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化與個性化的衝突

標準化與個性化的衝突與融合

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

此前我在

《無以標準,何以質量》

一文中專門談過標準化的問題(請大家關注回看),這次重讀

《集裝箱改變世界》《標準化的偏執狂》《平均的終結:如何在崇尚標準化的世界中勝出》

,聽了

萬維鋼

老師在

精英日課4

解讀的新書

《未來比你想的快:技術融合如何改變商業、產業和我們的生活》

,覺得有必要對標準化與個性化這個話題進行再思考。

標準化與個性化的衝突

標準化與個性化的衝突

標準化與個性化的衝突

標準化與個性化的衝突

標準化是什麼?國家標準《標準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標準化和相關活動的通用詞彙》(GB/T20000。1-2002)對“標準化”的定義是:“

為了在一定範圍內獲得最佳秩序,對現實問題或潛在問題制定共同使用和重複使用的條款的活動。

”上述活動主要包括編制、釋出和實施標準的過程。標準化的主要作用在於為了其預期目的改造產品、過程或服務的適用性,防止貿易壁壘,並促進技術合作。

透過標準化以及相關技術政策的實施,可以整合和引導社會資源,啟用科技要素,推動自主創新與開放創新,加速技術積累、科技進步、成果推廣、創新擴散、產業升級以及經濟、社會、環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當然,上面的定義太過於學術化,大家理解起來有點費勁。那麼我們日常生活中,標準其實無處不在,比如我們用的手機介面,現在大都是USB Type-C,它採用的是最新的

USB 3.1標準

。Type-C是USB標準化組織為了解決USB介面長期以來物理介面規範不統一,電能只能單向傳輸等弊端而制定的全新介面,其外觀上最大特點在於其上下端完全一致,支援正反2個方向插入,集充電,顯示,資料傳輸等眾多功能於一身。

還有我們手機常用的藍芽技術,藍芽其實是一種無線技術標準,可實現固定裝置、移動裝置和樓宇個人域網之間的短距離資料交換,可連線多個裝置,克服了資料同步的難題。現在最新的技術是藍芽5。0,藍芽5。0是由藍芽技術聯盟在2016年提出的藍芽技術標準,藍芽5。0針對低功耗裝置速度有相應提升和最佳化,藍芽5。0結合WIFI(WIFI本身是一個創建於IEEE 802。11標準的無線區域網技術)對室內位置進行輔助定位,提高傳輸速度,增加有效工作距離。

還是就是我們現在用到的4G、5G技術,其實也是國際電信聯盟制定的系列技術標準。生活中,我們的衣食住行都是有標準的,各種包裝食品,家用電器,穿的衣服,使用的手機、電源,兒童玩具等等。

我們重點來說說改變人類歷史的幾次重大標準化事件。

一、福特的T型車和流水線

福特是個天才的發明家和企業家,他搞出來一個叫做流水線的東西,實現了汽車的大批次生產,成本也大大降低。從此,新世界用“福特”(Ford)代替“上帝”(Lord),福特T型車的“T”代替了十字架,福特用新世界的幸福工程和物質文化徹底代替了舊世界裡幾千年形成的社會秩序。

標準化與個性化的衝突

標準化與個性化的衝突

(福特T型車,圖片來自網路)

T型車名字的由來有些意思,受制於當時的制模技術,模具不能承受硬度太強的鐵或鋼(成本又太高),所以福特就考慮用錫(Tin)來代替鐵或鋼,新車命名就取了錫的英文首字母“T”。1908年,福特T型車正式上市,當時市面上的汽車價格動輒要4000美元,而福特的T型車僅需要850美元,而且隨著設計和生產的不斷改進,最終降到了260美元。第一年,T型車的產量達到10,660輛,創下了汽車行業的記錄。到了1921年,T型車的產量已佔世界汽車總產量的56。6%。

當時美國一般工人的工資一年也就800美元左右,買一輛汽車他們得不吃不喝5年才能買得起。1914年,福特實行日工資5美元的薪酬制度,讓正處蕭條的美國經濟為之一振,這個報酬是當時技術工人正常工資的兩倍。訊息一公佈,有數萬人冒著嚴寒湧到福特的海蘭園製造廠申請工作。

管理學家彼得斯說:“亨利·福特的公司之所以在‘10個本世紀最耀眼的商業王朝’榜上有名,僅僅是因為規模生產這個玩意。”我倒是覺得,福特不僅實現了規模化生產,更重要的是實現了標準化生產。

有人認為,在福特一生中,可以震動20世紀的大事有三件:1908年生產出第一輛T型車,T型車的意義是徹底改變了美國人的生活方式;1913年引進生產流水線,它的意義是為大規模生產、標準化生產提供了基礎,為其他企業和產業提供了楷模;1914年首次向工人支付每日8小時5美元的工資,改變了美國工人的生活方式。

二、集裝箱改變世界

集裝箱不就是一個大鐵箱子嗎,沒什麼技術含量,跟改變世界有什麼關係?答案是:

集裝箱直接推動了全球大分工

,集裝箱技術的運用就是一次標準化技術的推廣過程

。這個世界在沒有集裝箱之前,運輸成本極高,一件商品賣100元,可能有25元是運費。有了集裝箱之後,貨物運輸的成本直接降低了90%以上。

發明集裝箱的人是美國人

麥克萊恩

,人稱“

集裝箱之父

”。麥克萊恩其實並不是第一個發明集裝箱的人,人們使用集裝箱幾十年之後,麥克萊恩才開始用集裝箱。麥克萊恩發現,直接把一個大鐵箱子裝上船,這些大鐵箱子還能壘起來,一次能裝更多。那麼這算創新嗎?不算。麥克萊恩的創新點在於他搭建起一個貨運標準系統,包括港口、貨船、起重機、卡車、操作方式等,他改變了貨執行業的整個操作模式和標準。

1967年左右,美國開始打越戰,需要把大量的貨物從美國本土運到亞洲,美國政府於是圍繞效率問題對集裝箱進行了各種最佳化,最後找到了一個運輸集裝箱最好的方法,即

3C

標準:

一個箱子,一種貨物,一個目的地

,這三個詞的英語單詞都是C開頭的。經過反覆試驗,只有這個方法是最有效的。

對於一個高度自動化、低成本和低複雜性的貨物運輸系統來說,集裝箱就是核心,而搭建集裝箱運輸系統則是核心中的核心。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麥克萊恩,集裝箱依然會被當作一個普通的鐵皮箱子在裝貨,是麥克萊恩讓集裝箱發揮出了最大功效。

未來已來,只是分佈得不均勻

。我們能看到很多擁有巨大影響力,能改變世界的產品,發明者都不是第一個製造出他們的人,而是改進、整合、推廣他們的人。比如智慧手機,喬布斯就不是第一個製造它的人,在此之前諾基亞已經生產出智慧手機。再比如蒸汽機,瓦特肯定不是第一個發明它的人,而是改進它的人,愛迪生也不是第一個發明電燈的人,而是讓電燈能穩定輸出光源的人。還有嬰兒恆溫箱,是婦產科醫生斯蒂芬塔尼受到小雞孵化器的啟發,對恆溫箱進行改進、推廣,才變成一個偉大的產品。

創新並不是一個單點突破的過程,真正的顛覆性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周圍的配套設施都跟上才能發揮出它的最大優勢。網際網路剛出現的時候,阿里巴巴不是第一個做電商的企業,當時很多大企業都在做電商,比如慧聰網,沒能熬到網際網路電商爆發期,後浪阿里巴巴做出了支付寶這樣殺手級的應用,最終在網際網路時代實現贏者通吃。所以,單點創新不一定能帶來很大突破,關鍵要看是不是一個系統,只有系統的創新才能產生顛覆性的影響。

集裝箱的發明歷程,告訴我們單點突破不叫創新,系統性創新才是真正的創新。科技含量不是影響創新的重要因素,

創新的關鍵在於應用

。所以,我們應該明白,一紙專利並不代表創新,關鍵是你的專利能否實現商業應用。

三、麥當勞的標準化偏執

麥當勞強調一切事務都需要用標準界定並進行仔細衡量

,並

把它做到極致

。麥當勞對標準的規定與考核近乎苛刻,但也正是這種苛刻,推動了麥當勞的進步。

麥當勞的領導人向公司內部傳遞了這樣一種資訊:我們必須把事情做到盡善盡美,今天要比昨天更好,

明天要為自己樹立更高的標準並且努力達到

,讓完美成為一種現實。

伴隨標準出現的是信任

”紐約麥當勞經營商羅恩·貝利如是說,“如果你擁有一個值得信任的品牌,你的店面位置再偏遠也不怕,因為客戶知道無論是在南布魯克斯還是在長島都能買到

完全相同的產品

。”所以,大家如果去到任何一個地方,對當地的食品安全有顧慮的話,選麥當勞就是了。

麥當勞和經營商必須簽訂授權協議,承諾遵守公司制定的各種標準,如果不遵守標準將會危及整個麥當勞企業的形象。麥當勞從選址設店、開店迎客、原材料採購、產品加工、質量控制、店鋪營運、經營管理,到形象設計等,必須使用統一的操作規則和作業手冊。

行為規範有

標準

可循

,這是麥當勞為了切實履行公司的

QSC&V政策

(即質量、服務、清潔、價值標準)

,多年來聚集了幾萬人的智慧,花費鉅額資金和寶貴的時間,動員了創業以來的整體力量才形成的“金科玉律”。據說這種“技術標準”已達25000多條,只要按照技術標準進行操作和管理,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做出味道完全相同的產品。

為了實現每家店的高度一致,麥當勞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長期保有專門進行標準化研究的團隊,每天在實驗室裡進行各種嘗試。為了得到質量與口感最優的產品,麥當勞的精細標準化工作覆蓋“原材料生產到櫃檯提供產品”的全過程。

每一家店面的特許經營商或者負責人都要受到嚴格標準化培訓,從店面設計、團隊管理到每一種產品的烹飪,保持店面管理的高度一致性。每一個店員進入麥當勞都要接受基本操作培訓,學習所有相關操作標準,在實踐中透過不斷摸索和同事指導,達到完全的標準化操作,並且要接受標準化監督和考核。麥當勞總部對特許經營商進行監督並提供諮詢協助,保證每一家店面能夠並且確實做到了全套標準的要求。

可以說,麥當勞在競爭中的殺手鐧就是它透過對各項活動進行嚴苛的標準限定實現了高度的經營統一,而又沒有扼殺經營商的創造力。

四、個性化時代的來臨

關於個性化生產,我就舉一個例子:

3D列印

。3D列印使得我們不必千篇一律地製造同一種產品,個性化生產將成為可能。但是,我在這裡並不是要否定標準化,3D列印的生產規模不可能很大,其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也不會像規模化、標準化工業生產那樣大,3D列印頂多起到某種輔助的作用。

《未來比你想的快:技術融合如何改變商業、產業和我們的生活》一書的作者戴曼迪斯和科特勒,把基礎技術指數增長的規律總結為“6D”,對應六個階段。

標準化與個性化的衝突

(圖片來自萬維鋼《精英日課4》)

第一階段是數字化(Digitalization)。新技術想要實現指數增長,就必須實現數字化,計算機的算力乘上摩爾定律的勢,讓新技術進入快車道。

第二階段是欺騙性(Deception)。新技術剛出現的時候人們總會對它寄予厚望,產生過高的預期,結果往往發現它離應用還很遙遠,於是把它當做一個炒作熱點(hype)。

第三階段是擾動(Disruption)。新技術開始對世界產生真正的影響,但是此時新技術產品的價格很貴,應用很少。

第四階段是去金錢化(Demonetization)。新技術的成本已經變得非常便宜。

第五階段是去物質化(Dematerialization)。新技術裝置將會變得越來越便攜,比如手機裡的一個晶片。

第六個階段是民主化(Democratization)。新技術將實現大眾化,變得無處不在,人人都在用。

“6D”理論明顯受到“高德納技術成熟度曲線”的啟發(高德納技術成熟度曲線我在

《5G、區塊鏈與智慧計量》

一文中說過,請關注回看)。3D 列印技術現在已經成熟,目前有幾百種材料都能用來列印,而且精度也越來越高,戴曼迪斯和科特勒認為3D 列印對製造業的改變將是革命性的。

通用電氣公司生產一款渦輪螺旋槳發動機,以前需要855個單獨加工的零部件,現在使用3D列印,只要12個零部件就可以,而且總體重量還減少了100磅,燃料燃燒效能提升了20%。

以色列有一家公司叫“奈米維度”,創造了世界第一臺能直接3D列印電路板的印表機。

3D 列印還可以列印房子,一些公司已經在用3D列印建設樓房,又快又好。2019年,美國一家公司使用3D列印技術結合機器人,建造了完全符合美國標準的一棟家庭用別墅房,建造成本只有以前的1/3。

標準化與個性化的衝突

(圖片來自萬維鋼《精英日課4》)

對於醫學界而言,3D列印是一大福音,3D列印可以利用受體的細胞培育出器官組織,不會產生排異性,成本也不會太高。這樣,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就再也不用苦苦等待合適的捐贈人,可以及時換上私人訂製的3D列印人造器官。萬維鋼老師在專欄中提到,預計到2023年,3D 列印的完整器官就會達到商業應用。

3D列印技術還可以讓人們自主選擇食材,並且按照自己的想法創造出食物。目前,美國已經有餐廳和麵包房在使用它,用來製作點心等食品,家用版本也會在幾年後上市。未來,你甚至還可以輸入你想要的食品脂肪含量和卡路里數字,機器會自動調節食品大小來控制脂肪含量和卡路里。

五、結語

王國維說,人無癖不可交。王小波堅持,要做一個特立獨行的豬。這個世界上,每一片樹葉都是不同的。

世界那麼大,還是遇見你,怕的就是撞衫。他鄉遇故知,怕的也是撞衫。

可以說,個性化已成為新時代的潮流,每個人都想突出自己的個性。我們不怕做普通人,怕的就是做個平均人,怕的就是學校透過流水線、標準化的方式,將我們的孩子培養成千篇一律的工作機器。

未來,我相信個性化與標準化依然遵守“二八定律”,20%的產品是個性化生產的,80%的產品是標準化生產的。人才要悲觀一點,2%是個性化人才,98%是標準化人才,2%的個性化人才有可能要佔據一半以上的社會財富,98%的標準化人才佔據剩下一半的社會財富。在這點上,皮凱蒂在

《21世紀資本論》

以及尤瓦爾·赫拉利在

《未來簡史》

,表達的尤為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