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紅家長:獨立思考,不需要刻意特立獨行地和別人不一樣

獨立思考不是要盲目否決大眾,也不是要盲目追隨大眾,而是在思考、下判斷的時候,置大眾於度外,用自己的邏輯思維和理性推導去得出結論。真正理解了這一點的人們,就進入了第三個發展階段,也就是真正的獨立思考階段。

愛因斯坦這樣說:人們應該小心,不要向青年人灌輸下面的思想,即生活的目標就是獲得習慣意義上的成功。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成功者從他的夥伴那裡獲得的東西,都遠遠超過他對他們所做的貢獻。但是,人的價值應該體現於他能給予什麼,而不在於他能獲得什麼。

作為家長,總希望自己的孩子未來能獲得幸福,為了這個目標,家長們拼盡全力地培養孩子。曾有人說過:“所有的愛都是以拉近兩個人的距離為目的,只有家長對孩子的愛以分開為最終目的。”其意思是,家長的愛應該以培養能從自己身邊獨立起來的個體為最終目的。孩子不是家長的附庸,他們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忽視這一點的家長,常常培養出懦弱無能的孩子。

在資訊時代裡,許多人都是人云亦云的,我不想這樣,但要怎樣做,才能成為一個獨立思考的人呢?

這是一個好問題,但是,不幸的是,我發現,大多數追求獨立思考的人對“獨立思考”,卻多少存在這樣或那樣的誤解。

有人認為,“獨立思考”,就是不從眾,和別人不一樣,其實這是有問題的。“獨立思考”不是一個如此單純的概念,要達到思維真正的獨立和自由,會經過不同的階段,在不同階段中,我們要克服不同的問題,不從眾只是其中一個。而這,則是獨立思考真正的難點所在。

個人發展的許多維度,就是這樣的,看起來簡單,其實複雜,比如:道德。

道德這個詞語簡單吧?做好事,不做壞事,不就是道德嗎?但是,同樣做好事,不做壞事的行為,卻可能源於不同的動機。美國心理學家勞倫斯·科爾伯格指出,道德的意蘊是非常豐富多樣的,同樣的一個道德行為,根據其動機不同,可以劃分到不同的道德發展階段去。簡單地說,可以劃分為三個大階段:

第一個階段,動機來源於趨利避害,比如一些人開車不闖紅燈,是因為害怕受到懲罰。

第二個階段,動機來源於社會規則,比如一些人開車不闖紅燈,是因為他們認為應該遵守交通規則。

第三個階段,動機來源於真正的道德判斷,比如一些人開車不闖紅燈,是因為他們認為這樣可能傷及他人的生命,而人類的生命是珍貴的。

家庭教育|紅家長:獨立思考,不需要刻意特立獨行地和別人不一樣

“獨立思考”,也是如此,仿照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我認為,在學習領域,也類似地存在一個“獨立思考發展階段理論”,同樣存在不同的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無獨立概念階段。

在這個階段中,人們還沒有形成“獨立思考”的概念,因為沒有形成這個概念,所以他們不覺得獨立思考有多麼可貴,也就不覺得它有什麼值得追求的。他們類似契訶夫筆下的小公務員,只需要不斷遵守上面下來的命令,追隨主流意見,舉手同意……就可以了。

毫無疑問,在這一個階段,人們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從眾”。

從眾(conformity),是指群體成員在真實或虛擬的群體壓力下,改變自己的行為觀念思維的現象。從眾往往不是群體大眾拿著刀槍劍戟逼你去同意他們的意見,他們對你的思考的影響,往往是潛藏著的,這讓它防不勝防。

有這麼一句很搞腦子的話:“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沒錯,你以為的許多事情,其實不是你自己的想法,而是大眾的想法,群體的想法,只不過,大眾群體潛移默化影響了你,讓你覺得那些想法都是你自己的。

家庭教育|紅家長:獨立思考,不需要刻意特立獨行地和別人不一樣

有哪些潛移默化的方式呢?

風俗、習慣;重複出現的朋友圈和媒體謠言;無根據的名人軼事、名人名言……

這些方式的共同之處在於:一般沒有紮實的邏輯支撐和實際證據,完全透過不斷重複來影響你。

處於“無獨立概念階段”段這一階段的人們,在面對這類資訊的時候,要時刻記得問問自己:

大家都這樣,就是對的嗎?

以前都這樣,就是對的嗎?

這是很簡單的問題,但其實很有用,因為我們從眾的傾向,其實往往比我們自己想象的要強得多。在著名的阿希實驗中,被試和幾名“假被試”(他們的真實身份是實驗合作者)一起判斷右圖三條比較線段中,哪一條和左圖的標準線段長度相同。這個問題非常簡單,但是“假被試”故意堅持錯誤答案,就使得被試們對他們自己的眼睛產生了懷疑,實驗結果是:只有大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被試保持獨立思考,沒有從眾。所有被試平均從眾行為百分比為35%。大約有15%的被試,從眾行為的次數佔實驗判斷次數的75%——這15%的被試,就是出於獨立思考發展第一階段的人們,他們沒有獨立思考的概念,覺得大家說的總是有它的道理的,跟著走總沒錯。

家庭教育|紅家長:獨立思考,不需要刻意特立獨行地和別人不一樣

但我們也可以發現,在經典的研究從眾現象的阿希實驗中,盲目從眾的被試也只佔15%,也就是說,絕大多數人其實不至於完全沒有獨立思考的概念。實際上,我相信如果做一個社會調查,每個人都會覺得獨立思考是很重要的能力,是很值得追求的。但真正能夠獨立思考的,卻不多,這是因為,有很大一批人,其實還停留在獨立思考發展的第二個階段:“為獨立思考而獨立思考”階段。

第二個階段,是為獨立思考而獨立思考階段。

在這個階段中,人們已經有了“獨立思考”這個概念,也認為獨立思考是好的,但他們並不知道怎樣去追求獨立思考,他們發現處於第一階段的人們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往往陷入從眾心理,隨波逐流,因此對於大眾觀念產生了一定的牴觸情緒。他們錯誤地認為,和大眾不一樣,就是獨立思考的標誌。

實際上,當然沒有那麼簡單。和從眾的人們一樣,他們也陷入了思維的誤區:求異心理。

求異心理與從眾的趨同心理正好相反。從眾心理認為,大眾就是對的。求異心理認為,大眾就是錯的,而認為大眾是錯的我,則一定是對的。實際上,大眾是否認可,和事物的合理與否,正確與否,並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

這種強烈的求異心理主要體現在人類的童年和青少年時期,表現為強大的叛逆心,網路時代,如果有人的思維停滯在這一階段,就很容易變成所謂的“噴子”:攻擊一切被主流觀點認為是優秀和美好的事物,卻完全沒有根據,憑藉的只有他們的猜測和“誅心之論”。

家庭教育|紅家長:獨立思考,不需要刻意特立獨行地和別人不一樣

《三國志·廖立傳》裡非常典型地描述了一個三國時代的噴子:

長水校尉廖立,坐自貴大,臧否群士……又言萬人率者皆小子也;誹謗先帝,疵毀眾臣。人有言國家兵眾簡練,部伍分明者,立舉頭視屋,憤吒作色曰:‘何足言!’凡如是者不可勝數。

翻譯成白話就是說:

長水校尉廖立,言行妄自尊大,褒貶評論別人……說統領萬軍的人,都是些不中用的混小子而已;誹謗先帝,詆譭汙衊各位大臣。當有人說到國家軍隊士兵精悍訓練有素、隊伍整肅軍紀嚴明時,他傲慢地仰著臉望著屋頂,勃然變色叱責那人說:‘那又算什麼!’這樣的例子不可勝數。

實際上我們翻翻史書,都知道,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賢相,這是民眾和敵對國家都承認的事實,廖立批評朝政,本身當然是沒有錯誤的,但是他沒有提出具體合理的理由,只是為提出反對意見而提出反對意見,這就沒有意義了。

獨立思考不是要盲目否決大眾,也不是要盲目追隨大眾

所以,獨立思考不是要盲目否決大眾,也不是要盲目追隨大眾,而是在思考、下判斷的時候,置大眾於度外,用自己的邏輯思維和理性推導去得出結論。真正理解了這一點的人們,就進入了第三個發展階段,也就是真正的獨立思考階段。

《金剛經》中有一句話,我非常欣賞:“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釋迦牟尼說:你們要知道,我說的佛法道理,和船是一樣的,為了到達美好自由的彼岸,我們要使用船隻,但是渡過了海洋,到達了彼岸,就可以把船隻丟掉了,同樣的,大眾觀念也是一樣的,在我們從獨立思考的第一階段轉向第二階段時,我們可能需要透過批判從眾心理,追求自己的特色來形成自己的獨立意識,但當你的獨立意識已經形成的時候,我們就不必抱著對大眾觀點的批判不放了。在你不再需要刻意特立獨行地和別人不一樣的時刻,正是你真正成為一個獨立思考的人的時候。

——連載自即將出版的《學習力改變命運》(暫名),紅家長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