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佛圖關是重慶的咽喉,得之則重慶可守?

歷代割據於蜀者多定都於成都,因為成都位於四川盆地西部,北距漢中,東距永安(重慶奉節)都較遠,相對比較安全。站在成都的角度來看,將奉節稱為成都的門戶,距離上比較遠。重慶距離成都也不近,但重慶位於長江與嘉陵江的匯合處,東線之敵拿下重慶,然後順嘉陵江北上至涪城(四川綿陽),成都幾乎是大門洞開。從這層意義上講,將重慶稱為(蜀都)成都的門戶是能說得通的。

為何說佛圖關是重慶的咽喉,得之則重慶可守?

重慶是成都的門戶,那麼重慶的門戶又在哪呢?這裡所說的門戶不是重慶之於成都那樣的“大門戶”了,而是“小門戶”,即在城郊,得之則重慶能守,失之則重慶必亡的那類。有嗎?還真有,這個地方叫做佛圖關,也稱浮圖關。

明朝在重慶設府,而佛圖關就在明朝重慶城以西十里處,也就是現在重慶市主城區的佛圖關公園一帶。咱們看重慶市主城區,長江與嘉陵江匯合時將重慶(主城區,下同)“擠”成一個狹長的半島。佛圖關正好卡在這個狹長半島與寬闊地帶的結合處,北距嘉陵江不過二百多米,南距長江也不過一公里。

為何說佛圖關是重慶的咽喉,得之則重慶可守?

佛圖關海拔380多米,夾二江之間,三面是懸崖,地勢非常險要。更重要的是,重慶是個兩江相夾的半島,三面環水。無論是長江或是嘉陵江,水量都非常大,每年的春季都是重慶洪水暴漲的時候,一望無際全是水。漲水之後,重慶的陸路通道基本被切斷,所能通行之路,也就是佛圖關到二郎關這一條路,舍此無路可走。

為何說佛圖關是重慶的咽喉,得之則重慶可守?

正因為佛圖關之於重慶的重要性,有人盯上了佛圖關。誰呢?名氣不大,卻鬧出了大明王朝末期一場轟動全國的叛亂事件。此人名叫奢崇明,萬曆年間任四川永寧宣撫使。奢崇明在名義上是明朝的官吏,實際上是割據一方的土皇帝。明朝建立後,對西南一帶的豪強實行羈靡之策,就是封他們做官,世世代代割守於此。奢崇明本來是沒有資格襲位的,因為前任宣撫使奢崇固去世後無子,眾人就推舉同族的奢崇明出任。

明廷以為永寧地方換頭領而已,沒想到奢崇明是個慾望難填的野心家。明廷經常下召徵調奢崇明出兵出力,奢崇明從來都是陽奉陰違。當時的明廷外部壓力非常大,蒙古各部已不是明廷的主要敵人,割據於東北的後金(清朝前身)已成為明廷最具威脅的敵人。萬曆時後金已坐大,熹宗天啟時更是對遼東構成極大壓力。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奢崇明突然請旨要派兩萬士兵北上援遼,這當然是好事。但奢崇明和兒子奢寅的目標根本不是遼東,而是據長江上游之險的重慶。

為何說佛圖關是重慶的咽喉,得之則重慶可守?

如果奢崇明能佔據重慶,從攻的角度可以北上進攻成都,向東進攻江陵。從守的角度,奢崇明得到重慶後可以將重慶打造本部的門戶,反正得到重慶有百利無一弊。永寧兵到了重慶後,以各種不三不四的藉口賴在重慶不走。四川巡撫徐可求要求永寧兵趕緊北上救遼,奢崇明見時機已到,殺明廷官員,佔據了重慶。永寧兵以佔長江之利的重慶為跳板,向北攻佔合江,向西攻佔瀘州,向東攻佔遵義,明廷大驚。奢崇明明顯是要將重慶打造成自己擴大割據勢力的基地,在重慶至佛圖關、二郎關一線佈置重兵,有十七連營,數萬精兵。

此時的佛圖關就成了明軍消滅奢崇明作亂的關鍵點,奪下佛圖關對明軍有二利。一則可以開啟奢崇明割據重慶的門戶,二則可以阻止永寧兵北上進攻成都。永寧兵萬一佔領成都,則明朝的西南大勢去矣,必然會影響明軍在遼東方向的抗金行動。

為何說佛圖關是重慶的咽喉,得之則重慶可守?

明軍有人就意識到佛圖關的重要性,認為必須拿下佛圖關,就能困死永寧兵。事實也證明了如上判斷,永寧兵出佛圖關北上進攻成都,好在被明軍打了回來。隨後明軍殺向重慶,各路軍馬緊密配合。明天啟二年五月,明軍攻克佛圖關和二郎關,殺敵軍三千多人,大江兩側全是屍體。明軍拿下佛圖關,等於堵住了重慶城內的永寧兵的去路,可以聚殲之。雖然奢崇明叛亂時間比較長,但至少明軍收復了重慶,可以保證四川無虞。奢崇明丟掉重慶,也就斷掉了北上割據更大地盤的希望。而如果他能守住佛圖關,進而守住重慶,那形勢就完全不一樣了。

為何說佛圖關是重慶的咽喉,得之則重慶可守?

明朝人對佛圖關的評價是:“此關為重慶之咽喉,未有守(住)關而重慶能(攻)下者。”更多歷史地圖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