普,趙普為人處世圓滑機謹,該蟄伏時蟄伏;該出鞘時絕不含糊。而寇準不僅不懂收斂,還囂張跋扈,獨斷專行,依照個人喜好行事,甚至欺凌同僚,打壓下屬。其實,宋真宗老早就想罷黜寇準,甚至可以說,真宗當初用寇準只是情非得已。因為,真宗早就看透,寇準可以共患難,卻難以共富貴。

當年,寇準因為舉薦三皇子為太子,立下大功。宋太宗也有心重用他,並將他提拔為參知政事。30出頭就擔任了樞密副使,寇準已經算是宋朝最年輕的宰執了。可沒過多久,他便因為攬權用事,打壓同僚,激起了眾怒,隨後被宋太宗罷黜。直到真宗即位,為了報答當年的舉薦之恩,這才將他調回京城,出任了開封府尹。

一向仁厚的宋真宗,為何要在澶淵之盟後,罷黜立下大功的寇準!

寇準在任職期間,做了很多利國利民的大好事,比如休整開封府的排水系統,疏通古河道。真宗也知道寇準有大才,所以才在李沆去世、宰執空虛,並且宋遼大戰爆發的危機情況下,讓他重新拜相。但是,真宗也知道他囂張跋扈,於是又命畢士安出任首相,對他進行約束。

就如同宋太祖寵信趙普、宋太宗信任寇準一樣,王欽若則真宗朝的第一寵臣。而王欽若之所以嫉妒寇準,是因為他的晉升之路跟寇準不一樣。

王欽若家裡沒有什麼可以依仗的家底,祖父雖然當過州縣級別的官員,但是父親沒有功名,只是一介布衣。在沒有家族、宗族可以扶持的情況下,王欽若只能自力更生。雖然他也有大才,但要想穩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須好好的抱住皇帝大腿。正因如此,他雖然有治民之才,骨子裡想的卻是迎合皇帝的需求。

一向仁厚的宋真宗,為何要在澶淵之盟後,罷黜立下大功的寇準!

寇準跟王欽若相比,就是完全相反。他很少揣摩聖意,字典裡更是沒有諂媚二字。寇準不單單是藐視同僚,即便對皇上,他也沒怎麼放在眼裡,犯言直諫那是常有的事。

所以說,對寇準,宋真宗敬畏;對王欽若,宋真宗親近。但是,真宗不是一個以個人好惡來處理國家事務的昏君,在國家危難時,他會理性的選擇寇準來擔當大任。當然,面對王欽若的勸說,他也曾動搖,但最終還是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只是,當危難過去,面對歌舞昇平的新時代,鋒芒畢露的寇準已經不合時宜了…

真正讓宋真宗下了罷黜寇準之心的事情是,寇準公開宣稱“不用南人為相”。

一向仁厚的宋真宗,為何要在澶淵之盟後,罷黜立下大功的寇準!

宋真宗劇照

那一天,朝廷讓各地官員舉薦賢才,並由宋真宗親自主持考試。考題發下來之後,一個14歲的撫州人晏殊突然站起身來,稟奏說:“這道試題臣以往做過,懇請陛下換其他的試題。”宋真宗聞言大喜,小孩子竟然如此坦誠,便親自擬題,讓晏殊來做。結果,晏殊交上來一份花團錦簇的美文。宋真宗大加讚賞,決意賞賜晏殊進士及第的身份。

可就在此時,寇準竟然站出來反對。他的口氣很堅決:“晏殊是江南人。太祖以來就有“不用南人為相”的傳統,對江南人的使用必須要謹慎。”北宋時所謂的南人,指得是長江以南的所有民眾。

寇準此話一出,宋真宗就發現,不但是晏殊、王欽若一臉煞白,滿朝官員半數人的眼中都充斥著憤怒。

一向仁厚的宋真宗,為何要在澶淵之盟後,罷黜立下大功的寇準!

晏殊雕像

寇準雖然說的是實話,但是大宋一統天下都這麼多年了,若用人還分南北,半數百姓都要對朝廷寒心了。於是,宋真宗說:“朝廷取士,當唯才是舉。如今四海一家,和太祖朝已經不同!”隨後,宋真宗不但賞賜晏殊進士出身,還授予晏殊秘書省正字的官職。

寇準此舉,使得朝中江南出身的官員和長期被寇準打壓的官員,迅速抱團。景德三年二月,京城官場傳出一股流言:宰相寇準意圖勾結安王趙元傑謀朝篡位。

一向仁厚的宋真宗,為何要在澶淵之盟後,罷黜立下大功的寇準!

寇準之墓

當時,趙元傑確實有謀反的心,也確實跟寇準走的很近。宋真宗得到訊息後,心裡很擔心。如今寇準在朝中、軍中威望極高,若不加以控制,後果不堪設想。因此真宗便將寇準罷黜,流放陝州。

雖然,寇準被罷黜的直接原因是挑起了黨爭,但是根本的原因是——一柄所向披靡的利劍,亂世時應該橫空出世,到了和平年代則該歸鞘,或者收起鋒芒,養尊處優。

所以說,找好自己的定位很重要,切忌居功自傲。永遠保持一顆謙卑的心,才是在職場上長久立足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