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居生活怎麼畫,石濤繪《杜甫詩意》

“竹光團野色,舍影漾江流”出自杜甫《屏跡三首》。屏跡,是隱居的意思。比如,隱居山中可以說成“屏跡山中”。杜甫寫的《屏跡三首》可以看成是組詩,先說隱居的地方,再講隱居的快樂,最後強調享受隱居的狀態。這首詩在杜詩中知名度一般,唯有“竹光”一句,經石濤妙筆繪製成畫,在清代畫家之中甚是流行。

杜甫在詩中寫道,隱居的日子無比悠閒,可以尋訪偏僻幽靜的地方。那裡有成片的竹林,也有江畔木屋。杜甫難得這樣自由自在,他不再勞心勞力,變得開始享受生活。這樣的杜甫,讓人看到他性格中平和的一面。百折不撓,需要一張一弛,偶爾放鬆一下,才能蓄力前行。

隱居生活怎麼畫,石濤繪《杜甫詩意》

隱居生活始終充滿快樂嗎?事實未必如此,石濤高就高在,他在自由閒適之中畫出一種滿腹牢騷的感覺。看似明麗的色彩,卻罩著一層灰暗色調。石濤真正讀懂了杜甫的心思,他才能畫出這樣的面貌。

他在創作中有寫實的一面,也有寫意的一面。寫實,他以人物為中心,佈置構圖。他希望透過畫中人物的狀態,帶動觀者投入情感。寫意,他畫的是一種糾結的心情。心情怎麼描繪出來?石濤繪畫理論的核心思想是“一畫法”,他試圖用哲學角度解析繪畫創作中的種種問題。由此,他畫心情、畫思想,有了理論基礎。

隱居生活怎麼畫,石濤繪《杜甫詩意》

結合《杜甫詩意》,可以明顯看到石濤的意圖。情感基調是快樂的,快樂之上是迷惘的,迷惘之餘是矛盾的。鬆散的墨色渲染,彰顯快樂。皴點並用,適當留白,代表著迷惘。至於矛盾,體現在重重密林,交織在一起的樹枝,隱約間有壓迫感。

好似抽絲剝繭一般,石濤用技術手段還原了情感變化。聽上去有點玄之又玄的感覺,事實上畫中的無盡山水與一丘一壑,可以呈現出變化無窮的美感,就是因為情感的力量。技法是實打實的客觀存在,欣賞是建立在客觀基礎上的主觀感受。石濤畫《杜甫詩意》的過程,就是強調主觀感受的過程。

隱居生活怎麼畫,石濤繪《杜甫詩意》

山水之美,結合杜詩的深邃思想,石濤用作品踐行了他的創作觀“吾道一以貫之”。石濤曾經出家避禍,禪宗思想、儒家思想共同構成了他的哲學觀點。他覺得畫畫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而情感表達也是這樣的過程。由此,他找到了表達情感的方法。

從宋代的文人墨戲開始,一直在探討畫出內心感受。直到石濤出現,才從理論上將其完善,在創作上將其體現。石濤在畫壇的地位那麼高,與此有很大關係。

隱居生活怎麼畫,石濤繪《杜甫詩意》

石濤一個人構建了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哪怕隨手一揮,也能體現出他思想上的光輝。

拓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