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油產業鏈增長空間測算

短期來看,醬油行業將繼續保持量價齊升的上行通道。中長期來說,由於人口老齡化、烹飪方式改變等因素影響,醬油使用量到一定階段即進入下行通道,主要靠提升市場份額和擴充套件新產品維持增長。

本刊特約作者 塔堅/文

根據歐睿國際和野村東方國際證券資料,中國2019年醬油行業市場規模(出廠口徑)約為664億元,2006年至2020年,醬油行業出廠口徑收入複合增速為10。7%。按照消費者關注因素來看,這個領域的龍頭品牌會強者恆強。

我們選取龜甲萬、海天味業(603288。SH)、中炬高新(600872。SH)、千禾味業(603027。SH)作對比。

增長仍可持續

醬油屬於典型的剛需、必選消費賽道,有提價邏輯,因此,我們從量和價,兩個維度來看這個賽道的邏輯,用公式表示如下: 醬油行業規模=人口×人均醬油消費量×醬油均價。

先看人口因素,根據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 的預測資料,中國人口數量將於2030年達到峰值,約14。16億人,之後可能會緩慢下降。

再看人均消費量。2018年,國內醬油行業主要的消費群體分為餐飲、家庭和工業三大渠道,其中餐飲佔比60%,家庭和食品加工分別佔比30%和10%,我們重點看餐飲渠道、家庭渠道。

餐飲渠道是人均醬油消費量提升的核心驅動。餐飲消費更加註重產品的口感,相較於家庭的調味品用量會更多,根據野村東方國際證券的資料,一般在外就餐每公斤消耗的調味品重量,約是家庭烹飪的1。6倍。 餐飲渠道的增長驅動主要看外食率提升。外食率,是指餐飲市場規模/(餐飲市場規模+家庭食品飲料支出)的比值。根據華創證券測算,中國當前外食率為38%,對比美國(50%)、日本(42%)、韓國(45%)外食率水平,仍有差距。

外食率提升主要來自消費水平的提升和人口結構的變化,以及外賣的發展。其中,根據統計,城鎮地區居民平均每週外出就餐次數是農村地區的2-3倍。國內城鎮化率目前在60%,未來仍有提升空間,相應可以帶來外出就餐比例的持續提升。 而餐飲外賣快速發展,2015年至2018年,外賣複合增速高達121%,截至2019年底,外賣行業市場滲透率達13%,比2018年底提升2。2個百分點。 目前外賣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收入佔比60%以上),隨著家庭構成小型化,生活節奏加快,年輕人烹飪技能弱化,預計仍有較大的滲透空間。

再看家庭消費。醬油的滲透率已經接近100%,家庭醬油消費的增長,主要來自醬油品類的更替和使用功能的不斷細分。醬油從“散裝醬油—淘大黃豆醬油—老抽—生抽—鮮味醬油”,鈉含量不斷降低,相同口味下每千克食物醬油用量增加,推動醬油人均消費量提升。 醬油功能越來越細分,促使消費者購買多瓶醬油來滿足不同烹飪需求,帶來醬油購買量上升。據統計,上海家庭戶均擁有兩瓶醬油的佔比達到90%,廣州、福州、武漢、杭州等地的佔比也超過了50%。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增長邏輯在餐飲消費中也適用,但是,外食率的提升會替代部分家庭消費需求,因此,餐飲消費需求增速大機率會高於家庭消費。 醬油人均消費量的上升空間,對標日本來看,日本醬油行業成熟期人均消費量13。23kg/年。由於0-14歲的兒童以及65歲以上的老人對於調味品的攝入量相對青年人通常會更低,1990年代後,隨著老齡化程度加大,日本人均醬油消費量開始下滑。根據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對中國人口結構的預測,15-64歲的人口結構佔比預計將在2030年附近達到峰值。假設中國醬油人均消費量從2017年的7。55kg/人,上升至日本醬油行業成熟期人均消費量13。23kg/人,複合增速為4。8%。

再接著看價格變動邏輯。醬油的價格主要受原材料價格、產品升級影響。醬油的主要成本是黃豆、白糖、包裝材料,佔比80%左右,原材料上漲,會倒逼醬油廠商提價。從代表廠商的提價週期看,一般兩到三年提價一次。 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大豆價格由3926元/噸上升至5112元,漲幅超過30%。

從行業提價歷史看,成本端提升時,一般是龍頭率先提價,其他品牌跟隨。根據海天味業近期的業績交流紀要,因為衛生事件的影響,餐飲等行業還沒有完全恢復到此前的水平,監管層都在採取多種刺激政策來幫助實體經濟、小微企業等發展,所以暫時不考慮提價。

再看產品升級,醬油升級路徑是,醬油→生抽、老抽→鮮味醬油→高鮮醬油→零新增→有機醬油,整體的驅動是口感更鮮美,產品更健康。 電商渠道資料顯示,“零新增”醬油的單位售價一般是“一級醬油”的3倍以上,有機大豆生產的“有機醬油”的價格則是4倍以上。從日本醬油消費升級來看,其大體經歷了丸大豆醬油階段(20世紀90年代-2000年前後),有機醬油階段(2000年前後-2010年前後),鮮榨醬油(2010年前後-至今),2015年日本醬油技術中心的資料顯示,特級醬油佔據約74%的份額。 中國正處於由老抽、生抽向高鮮醬油的發展過程中,按照中國產業資訊網的資料,高階醬油目前的佔比約為22%,提升空間較大。 值得注意的是,家庭消費端醬油單次用量不大,調味品佔家庭食品開支的比重不足2%,因此對於提價不太敏感,產品升級相比注重成本控制的餐飲消費端更容易實現。也就是說,提價邏輯在家庭消費端更強。 2012-2017年,海天醬油均價複合增長3。13%,同時期CPI複合增長1。92%,同行業競爭對手美味鮮醬油均價複合增長0。34%。假設未來醬油行業價格按照CPI增速2%提升,計算下來,2030年,中國醬油出廠口徑市場規模達到1282億元,複合增速為6。8%。

渠道優先

從競爭格局來看,國內市場比較分散,根據出廠口徑市場規模及各公司收入測算,2019年,行業CR3約為25。85%。其中,海天味業市佔率達到17。51%,其次是中炬高新(4。34%)、李錦記(約4%)、千禾味業(1。26%)。家庭渠道競爭相對激烈,海天收入市佔率15。58%,第二品牌美味鮮市佔率10。49%。 C端的家庭渠道消費者易受品牌宣傳和促銷活動影響,競爭更為激烈。

而B端的餐飲渠道量大、穩定,消化速度快,品牌黏性較強,易守難攻。因為廚師選擇用什麼樣的醬油,通常源於自身日積月累的職業習慣,一旦形成使用習慣或者涉及招牌菜,轉換成本高。 海天味業市佔率處於領先位置,主要得益於渠道搭建(尤其是B端餐飲渠道)以及產品定位。

渠道,是新品放量的基礎,即 “平臺+應用”的增長邏輯。因此,醬油這個賽道,是得B端渠道者得天下。

從渠道廣度、深度、銷售人員投入等方面看,海天味業高於千禾味業(經銷商領先)和中炬高新(銷售人員投入領先)。 海天味業主打中低端市場,以餐飲渠道為主,佔比大約60%,地級市已經實現全面覆蓋。千禾味業定位中高階,注重線上渠道和零售渠道,其中家庭渠道收入佔比93%,截至2019年經銷商超過1100家。中炬高新主要在東南沿海,偏重於中高階市場,以零售渠道為主,過去幾年已經加大餐飲渠道投入,餐飲渠道佔比提升至24%。截至2019年經銷商達到1051家。

醬油行業,是一門以銷售費用(渠道、品牌)換預收、換毛利的生意,對比來看,單位銷售費用帶來的預收賬款方面,海天味業>中炬高新>千禾味業,單位銷售費用帶來毛利,海天味業>中炬高新>千禾味業>龜甲萬。

成長趨勢

成長方面,主要看三點:品牌認知度、產能、新品類。

透過對比線上平臺粉絲數量,看一下各家品牌影響力。整體來看,海天味業>千禾味業>中炬高新(含廚邦、美味鮮)。 海天味業在微博、京東上領先,粉絲數分別達到71萬、208萬,千禾味業在天貓的粉絲數達到109萬,高於海天味業和中炬高新, 短影片平臺方面,醬油廠商投入較少,粉絲數在1萬左右,中炬高新旗下廚邦贊助廚藝達人“廚邦大師開飯”,粉絲數達到83。4萬,品牌推廣效果較好。從淘寶系平臺醬油市場份額來看,海天線上市場份額長期領先,市佔率在30%左右,千禾和李錦記交替領先,市佔率在15%-20%之間,廚邦的線上份額較低。

現有醬油產能:海天味業>中炬高新>千禾味業,規劃產能增速方面,千禾味業>海天味業>中炬高新。 海天味業2019年產能215萬噸,預計未來將逐步實施高明調味品擴建專案,其中醬油規劃產能約為150萬噸,未來5年規劃產能複合增速為10。79%。 中炬高新2019年醬油產能40萬噸,預計未來5年規劃醬油產能約36萬噸,未來5年規劃產能複合增速為13。7%。 千禾味業2019年產能22萬噸,募集資金新建25萬噸的專案中一期已經投產,2021年第二期有望達產,整體來看,未來5年預計醬油擴產20萬噸,複合增速為17。75%。

品類拓展方面,從品類佈局上看,海天味業>中炬高新>千禾味業。

(作者微信公眾號:併購優塾)

醬油產業鏈增長空間測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