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話裡的墨墨、莫莫、陌陌,和抹抹

原創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因緣際會,認識了幾位研究音樂的朋友,墨墨是我很尊重的一位。這位老兄真名叫蔡哲軒,籍貫廣東的虹口上海人。“墨墨”的筆名不知從何而來,但他自己開設的公眾號“墨墨亭子間”卻是滬上喜好流行音樂的朋友必讀的。墨墨筆耕不輟,去年出了本翻譯著作《音樂是怎麼變成免費午餐的》,今年再接再厲,又推出《林憶蓮·野花》,港樂粉絲歡呼雀躍,紛紛搶購。不料快到年底,墨墨又轉身在岳陽路新開的浣熊唱片店辦了個“樂滿中圖36載”的展覽,展出大量中國圖書進出口公司上海分公司進的原版唱片和磁帶,更是引發一陣懷舊熱潮,看著當年存下零用錢搶購的磁帶:譚詠麟、徐小鳳、齊豫、保爾·莫利亞、肯尼·G、瑪利亞·凱瑞……想起自己的青春歲月,不少朋友眼眶溼了,不由輕嘆一聲:“爺青回”。

上海話裡的墨墨、莫莫、陌陌,和抹抹

這些磁帶裡

有沒有你的回憶

上海話裡的墨墨、莫莫、陌陌,和抹抹

岳陽路浣熊唱片店

樂滿中圖36載主題展覽

策展人:墨墨

今天聊墨墨,不為談他的書和他研究的專業,而要談談他的筆名:墨墨。墨墨兄雖然是廣東籍,卻是上海出生上海長大,如假包換的上海人,彼此交談,自然也用上海話。大家都叫他“墨墨”,用上海話說就是“momo”,好像沒發現什麼問題。墨墨和大家有位共同的好朋友王莫之,是上海的青年作家,頗寫過幾本有意思的小說,也研究流行音樂,可算是同好。最近王莫之在研究民國時代上海音樂家、寫過《夜來香》《香格里拉》等傳世名作的黎錦光,其鑽研之深、採訪之廣,令我等職業記者都感到驚歎。有時候也有人把王莫之叫作“莫莫”,因為都是熟人,難免會搞錯:同一個momo,究竟說的是小蔡墨墨,還是小王莫莫呢?“默默莫摸墨墨”,用上海話怎麼說才算標準呢?

上海話裡的墨墨、莫莫、陌陌,和抹抹

青年作家王莫之

其實以標準上海話的發音來說,把“墨墨”叫作“momo”實在是個錯誤。“墨”字在上海話裡,應該讀作“me”,說一個人肚子裡有點墨水,或者說一個人的心態墨墨黑,不會有人說mo水,或是momo黑。但一旦說到人名“墨墨”,me就成了mo,大家習以為常,不以為意。要不是橫空出世一個“莫莫”,也就是如假包換的momo出來,恐怕不會有人注意“墨”字的發音。或許有人認為這是上海話的淪落,我倒覺得未必。因為傳統上海人不太會起“墨墨”這樣的名字,名字本身是用普通話思維起的,所以看的、說的,腦海中第一印象就是普通話,然後再翻譯成上海話,難免就用“文讀”,meme也就成momo了。

上海話裡的墨墨、莫莫、陌陌,和抹抹

墨墨真名蔡哲軒

他今年的新書《林憶蓮·野花》

說起來,普通話裡發成“mo”的字,在上海話中的讀音還蠻有趣的。墨墨,莫莫,人們經常搞錯。還有默默,一般也會讀成momo,但其實也應該是meme。還有社交軟體陌陌,用的人也都讀momo,其實陌生的陌,上海話裡的讀音是m加一個類似英語but的u。陌生人,不會讀成mo生人。但到社交軟體這裡,就又成了momo。一個有意思的詞是抹茶,我曾問過不少朋友:上海話抹茶怎麼讀?大多語焉不詳。很多人就用滬普“抹茶”矇混過關。其實“抹”和“沫”的發音都來源於“末”,m加but的u。泡沫塑膠,應該是泡末塑膠,而不是泡摸塑膠。抹茶,自然是末茶,但很少有人這麼說,即使這麼說也沒人聽得懂了。

上海話裡的墨墨、莫莫、陌陌,和抹抹

“抹茶”日語發音まっちゃ

羅馬字母注音maqtya

專門請教了廣東的朋友

粵語中的發音也類似

語言一直在發展,口口相傳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很多朋友感嘆如今小孩子不會說上海話,即使說也說不好、說不標準。但如果不考慮語言發展的實際情況,一定要追求絕對的標準,未免“刻舟求劍”。畢竟上海話從晚清、民國到如今,變化已經太大了。要說標準,又以什麼時代為標準呢?還是先喝杯“抹茶”默默地想一想吧……

《敢為人先:上海體育》

系本人今年撰寫的著作

上海話裡的墨墨、莫莫、陌陌,和抹抹

登入噹噹網、淘寶、京東

輸入“敢為人先:上海體育”

講述上海體育故事

感謝讀者朋友捧場

原標題:《上海話裡的墨墨、莫莫、陌陌,和抹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