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為何能穩固掌權47年?有3張王牌在手,誰還敢奪權

這首《有感》便是由晚清愛國詩人譚嗣同先生所作,表達了他對於國家的熱愛和對晚清政府的無奈與悲憤。自從咸豐皇帝駕崩之後,清朝便逐漸走向了衰敗,之後更是由慈禧太后一人獨掌大權,最終招來了外國列強的侵佔掠奪。

可為何慈禧太后一介女流,卻能將大權緊緊掌控在自己手中長達47年之久,究竟是有什麼樣的秘訣呢?

慈禧太后,為何能穩固掌權47年?有3張王牌在手,誰還敢奪權

獨特的掌權方式。

根據後期的考古學家從歷史文獻中得知,慈禧太后之所以可以手握大權,靠的便是其獨特的方法和強硬的手段以及特殊的地位,有了這3張王牌在手,在整個朝廷當中基本上是無人爭鋒。

第一便是大家熟知的“垂簾聽政”

在咸豐皇帝駕崩之後,年幼的同治皇子便被推舉上皇位,由於其年齡尚小不足以治理國事,所以一些手握實權的文武大臣們便開始蠢蠢欲動。

於是為了維持同治皇帝在朝中的威嚴,也為了保足自己在後宮中萬人之下的地位,做為同治皇帝的生母慈禧坐不住了。

慈禧太后,為何能穩固掌權47年?有3張王牌在手,誰還敢奪權

隨後則立馬聯合了當時德高望重的慈安太后和恭親王,在朝中發動了一場小規模的政變,目的就是奪權執政。依靠著眾多皇室家族的支援和手握重兵的勝保將軍,慈禧太后成功的建立了自己在朝中的威信,逐漸成為了幕後的操縱者。

在享受到至高無上的權力帶給自己的快感後,慈禧太后已經不滿足於現狀,她想要掌握全域性的野心也變的愈發明顯。

因為自己雖然貴為太后,可終究還是一介女流,所以無法真正做到像皇帝一樣上朝執政,於是為了讓自己可以達到像皇帝一樣的效果。

慈禧太后便以同治皇帝年幼為由,命人在朝中設立了一條類似珠簾的簾子,自己則坐在簾子後面聽著大臣們進諫各種事物,幫助皇帝判斷。

慈禧太后,為何能穩固掌權47年?有3張王牌在手,誰還敢奪權

聽到這個訊息之後,大臣心中雖然有些許的不滿,但也無法抵抗,只好選擇適應現狀。之後這種“垂簾聽政”的方式便成為了慈禧太后的專屬,她也在這個期間開始在朝中發展自己的勢力,成為了萬人之上的真正掌控者。

隨後同治皇帝駕崩,為了保持現狀,慈禧太后便又選了一名年幼的皇子登基繼位,這時的朝政大權已經被她牢牢的掌握在手中。隨著勢力的不斷擴大,她能行使的權利也就越來越多,於是乎對一些朝中掌握軍政大權的皇親國戚們慈禧太后便有心想要收權。

瘋狂的擴張勢力

而這其中便數恭親王的權力最大,自然就成為了慈禧太后的“眼中釘”“肉中刺”。在與自己的親信商量一番之後,一場奪權大戰便開始了。

慈禧太后,為何能穩固掌權47年?有3張王牌在手,誰還敢奪權

慈禧太后抓住了恭親王喜歡打擊地方勢力這個特點,便立馬聯絡一些地方勢力的頭領例如李鴻章、曾國藩等人,想要拉攏他們帶著自己的勢力來投靠自己。

隨後又命人在朝中向恭親王施加壓力,逼迫他放棄西方勢力的支援,在以升官進爵的方式將他身邊的親信們逐個擊破,最後使得恭親王形成了一個孤立無援的局面,他的勢力也在這其中被分割得四分五裂。

最後隨著恭親王的倒臺,慈禧太后便藉著這個機會在朝中宣佈了罷免他的所有職位,讓朝中一些傾向皇族的勢力向自己靠攏,讓自己的地位再一步的提升。

慈禧太后,為何能穩固掌權47年?有3張王牌在手,誰還敢奪權

最主要的還是慈禧太后本身機智靈敏,彷彿天生便有一股上位者的氣質,所以才能在眾多文武大臣之中游刃有餘,就連李鴻章、曾國藩這等人物都對其俯首稱臣,足以看出慈禧太后在馭人駕物這方面,有著自己獨特的方式。

關於繼位者的周全考慮

而之所以慈禧太后在位47年都可以牢牢掌權的原因便是,她全面考慮事情的方式和顧全大局的方法。這點在皇帝的選擇上便顯得尤為重要。

同治皇帝作為自己的親生兒子,慈禧太后自然不會選擇去加害於他,即使他們的母子關係並不和諧,但以同治皇帝的實力,也根本影響不到自己對於朝廷的統治,所以慈禧太后在同治在位期間要是牢牢的掌握大權。

慈禧太后,為何能穩固掌權47年?有3張王牌在手,誰還敢奪權

而在其駕崩之後,關於繼位者的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既要保全自己太后的身份來維持自己“垂簾聽政”的方式,又要讓年齡較小的皇子繼位。

所以年幼的光緒便成為了最佳人選,不僅年齡幼小,而且又與同治皇帝為同一輩。

但若是推舉他為新登基的皇帝,那麼就等於破壞了清朝的王位繼承製度,這樣便會讓一些皇親國戚們產生不滿。

但當時的慈禧太后在朝中的地位如日中天,對於這些皇親國戚的看法也是無所畏懼,她只要保全德高望重的慈安太后的地位,便可以順利推行新王登基的儀式。

而為了滿足這個條件,慈禧太后還答應將皇帝的教育工作讓給慈安太后,這才得到了她的支援。

並且這時的恭親王已經倒臺,取而代之的便是自己的親信醇親往,依靠著他在朝中建立的勢力,那些文武大臣們對於新王登基的事情自然是沒有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