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食其說降齊國立下大功,是什麼原因,使得他落得個烹死的下場?

在楚漢戰爭中的齊國戰場上,發生了一場悲劇。劉邦最信任謀士之一的酈食其,被齊王給烹殺了。在不久前,酈食其還是齊王的座上客,將齊王勸說投降成功。可是轉眼之間,他卻得到了如此的下場。這一切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酈食其說降齊國立下大功,是什麼原因,使得他落得個烹死的下場?

一、自告奮勇的酈食其。

在楚漢戰爭最艱苦的時刻,劉邦手下謀士酈食其來求見他。他向劉邦建議,自己要求勸說齊王投降劉邦。正在被項羽巨大的軍事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的劉邦,當然對此立刻就答應下來。

酈食其何許人也?他是劉邦最信任的謀士之一,也是輔佐劉邦起家的功臣。在劉邦率領部下西征關中的時候,酈食其看出劉邦的不凡,決定投奔劉邦。他見到劉邦,就義正辭嚴地責備劉邦對自己的態度。這讓劉邦對他刮目相看,格外的尊重。

酈食其說降齊國立下大功,是什麼原因,使得他落得個烹死的下場?

正是因為劉邦和酈食其性格相近,意氣相投,所以兩人的合作十分愉快。在酈食其的謀劃下,劉邦輕取陳留,軍隊一下子擴大了數倍。從此,劉邦的實力大增,成為逐鹿中原的一支主力。而酈食其的弟弟酈商,也率軍加入劉邦,成為劉邦手下排名前十的將領。

酈食其果然不負眾望,他來到齊國後,為齊王分析天下形勢。齊王在酈食其的威逼利誘下,投降了劉邦。齊國撤除了軍事戒備,認為大勢已定的齊王和酈食其天天飲宴作樂。但是就在此時,傳來了讓齊王憤怒的訊息。

酈食其說降齊國立下大功,是什麼原因,使得他落得個烹死的下場?

原來韓信率領的軍隊殺進了齊國,由於沒有防備,齊國被打得大敗。齊王將酈食其叫來責問,並且提出如果酈食其讓韓信退兵,就饒了酈食其的性命。但是齊王的建議被酈食其一口回絕。於是,憤怒的齊王將酈食其烹殺了。一代出色的謀士說客落得了悲慘的下場。

二、深感侮辱的韓信。

在楚漢戰爭初期,劉邦不是項羽的對手。在彭城之戰中,劉邦率領的五十六萬大軍慘敗在項羽的三萬精騎之下。在此後,劉邦採納韓信的建議,親自率領主力和項羽相持於成皋,韓信則率領偏師去經略北方戰場。

酈食其說降齊國立下大功,是什麼原因,使得他落得個烹死的下場?

在劉邦的牽制下,韓信的偏師得以大展身手。韓信攻下魏國、代國,然後在井陘之戰中,擊敗了趙國的主力,佔領了戰國。他採納李左車的建議,先聲後實,迫降了燕國。此時的韓信的聲名如日中天,讓齊國感到了嚴重的威脅。

但是與此同時的正面戰場上,劉邦的處境卻日漸艱難。他多次被項羽擊敗,不得已跑到韓信那裡求援。劉邦半夜潛入韓信的營帳,奪取了他的軍符。當韓信早晨醒來的時候,他的軍隊已經落入了劉邦之手。劉邦把韓信的精兵帶往成皋,卻讓韓信徵發趙國沒有服兵役的人去攻打齊國。

酈食其說降齊國立下大功,是什麼原因,使得他落得個烹死的下場?

可是當韓信率軍來到齊國的邊境時,卻得知訊息,齊國已經被酈食其勸降了。韓信本來想要撤軍,被他手下的謀士蒯通阻止了。蒯通說韓信受命劉邦攻打齊國,現在也沒有得到回師的命令,而且劉邦派人說降齊國也沒有通知韓信,韓信沒必要撤軍。

而且酈食其只是一個人,他憑藉口舌之利,就勸說齊國七十多城投降。韓信則率領數萬之眾,經過一年的戰爭才打下了趙國五十多城。這樣一比,你數年的戰功還比不上酈食其這樣一個腐儒嗎?韓信聽了蒯通的話,心中深感侮辱,於是發動了對齊國的戰爭。雖然韓信打下了齊國,可也讓酈食其送了命。

酈食其說降齊國立下大功,是什麼原因,使得他落得個烹死的下場?

三、狐假虎威中的狐狸酈食其,怒不可遏的老虎韓信。

在這個事件中,酈食其的死似乎十分不值。如果他沒有參與到征討齊國的戰爭中去,他也不會丟掉性命。不過我們如果從他當時的處境來看,就可以判斷出他當時的心理,也可以看出他慘死的根源。

酈食其之所以主動請纓去勸降齊國,完全是一種賭徒的心理。這是因為他已經失去了劉邦的器重,急於立下奇功來挽回自己的威信。在不久前,酈食其為劉邦獻上一個計策,那就是分封六國的後人為王,共同對抗項羽。

酈食其說降齊國立下大功,是什麼原因,使得他落得個烹死的下場?

劉邦並沒有看出這個計策的危害性,還興高采烈地去刻王印,準備實施這個計策。張良得知之後,向劉邦指出了這個計策的弊端。那就是分散自己的力量,去為自己樹敵。劉邦聽了張良的分析,嚇得沒有吃完飯就派人銷燬王印,並罵獻計的酈食其是“豎儒”。

因為此事,酈食其在劉邦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因此,酈食其才會主動請纓去勸降齊國。不過,酈食其去勸說齊國投降,並不是他個人的能力出眾,而是他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機會。但是,這個機會卻是建立在韓信的行動之上的。

酈食其說降齊國立下大功,是什麼原因,使得他落得個烹死的下場?

當時的齊國處於走投無路的地步。齊王本身就是反抗項羽的分封,自立為王的。在項羽的眼中,齊國是自己的敵人。而在齊國的正面,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韓信。齊國自知不是韓信的對手,一旦與韓信交戰凶多吉少。因此處於進退兩難境地的齊國,在酈食其的威逼利誘下,很可能會投降的。

不過,酈食其勸降齊國有一個重要的前提,那就是韓信大兵壓境,對齊國施加沉重的軍事壓力。其實韓信早在井陘之戰後,就開始對燕、齊兩國開始了行動。燕國因為實力弱小,向韓信投降。齊國雖然沒有投降,但是對韓信的軍事壓力也感到害怕。

酈食其說降齊國立下大功,是什麼原因,使得他落得個烹死的下場?

酈食其正是看到了這一點,在韓信攻打齊國之際去開展他的勸降活動。果然在韓信的軍事壓力下,齊國投降了。可是酈食其在志得意滿之時,卻絲毫沒有考慮到韓信的感受。因為即便沒有酈食其的勸降,韓信依然可以順利地打下齊國,酈食其其實是半路奪取了韓信大軍的軍功。

酈食其勸降齊國,就如同狐假虎威的狐狸一樣,藉著韓信的威力,來為自己謀求名利。韓信剛開始還想做被矇蔽的老虎,撤軍了事。但是在蒯通的提示下,韓信明白了自己是那頭被套路的老虎時,當然怒不可遏了。因此,酈食其便成為了韓信進攻齊國的犧牲品。

酈食其說降齊國立下大功,是什麼原因,使得他落得個烹死的下場?

我們看整個事件,劉邦的表現耐人尋味。由於劉邦的不作為,沒有協調好韓信與酈食其的行動,造成了兩人之間的矛盾。這樣,酈食其枉送了性命,韓信則得罪了劉邦、酈商君臣,只有劉邦漁翁得利,得到了齊國。在此之後,韓信控制的地區與項羽接壤,嚴重威脅到了項羽的側背。項羽的戰略形勢越發不利,逐漸走向衰亡。

結語:

酈食其去說降齊國,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酈食其將成為劉邦手下最大的功臣。但是他的成功是建立在韓信的軍事行動對齊國的壓力上,給他帶來了殺身之禍。感到自己深受侮辱的韓信發動了伐齊之戰,借齊國之手殺死了酈食其。

酈食其說降齊國立下大功,是什麼原因,使得他落得個烹死的下場?

酈食其的死有他自身的責任,他想要狐假虎威,奪取韓信大軍的軍功,自然遭到了韓信全軍的報復。但是酈食其的死還有劉邦的不作為原因,正是劉邦的冷眼旁觀,造成了兩人自相殘殺的悲劇。最終,只有劉邦漁翁得利,一舉奠定了自己的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