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中藥|治療氣虛血瘀致月經不調的中成藥

學中藥|治療氣虛血瘀致月經不調的中成藥

01

加味八珍益母膠囊

【處方組成】益母草、人參、茯苓、白朮(炒)、當歸、赤芍、川芎、熟地黃、紅花、丹參、澤蘭、甘草、香附、桃仁、炮姜。

【功能主治】補氣養血、祛瘀調經。主治氣血不足、兼有血瘀證。症見月經不調、經期後移或經行不暢、量少、舌淡苔白、脈細弱。

【現代藥理】具有改善微迴圈、興奮子宮平滑肌、促進子宮收縮、擴張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強網狀內皮系統吞噬功能等作用。

【臨床應用】月經週期錯後、月經量少、藥物流產後陰道出血時間過長、產後惡露淋漓不盡、子宮復舊不良。臨床以經血量少、經行不暢夾有血塊為特徵症狀。

【用藥特徵】本成藥重在益氣養血,活血祛瘀,兼能溫經止血。用藥具有補中有消、祛瘀生新、消補兼顧的特點。適用於氣血兩虛兼有血瘀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6粒,一日2次。

【使用注意】孕婦慎用。糖尿病患者慎用。月經過多,月經提前者慎用。感冒時不宜服用本藥。不宜喝茶和吃蘿蔔,不宜同時服用藜蘆、五靈脂、皂莢或其製劑。忌食寒涼、生冷食物。

【規格貯藏】0。35g/粒。遮光,密封。

02

婦科回生丸

【處方組成】人參、茯苓、白朮(麩炒)、甘草、熟地黃、當歸、白芍、川芎、青皮(醋炙)、陳皮、木香、烏藥、香附(醋炙)、桃仁(去皮)、紅花、牛膝、大黃、五靈脂(醋炙)、蒲黃、延胡索(醋炙)、三稜(麩炒)、蘇木、乳香(醋炙)、沒藥(醋炙)、黑豆、高良薑、蒼朮、羌活、木瓜、山茱萸(酒炙)、地榆(炭)、米醋。

【功能主治】通經化瘀、止痛。主治氣血不足、瘀血凝滯證。症見經水後錯、經量或多或少、有血塊、行經腹痛、癥積包塊、小腹刺痛、神疲肢倦、頭暈、心悸、面板不潤、舌淡紅或有瘀斑、苔薄白、脈細澀。

【現代藥理】具有促進造血功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改善垂體腎上腺皮質等內分泌功能、促進性腺激素分泌、舒張血管、改善血液粘度等作用。

【臨床應用】功能紊亂性月經不調、原發性痛經、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子宮腺肌病、子宮內膜息肉。臨床以經期後錯、經血有塊、痛經、神疲心悸、舌有瘀斑為特徵症狀。

【用藥特徵】本成藥重在益氣養血,破瘀止痛,兼能疏肝行氣,燥溼和胃。用藥具有攻補兼施、氣血兼顧、脾腎同治的特點。適用於月經不調、痛經、痺證屬氣血兩虛血瘀,夾寒溼者。

【用法用量】溫黃酒或溫開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2次。

【使用注意】孕婦忌用。過敏體質者慎用。服用前應除去蠟皮、塑膠球殼。本品不可整丸吞服。保持心情舒暢。忌食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規格貯藏】9g/丸。密封。

03

宮血停顆粒

【處方組成】黃芪、益母草、黨參、升麻、當歸、蒲黃、龍骨(煅)、牡蠣(煅、女貞子、旱蓮草、枳殼。

【功能主治】補益脾腎、活血止血。主治脾腎兩虛、氣虛血瘀證。症見經水量多、過期不止或淋漓日久、有血塊、經行小腹隱痛、伴神疲乏力、氣短懶言、舌質淡暗體胖、舌邊或有齒痕、苔薄白、脈沉細弱或澀。

【現代藥理】具有興奮子宮平滑肌、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

【臨床應用】功能性子宮出血、自然流產或人工流產後出血、上環後出血、子宮復舊不全出血。臨床以經水量多、漏下不止、有血塊、氣短乏力為特徵症狀。

【用藥特徵】本成藥重在補益脾腎、益氣滋陰、活血調經,兼能收澀止血。用藥具有脾腎同治、氣血兼顧,益氣、活血、固澀、止血並用的特點。適用於崩漏、月經不調屬脾腎兩虛、氣陰兩虛、瘀阻胞宮者。

【用法用量】開水沖服。一次20g,一日3次。

【使用注意】孕婦禁用。惡性腫瘤出血忌服。糖尿病患者慎用。忌食辛辣、生冷、油膩之品。

【規格貯藏】10g/袋。密封。

04

鹿胎膠囊

【處方組成】鹿胎、鹿茸、肉桂、當歸、熟地黃、阿膠、龜甲(醋制)、續斷、地骨皮、紅參、茯苓、白朮(麩炒)、益母草、丹參、赤蒲黃、川芎、牛膝、香附(醋制)、延胡索(醋制)、木香、萊菔子(炒)、小茴香(鹽制)、甘草。

【功能主治】補氣養血、通經散寒。主治氣血兩虛、腎陽不足、瘀血內阻證。症見月經先後不定期、經行不暢、或淋漓不盡、經色淡暗、神疲乏力、腰膝痠軟、帶下清冷、舌暗淡苔白、脈弱。

【現代藥理】具有雌激素樣活性、舒張子宮平滑肌、鎮痛等作用。

【臨床應用】功能性月經不調、原發性痛經、慢性盆腔炎。臨床以經期不定、量少色淡、腰膝痠軟、舌暗淡苔白為特徵症狀。

【用藥特徵】本成藥重在益氣養血、行氣化瘀、溫腎調經,兼能滋陰益陽,理氣活血,尤以溫腎填精見長。用藥具有氣血雙補的特點。適用於月經先後不定期、崩漏屬陰陽氣血皆虛併兼氣滯血瘀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粒,一日3次。

【使用注意】孕婦禁用。經期出血量過多者慎用。不宜喝茶和吃蘿蔔,不宜同時服用藜蘆、五靈脂、皂莢或其製劑。忌食生冷、辛辣燥熱食物。

【規格貯藏】0。3g/粒。密封。

學中藥|治療氣虛血瘀致月經不調的中成藥

05

止痛化癥片(膠囊、顆粒)

【處方組成】黨參、黃芪(蜜炙)、白朮(炒)、丹參、當歸、雞血藤、三稜、莪術、芡實、山藥、延胡索、川楝子、魚腥草、敗醬草、蜈蚣、全蠍、土鱉蟲、炮姜、肉桂。

【功能主治】活血調經、化癥止痛、軟堅散結。主治氣虛血瘀證。症見下腹包塊、積塊堅硬、固定不移、疼痛拒按或經期下腹脹痛拒按、經行不暢、經色紫黯、舌紫苔薄、脈沉強。

【現代藥理】具有改善血液流變學、下調促血管生成因子、誘導內皮細胞凋亡、促進生殖系統微迴圈等作用。

【臨床應用】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原發性痛經。臨床以下腹包塊固定不移、經行下腹脹痛、經行不暢為特徵症狀。

【用藥特徵】本成藥活血化瘀、軟堅散結、消癥止痛之功強,兼能益氣溫經、清熱解毒。用藥具有補中有消、攻中有補、寒溼並用的特點。適用於癥瘕、痛經等屬於氣虛血瘀較甚者。

【用法用量】片:口服。一次4~6片,一日2~3次。膠囊:口服。一次4~6片,一日2~3次。顆粒:開水沖服。一次2~3袋,一日2~3次。

【使用注意】孕婦忌用。忌生冷、辛辣食物。

【規格貯藏】片:0。3g/片。密封。膠囊:0。3g/粒,密封。顆粒:2g/袋,密封。

06

四物益母丸

【處方組成】熟地黃、當歸(酒炒)、川芎、白芍(麩炒)、益母草。

【功能主治】補血、活血、調經。主治血虛血滯證。症見月經後錯、月經過少、色淡、經行腹痛、舌淡苔薄、脈沉細。

【現代藥理】具有對子宮平滑肌雙向調節等作用。

【臨床應用】月經不調、原發性痛經。臨床以經期推後、月經量少、有血塊、乳脹、經期小腹刺痛或隱痛為特徵症狀。

【用藥特徵】本成藥藥味簡單,以養血活血為主。用藥具有氣血兼顧的特點。適用於月經不調、痛經等屬於血虛血滯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g,一日2次。

【使用注意】孕婦忌服。感冒、月經過多者不宜。忌食酸冷食物。

【規格貯藏】9g/袋。密封。

學中藥|治療氣虛血瘀致月經不調的中成藥

07

調經養血丸

【處方組成】當歸、白芍(炒)、香附(制)、陳皮、熟地黃、川芎、甘草(蜜炙)、大棗、白朮(炒)、續斷、砂仁、黃芩(酒炒)。

【功能主治】補血、理氣、調經。主治血虛氣滯證。症見月經不調、腰痠腹脹、赤白帶下、舌淡紫苔微膩、脈弦細。

【現代藥理】具有抗炎、鎮痛、促使骨髓造血、雙向調節子宮平滑肌、促進卵巢和子宮發育、增強免疫功能等作用。

【臨床應用】人工流產後月經失調、藥流後月經失調。臨床以人流或藥流後月經不調、乳房脹痛、小腹疼痛為特徵症狀。

【用藥特徵】本成藥用藥以補血理氣調經為主,兼能健脾活血。用藥具有氣血雙調,兼能清熱,化溼的特點。適用於血虛氣滯,經血不通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g,一日2次。

【使用注意】孕婦忌服。感冒或月經過多者不宜。忌生冷、辛辣食物。

【規格貯藏】3g/40丸。密封。

學中藥|治療氣虛血瘀致月經不調的中成藥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製劑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一切遵醫囑,切不可給自己妄下診斷。

上述內容摘取自《實用臨床藥物學——中成藥卷》。

學中藥|治療氣虛血瘀致月經不調的中成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