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書法篆刻家黃響鈴 | 以刀為筆,書寫方寸世界

#FormatImgID_1#

青年書法篆刻家黃響鈴

一方石,一柄刀,刀走石破,凝固下獨特的線條與佈局,也記錄下別樣的美感與意趣。這是篆刻之美,也是黃響鈴痴迷的方寸世界。

黃響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書法專業,目前東南大學藝術學院書法專業碩士研究生在讀,師從劉燦銘,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常州印社副秘書長,供職於常州畫院。

#FormatImgID_2#

願與梅花共百年

“細算起來,系統學習書法有十多年了。但越是深入地去學,就越覺得書法不光是技法的問題。”在他看來,脫離了實用性後的書法,更需要繪畫、詩詞等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與薰陶,“每一個門類的表現方式雖然不同,但在審美上卻自有相通之處。”

也是在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廣泛涉獵中,篆刻漸漸成為他展現書法魅力、寄託心中思緒最趁手的載體。

明月閒延夜語,落花靜擁春眠

“篆刻是以刀代筆,使書法藝術在印石上再表現的一門綜合藝術,集書法、章法、刀法於一體,所謂‘印從書出’就是這個道理。”黃響鈴很清楚,篆刻發展至今日,很多技法早已超越古人,因此,要成為出色的篆刻家,而不是機械的“刻字師傅”,只有選擇自己喜歡的風格去不斷深入,印外求印。為此,他常常在印稿的設計中花上很多心思,細細斟酌篆書、隸書、小楷的章法線條,邊款的內容形式等,力求把印刻得雅、刻得精、刻得有趣。

這些思考與嘗試也頻頻得到專業認可。近幾年間,黃響鈴的作品先後入展全國王安石獎書法篆刻展、生態大連全國書法篆刻展、媽祖杯全國書法篆刻展、百年西泠·詩書畫印大展、“百年西泠 金石弘源”西泠印社大型國際篆刻選拔賽藝術展、首屆江蘇書法獎、江蘇省第八屆青年書法篆刻展等。

去年底,黃響鈴的作品入選將於今年舉行的全國第八屆篆刻藝術展。全國篆刻藝術展5年舉辦一次,堪稱篆刻藝術的大檢閱,黃響鈴也頗費了一番心思:“大賽要求投稿作品篆刻印蛻6-12 枚,其中含兩枚指定內容。指定內容我選了王安石《登飛來峰》中的詩句‘不畏浮雲遮望眼’,以及《尚書·周書》中的‘業廣惟勤’,內容比較莊重,與我平時的創作風格相接近。另外提交的8方,各有一些小想法,比如有一方是技法上用釘頭切刀刻出‘點’來表現筆畫;有一方是內容上選了一句現代詩,用古老的表現形式與現代的內容碰撞,有些俏皮的感覺。”

不僅是現代詩,電影名“無問西東”、歌曲名“越過山丘”等流行詞彙,也常常被捕捉到他的篆刻中。最近,他還完成了一套《二十四節氣》。

在黃響鈴看來,篆刻本身比較小眾,新鮮的、有時效性的內容,有助於讓更多群體接觸、瞭解篆刻這門藝術。他曾從一方方浸透著歷史文化感的印章中汲取感動與力量,如今,又透過印章將這微妙的感覺再傳遞給更多人。這樣的迴圈,很美妙。 周茜

青年書法篆刻家黃響鈴 | 以刀為筆,書寫方寸世界

青年書法篆刻家黃響鈴 | 以刀為筆,書寫方寸世界

發展才是硬道理(附邊款)

名家點評

黃響鈴是當代很有影響的青年精英書家,他的印章有著平和深遠之境、有著秀逸雍容之貌、有著謙謙君子之風,讓我百看不厭。故我常用的多方印章皆出於其手。

印章必須耐看、耐味,黃響鈴的印章正是如此。由於細朱文印和滿白文印極費工夫,最難變化出新,可他知難而進,孜孜以求,走著一條與時人不同的追蹤秦漢之路,以吸收元朱文為突破,經過了刻苦的研習,開闢出了屬於自己的方寸天地。他的印章能在沒有粗細變化的線條中求變化,在光潔勻淨中求生動。因而在他的印章中可看到他以偃仰、向背、疏密、屈伸、迴旋上做文章,使印面在工穩中顧盼生情。他的印章不用險峭、不用破損、不用粗細,一切在中和中平衡、在中和中變化,追求完美的效果,顯得特別雍容,決非野夫的落寞之相,更不是故作清狂之樣。他是印章中的工筆,沒有靜心、靜思是很難達到此靜境的。正是他選擇了適合自己情性之路,他找到了自我,不從流俗,師古不泥古,由靜生慧、由慧而智,他用靜心的鐵筆,耕耘出縝密精緻的方寸天地。他的印章彷彿是倪雲林的山水,靜逸而清高;如惲南田的牡丹,雍容而脫俗——這正是他印章能讓人百看不厭的緣由!

--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常州市書法家協會主席葉鵬飛

書法也好,篆刻也罷,在其初始階段都離不開“善假於前賢”“作繭自縛”的過程。自明代文彭以來,印章在篆法、章法和刀法方面變得多樣化,並且和書法的結合更加緊密,取材和表現方式都大大豐富,當然客觀上也增加了後學者的選擇難度。不知如何取捨,甚至有的捨本逐末,過於追求表面的形式美,而忘記了學印本源。

響鈴努力臨摹漢印,取法前人,轉益多師,入古、學古而不泥古,在篆刻創作實踐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朱文印如長風舞袖,婀娜多姿,白文安詳穩重,沉著有度,平中見奇。總體平實工整,圓潤秀勁。學印“始於摹擬,終於變化”,相信響鈴在以後的學習中會有更深的感悟和體驗。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常州印社社長周俊海

一位設計師朋友將響鈴的作品推介給我。友人美術專業背景出身在設計行業頗有影響,他具備足夠的審美銳度和視野廣度,既見得多且極其挑剔,有時挑剔的甚至有些矯情。我們會因為一頁紙的厚薄、手感、摺痕而爭執不下;也會沉浸在街道門頭用最醜的電腦隸書字型復刻成一個模樣的無聊話題裡唱和,然後沉默。最能讓我們形成默契的,是對少數真正的藝術家以及關於那些優秀作品的話題,聊到這些我們會以敬菸的方式互贊對方的眼力,相視一笑。

“好的‘籽料’誰不喜歡?那是經歷了從山頂跌落到水底,以粉身碎骨的生命狀態沉澱下來的最結實的核。藝術家要淡定,家有糧倉心裡就有底氣,倉裡沒糧就去耕地,就去播種。”元旦後九日,離開四明山莊的路上,周京新先生的話浸染在我的腦際裡揮散不去,那是一個小時前關於青年藝術家養成的話題。響鈴的微信來了,“學兄又是一年啊”,是的,去年元旦,也是這個時候,響鈴是同我一起去見周先生的,我們竟已結識了五年。想到周氏的話,我又瞬間想到了響鈴,我執意勸他做展覽,到南京來,搞出動靜,出名要趁早,吧啦吧啦。他都選擇了嘿嘿一笑,然後“躲”回到常州的工作室,慢悠悠地養草,刻印,寫字,一副“臥龍崗散淡人”的樣子。我喜歡響鈴溫吞吞,柔順順,喜滋滋的樣子,用周京新先生的話說,那就是一份安然和淡定吧。

--知名媒體人、策展人,中國播音主持金話筒獎得主周學

從繼承關係上而言,響鈴的取法主要有兩個來源:其一,遠承漢印;其二,近接王福庵、陳巨來的衣缽。可以說,他憑藉著深厚的功力和遠邃的目光,以尋求取法上的變通性與技巧上的拓展性,由此流於自然、引人入勝。細而觀之,其篆法嚴謹平整,文字結構平穩安詳。白文印線條朴茂寬博,雍容端莊;朱文印筆畫精勁有力,勻落恬逸。透過文字的疏密和線條的靈活變化,使多字之間相互依存、相互補充,於活潑中見緊湊,於豐富中見簡潔。那種平正中的靈動,清勁中的超逸,優遊不迫,氣韻暢達。從刀法上來看,鑿刻中見刀、見筆,衝刀處峭邁,落刀處鈍挫,收刀處銳利,穩健明快,疾徐輕重,變化有致,巧拙相生,極具強烈的視覺張力。其邊款或生動嚴謹,或雄姿激越,佈局欹正互摻而錯落有致,表現出一種奇崛中見俊秀,渾厚中寓生拙,老辣中含溫潤的審美意趣,使方寸之間氣象萬千。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藝術學博士,常州大學藝術學院教師吳彥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