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線索,時、地、人(物)、事、情,六個字搞定

今天我們來說說文章的線索,它是記敘文佈局謀篇的重要因素,抓住了線索,對理解文章、掌握結構、把握文章主旨都很有好處。同時在現代文閱讀理解中也經常出現,比如:選文有兩條線索,請說說明線、暗線分別是什麼?XX物品在文章結構上起到了什麼作用?這些都是對其進行直接考查。

那麼什麼是線索呢?

線索就是貫穿全文的脈絡。

打個比方如果材料是一顆一顆的珍珠,線索便是將這些珍珠連成串的一根線。它把作品中的各個事件聯成一體,表現形式可以是

某個有意義的

實物

,某個中心事件,某個中心人物,時間、地點的轉換,作者的思想感情變化等,歸納起來就是

時、地、人(物)、事、情六個字。一部敘事作品通常都有一條或一條以上的線索,但起主導作用的只有一條。下邊我們舉例來說明。

1.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徵為線索。

比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是以“父親的背影”為線索的,作者透過對父親背影的描寫表現了父親對作者的關愛之情。

2.以人物的思想情感變化為線索。

比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作者的情感變化是:幾天來,心裡頗不寧靜——月光下,有淡淡的哀愁——美景中,有淡淡的喜悅-一看月色,感慨什麼也沒有——憶江南, 欲超脫而不得。

3.以中心事件為線索。

比如《社戲》按照“盼看社戲”——“去看社戲”——“懷念社戲”這一中心事件來構思全文,再現兒時在平橋村的一段美好生活。

4. 以地點轉換的順序為線索。

比如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以活動地點轉換為線索,先寫“我”在百草園的快樂生活,再寫“我”在三味書屋的枯燥生活。

5.以某一件具體(或有某種象徵意義)的實物為線索。

比如《奶奶的玉簪子》以“玉簪子”這一物品作為文章的線索貫穿全文題材,使文章結構更加緊湊、渾然一體。

6。

以事件的發展變化為線索。

如莫懷戚的《散步》圍繞一家人散步這一事件,按開始散步——產生分歧——問題解決的過程來安排行文。

還有一些記敘文存在兩條或兩條以上的線索,一般來說這種情況會有明線和暗線之分,明線就是可以從文字中直接看到的,暗線往往是情感線索,要透過事件去分析。比如,《藤野先生》就有兩條線索,一條是作者與藤野先生交往為敘事的線索,這是一條明線,此外,還有一條暗線,就是作者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再如雷抒雁的《最後的牽手》明線就是(父母的)牽手;暗線就是父母相伴一生的深情(父母之間的深厚感情)。

分析文章線索我們首先是要分清文章的型別,是寫人記事寫景還是狀物,在分清型別的基礎上我們著重要關注這樣一些地方:

1。文章的標題,有的標題就是線索;

2。文章中反覆出現的某個詞語或某個具體事物;

3。文中出現的議論、抒情語句;

4。文章中表示時間推移地點轉換的詞語。

我想,只要大家在閱讀時稍加註意,文章的線索題應該是可以輕而易舉掌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