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太后最疼愛的梁王,曾與景帝同乘車輦,為何兄弟生隙悽慘病亡?

景帝有一位同母胞弟劉武,非常得竇太后的疼愛,史上稱其為“梁孝王”,用以誇讚他掛念體恤太后的孝心。梁王的確是位賢能的王爺,他曾在七國之亂時平定戰爭,立下汗血功勞。不僅如此,他還廣招英豪,有禮待士,梁國可謂人才濟濟。景帝向來珍惜手足情誼,對他這位賢能的胞弟更是倍感欣賞。這樣一位人生贏家究竟是如何敗落的呢?起因卻是源於一場酒局,當年景帝還未立太子,梁王來朝,景帝設宴款待弟弟,酒過三巡,不知景帝是不是微醺狀態,也不經腦袋瓜的說“朕崩後將傳位於梁王”。竇太后樂開了花,梁王也默默將這句話放進了心裡。

竇太后最疼愛的梁王,曾與景帝同乘車輦,為何兄弟生隙悽慘病亡?

梁王心懷期待不是沒有道理的,景帝對他太好了,好到什麼程度呢?梁王入京時,景帝派遣使者駕著駟馬之車前去迎接,這都是天子待遇級別了。而且按照西漢律法,諸侯王朝見天子,在京城的日子不得超過二十天,而梁王卻請求留在京城,景帝一股腦的答應下來。就連出宮入宮,梁王都與景帝同輦。大概是恃寵而驕,梁王留在京城,卻毫不安分,他一得空就帶著浩浩蕩蕩一隊人馬,打出景帝御賜的天子旌旗外出巡行或狩獵,好不氣派,宛若一副天子架勢,景帝聽聞此事,縱是再寬容大度,心裡也對自己這位弟弟有了些看法成見。

竇太后最疼愛的梁王,曾與景帝同乘車輦,為何兄弟生隙悽慘病亡?

但梁王身邊多的便是能人呀,入朝的梁國使臣被竇太后遷怒,立馬巧舌如簧,完美的化解了這一尷尬局面,他先是把梁王好一通誇,從忠心誇男實到戰績,再側面理解了一下,梁王鈣類法用御賜天子旌旗完全是在向諸侯炫耀,他得太后天子寵愛呀。這番解釋讓景帝與梁王重修於好,甚至更加親密。但梁星史論王卻絲毫不以這次的教訓為戒,更加猖狂驕橫起來。過了不久,景帝廢了劉榮的儲位,梁王一顆心便開始躁動起來,竇太后心裡也有了自己的算盤。

竇太后最疼愛的梁王,曾與景帝同乘車輦,為何兄弟生隙悽慘病亡?

竇太后召見景帝,談論了殷商與周代的制度,殷商親兄弟,而周代尊祖先,其言下之意不得而知,希望景帝立梁王為太子。但當時處於大漢王朝,這時的制度皆效法周代,周代的制度是不能傳位給兄弟而應當傳給兒子的。《春秋》中更是有一經典:宋宣公死後傳位給了兄弟,他的兄弟登位後卻想把君位傳回給先君的兒子,引起了自己兒子的不滿,從而戰爭不休,災禍連連。景帝召見袁盎等心腹大臣,分析此事利弊,袁盎便引用此典故,極力反對景帝立梁王為太子,並去說服了竇太后。於是,竇太后和景帝以及那些拍他們馬屁的大臣都不再提立梁王一事。

竇太后最疼愛的梁王,曾與景帝同乘車輦,為何兄弟生隙悽慘病亡?

梁王得知自己繼位的事情泡湯了,本來就一肚子氣,又不知道哪個多舌的人讓他知道了這一切都是因為袁盎等人的勸阻,對袁盎便懷恨在心。再加上樑王當時身邊有兩個看不慣別人好的小人——羊勝、公孫詭,這倆人絕對不會放過這個整人的機會,便鼓動梁王暗殺袁盎等人,梁王怒火中燒,也很積極的同意了。

竇太后最疼愛的梁王,曾與景帝同乘車輦,為何兄弟生隙悽慘病亡?

袁盎在回家的路上被殺了,但不止是他,十多個反對立梁王為儲的大臣通通被殺了。景帝也憤怒了,誰這麼猖狂,敢在天子腳下作案,而這幾個死者的聯絡,也讓景帝隱隱猜測到了幕後主使,景帝便派人暗中調查,調查結果果然與梁國有關,而嫌疑人羊勝、公孫詭躲去梁王宮中,梁王思亮了一番利弊,決定把他們兩人交出去當個替死鬼,羊勝兩人絕望,當晚自殺。

竇太后最疼愛的梁王,曾與景帝同乘車輦,為何兄弟生隙悽慘病亡?

好在梁王素來結交廣泛,有聰明人幫他,有人前去進見景帝替梁王求情,畢竟梁王可是竇太后最疼愛的兒子,如果景帝治了梁王的罪,竇太后傷心欲絕,景帝豈不是還要背上個不孝的罪名?正好羊勝兩人自殺,可稱作畏罪自縊,便也有人頂罪了,這實在能稱得上是算個萬全之策。景帝聽聞覺得有道理,這段風聲一過,梁王便前來請罪了,兄弟二人重歸於好。

竇太后最疼愛的梁王,曾與景帝同乘車輦,為何兄弟生隙悽慘病亡?

但表面雖然和平如初,景帝與梁王心裡免不了留了些嫌隙,景帝不再與梁王同乘車輦了,也不再如往日那般對這個弟弟百般遷就,梁王再次進京相見時又請求留京侍奉太后,被景帝駁回,梁王鬱鬱寡歡地回到了封地,給景帝送去了一頭在背上長腳的牛,景帝極度憤怒,這是以下犯上的意思。沒過半年,梁王忽然病重身亡。

竇太后最疼愛的梁王,曾與景帝同乘車輦,為何兄弟生隙悽慘病亡?

這位竇太后最疼愛的梁王,曾與景帝共乘車輦,臨終前卻是悲慘的,這一切的因果,難道不是因為景帝的酒後失言嗎?最後卻全都怪在了梁王的野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