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玉案疑點重重,一萬五千人慘死只為成就一部《逆臣錄》?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初八,有人狀告說大將軍藍玉企圖謀反,朱元璋聽後馬上將藍玉拿下,當堂進行廷審。藍玉自然是不承認的,還點出了在場許多名字,要他們為自己作證。

可被點到的人全部受到牽連,被朱元璋認定為藍玉的同黨,一併押入大牢,藍玉也沒來得及為自己辯解,第二日便被殺害,其家人也被處死。事後錦衣衛在藍玉家中發現大量信件,只要信件中提及的名字,全部抓來審訊。三個月的時間,共殺了15000多人,其中包括史部尚書詹徽和戶部侍書傅友文。

藍玉案疑點重重,一萬五千人慘死只為成就一部《逆臣錄》?

三個月後,朱元璋命令文人將這些口供整理成書,自己寫序,命名為《逆臣錄》。歷史上許多人都對這件事頗有微詞,認為朱元璋濫殺功臣,是個暴君,可藍玉案背後的真相究竟是什麼?在這裡我們一一進行分析。

首先藍玉案本身疑點重重。根據廈門大學的傅小凡老師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幾個疑點:

第一,藍玉案雖整理了一本《逆臣錄》,可主犯藍玉卻沒有口供。在錦衣衛如此殘忍的審訊下,藍玉都沒有招供,可見其中還是有隱情的。

第二,空間時間上的不合理性。舉報者稱藍玉是從成都到南京一路謀反的,這段距離一共3500華里,藍玉趕路用了17天,平均一天就要行進200多公里,這麼趕的時間,藍玉哪有計劃策劃謀反?

皇帝出行的日期,都是根據近期的天氣臨時定下的,並且嚴格保密。那時的藍玉正在趕路,從何而知皇帝出行的日期?加上朱元璋當時身體很差,能不能出行都是未知數,藍玉又是如何策劃這樣一場什麼都不確定的謀反?

第三,根據口供得知,藍玉選擇的同黨都是身份極低的百姓,從各方面看都對謀反沒有一點幫助,並且他還將謀反計劃隨意告知別人,甚至連一個完整的計劃都沒有。這樣草率的決定是一個功高蓋世的大將軍會做的嗎?

綜合以上種種,只有一種解釋:這個一樁冤案!藍玉是被人陷害了。

藍玉案疑點重重,一萬五千人慘死只為成就一部《逆臣錄》?

而藍玉有無謀反之心朱元璋一定是知道的,但他還是將藍玉捉拿,並且第二日就急匆匆的將其殺害了,因此我們可以認為藍玉之死就是朱元璋一手操辦的!

但藍玉為朱元璋平定戰亂、擴張領土,可以說是不遺餘力,立下汗馬功勞,為何朱元璋還非殺藍玉不可呢?

藍玉的悲劇與他自身的言行是分不開的。藍玉率建奇功,朱元璋對他十分看重,可他卻漸漸變得驕橫起來了。

藍玉的手下搶佔民田,御史知道前來調查卻被藍玉趕走。御史是專門監督朝廷百官的,是皇帝的人,可藍玉公然將御史趕走顯然也是沒將皇帝放在眼中。第二件事是當藍玉回京時,守城將士開門晚了,藍玉一怒之下竟讓人毀掉長城關卡。第三件事是藍玉驅趕了元帝后,俘虜了元帝的妃子,強暴了元妃,元妃性情剛烈,被強暴後便上吊自殺了。朱元璋知道後非常生氣,對藍玉的不滿也與日俱增。

藍玉案疑點重重,一萬五千人慘死只為成就一部《逆臣錄》?

至於朱元璋最終決定要殺藍玉的直接原因,與太子朱標的去世脫不開關係。朱標去世,皇太孫朱允炆只有十六歲,對朝堂之事一概不知,為了替朱允炆掃除障礙,再加上朱標去世後,藍玉沒有了保護,朱元璋便順勢殺掉藍玉。

就這樣,藍玉被安上一個謀反的罪名,這個明朝的一代名將最終也難逃慘死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