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打卡第15天-讀《戰爭與和平》兼談托爾斯泰的為人與信仰

《戰爭與和平》這部被稱作

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

作品,其中描寫的場面恢宏,描寫人物眾多,在毛姆看來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史詩。

1、故事梗概

小說以拿破崙戰爭時期為時代背景,以拿破崙入侵俄國、莫斯科大火和法軍的潰敗與撤退作為高潮,以男女主人公的小家庭描寫做結尾,展現了四個家族在戰爭面前的思想行為,烘托“勸人向善”的主題。

兩個男主人公安德烈和比埃爾都出身名門貴族,他們都接受過新式教育,不再像普通的二世祖一樣沉迷於放蕩享樂,而是在戰爭面前挺身而出,勇敢戰鬥。

女主人公娜塔莎在開始是無憂無慮,縱情享樂的形象,但她善良堅毅,在戰爭開始後與父親投身於醫護工作。

安德烈最終犧牲在心愛女孩娜塔莎的懷裡,而比埃爾也因為目睹戰爭的殘酷而更加珍惜和平的生活。

最後,比埃爾和娜塔莎相愛結婚,有了四個孩子,但經歷過生活的艱難困苦,他們變得平靜,也陷入了一種中年人的自足。過去漂亮、活潑招人喜歡的娜塔莎變成了一個婆婆媽媽的家庭主婦。比埃爾變得更胖,更加平庸。

在毛姆看來,“這些稀鬆平常的畫面,卻有著深刻的悲劇意味。” 但人生就是如此,並非一生都是激情澎湃,經歷過大風大浪之後,大海總會趨於平靜。

2、托爾斯泰的生平和信仰

托爾斯泰出生於一個鄉村貴族家庭,學習成績差,沒有取得文憑。父母很早過世,托爾斯泰繼承了一筆遺產,之後被家裡人介紹進入社交圈。沉迷於狂飲濫賭的托爾斯塔曾經為了償還賭債而變賣房產。

在經過了這樣一段荒唐的行為之後,托爾斯泰也後悔,但是仍然管不住自己。他後來寫下一些隨筆和短篇小說,開始受到文人的歡迎;但因為他脾氣暴躁,經常刻薄辛辣地挖苦別人,所以漸漸也不再受人喜歡。

結婚後的托爾斯泰,過著一種忙碌而有益、令人心滿意足的生活。妻子養育孩子,料理家務,幫助丈夫謄抄手稿;丈夫則騎馬打獵,管理莊園,搞自己的小說創作。

好景不長,臨近50歲的托爾斯泰開始憂慮死亡,年輕時不再信仰上帝,但因為死亡的逼迫,托爾斯泰又迴轉。他曾經有一段時間堅信俄國東正教會,但是神職人員的生活和他們宣傳的教義並不相符,讓托爾斯泰反感,於是他開始有了自己的信仰。

他的信仰包括:

“勿抗惡”

,即不可以向自己的敵人宣戰,即使遭受攻擊也不能以武力反擊;

“不要發誓”

,包括證人席上的宣誓和士兵們入伍時的宣誓;

“愛、謙卑、自我否定和以善報惡”

,於是他就義不容辭地放棄生命的享樂,投身勞作,經受貧苦,貶低自己,寬恕他人。

在這個問題上,托爾斯泰一直飽受折磨。一方面他的理念和信徒們逼迫他放棄所有的財富,包括他自己的各種手稿的版權,另一方面他的妻子兒女不同意和他一樣去乞討流浪。

他的金錢罪惡論和他的一些行為,讓家庭中充滿了無休止的爭吵。托爾斯泰也在一次離家出走中去世。

可以說,托爾斯泰的前半生是富足自由的,而後半生卻是甘之如飴的貧苦辛勞。

——————————————————-

曾經在上學的時候學習托爾斯泰,被他高尚的思想情操折服。現在依舊很敬佩這樣的一位理想主義先驅,但是看完毛姆的八卦,卻有些同情他的妻子。作為偉人的伴侶,如果沒有和偉人同樣的思想境界,那是多麼令人苦悶的一件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