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誰才真正名至實歸?

霸主一詞在今天看來是一個貶義詞,但在春秋時代絕對是一個褒義詞。所謂霸者,代天子守四方以令諸侯也!如果將天子看成一家公司的老闆,那麼霸主相當於總經理。天下雖然是天子的,但天下由霸主管理!

春秋五霸,誰才真正名至實歸?

周平王東遷後,周王室實力漸漸衰退,土地大面積縮水,軍隊戰鬥力直線下降,周王室在事實上已經無法守衛四方,號令諸侯。當時四夷猖獗,西戎、南蠻、北狄、東夷紛紛入侵中原,許多諸侯國被攻滅。天子無力征四夷,於是強大的諸侯國主代天子徵四夷守四方,這樣的諸侯國主被稱為霸主。

關於春秋五霸的說法大體有兩種:其一、

史記索隱

》認為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其二,《

荀子

·

王霸

》認為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筆者認為春秋霸者只有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四霸。

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並不能稱為霸主,他們只是稱雄江南,並沒有徵四夷,也沒有獲得周天子的承認。吳王闔閭稱雄江淮的主要資本是擊敗了楚國,甚至一度攻入楚國國都,讓楚王逃亡外地一年之久。但楚國本身是諸夏之一,擊敗楚國並不是徵四夷,周天子也沒有冊封闔閭為方伯,反倒是他自己僭越稱王了。

春秋五霸,誰才真正名至實歸?

越王勾踐不能稱霸主,他聞名於世的資本是攻滅吳國,然後讓

泗上十二諸侯臣服於越國。儘管齊國、晉國承認

勾踐的霸主身份,周元王還冊封勾踐為方伯(霸主),但勾踐如煙花般絢麗而短暫,雖有霸主之名,卻無霸主之實。勾踐當了霸主後,沉迷酒色,屠戮功臣,權力交接沒安排好就死了,越國如流星一般消失在世人眼中。

楚莊王的霸主地位是從晉國搶來的,而且持續時間不長,周天子也沒有冊封楚莊王為方伯。楚莊王在楚國大力推行華夏文化 ,最終讓楚國由南蠻變成了華夏,對於南蠻的入侵,楚莊王曾強力反擊,可謂守住了華夏的南大門。秦穆公稱霸中原受晉國阻擋,一直不成功;最後秦穆公向西擴地,滅西戎諸國12個,益地千里。周天子親自冊封秦穆公為西方伯,但秦穆公的霸主地位僅僅在西方,守的也僅僅是西方,因此秦穆公的霸主地位也算有名無實。

春秋五霸,誰才真正名至實歸?

晉文公的霸主地位得益於晉國的強大,獲得天子冊封很大原因是周襄王被脅迫了。周襄王的弟弟子帶反叛,周襄王逃到鄭國向諸侯求救,晉文公聯合秦穆公出兵擊敗子帶,迎周襄王歸王城。秦穆公勤王沒有要酬勞,晉文公勤王是要了酬勞的,周襄王將數座城池劃給了晉國。由此可見晉文公是不厚道的,他做該做的事,要名又要利!

晉文公擊敗楚國後,在踐土會盟諸侯,並派使者給周襄王,要求周襄王冊封他為伯。周襄王迫於晉文公的壓力,不得不親自前往,並開王口,冊封晉文公為伯,允許晉文公代天子徵四方以令諸侯!晉文公的霸主之位,有名有實,但總有“得之不正”之嫌!

齊桓公的霸主之位是名至實歸,可謂毫無爭議!攻伐東夷,拓展齊國領土。北擊山戎,助燕國復國。北伐戎狄,助

國、衛國復國。南征楚國,迫使楚國尊王稱臣。扶持周襄王坐穩王位,威懾有奪位之心的子帶。葵丘會盟時,周襄王派大臣與會並送重禮,說明周襄王承認了齊桓公的霸主地位,會上齊桓公儼然代周天子號令諸侯。因此齊桓公的霸主之位,可謂名至實歸!

春秋五霸,誰才真正名至實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