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楊門(十章)楊六郎中計被困,為啥楊五郎推脫,八賢王不救

在與遼國元帥蕭天佑的對陣中,由於輕敵大意,楊六郎和孟良、焦贊、嶽勝中了對方的計策,被困入雙龍谷中。此時雙龍谷的進出口都被遼軍堵住,宋軍進退不得,於是楊六郎派出孟良突圍尋找援兵。孟良尋找援兵過程中先後聯絡了五臺山的楊五郎和東京汴梁的八賢王,然而這兩位都出乎意料的沒有第一時間出兵救援楊延昭,而是找出各種理由推脫搪塞。這種情況與我們在戲劇和評書中看到的楊五郎和八賢王的人設大為不同,給人一種人設崩塌的感覺。本章節我們就這兩個人物在小說與戲劇評書的不同,進行解讀。

大話楊門(十章)楊六郎中計被困,為啥楊五郎推脫,八賢王不救

六郎楊延昭

六郎楊延昭與遼國元帥蕭天佑的戰爭是因孟良盜取楊繼業屍骸和白驥馬的事情引發的,最終演變成為了在宋遼邊境的澶州地界發生的一場區域性戰爭。這場區域性戰爭中楊家將一方經歷了先贏、中計被困、求援、營救和破敵幾個階段。其中楊延昭等人在雙龍谷中計被困和向外求援是重頭戲,也是這段劇情的核心內容所在。楊延昭在中計後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就近向五臺山的哥哥楊延德求救,於是派遣孟良翻山越嶺突破遼軍包圍圈前往五臺山。按照孟良的想法,也是大多數讀者的想法,楊五郎下山就楊六郎是理所應當的,然而事情卻沒這麼順利。

大話楊門(十章)楊六郎中計被困,為啥楊五郎推脫,八賢王不救

孟良

五郎楊延德在從孟良口中得知楊延昭等人被困雙龍谷後並不著急,而且看起來很談定,似乎楊六郎與他沒有關係。最讓人感到奇怪的是,他先推脫讓孟良找朝廷搬救兵,然後又說自己很久沒有打仗,拿不動刀槍棍棒了。然後孟良費盡唇舌,楊延德才勉強答應,但要求騎馬作戰。楊延德覺得自己身體太重,普通戰馬載不了,要八賢王府中的千里風或者萬里雲。他居然提出這種荒唐的,毫無邏輯性的理由,也是沒誰了。要知道這可是親弟弟被困,生命危在旦夕,楊延德這種反常的態度讓人不得不懷疑這其中有什麼別的原因。

大話楊門(十章)楊六郎中計被困,為啥楊五郎推脫,八賢王不救

五郎楊延德

於是孟良只能前往東京汴梁的八賢王府中借馬。在這之前八賢王的所作所為都是比較照顧楊家將的,按照道理孟良前去借馬理應不該拒絕。可是八賢王還就拒絕了,而且理由也比較奇葩,他要看楊六郎的手書。楊延昭被困在雙龍谷中,怎麼可能拿得出手書?並且這一來一去多少天,什麼事不都耽擱了?孟良沒有辦法,最後只能去天波府找佘太君求救。天波府中此時都是一門老弱婦孺,哪裡來救兵,只能派出楊九妹去救哥哥。最後孟良設計盜取萬里雲,同楊九妹請楊五郎下山,以五百僧兵執行詐降計才大破遼軍,斬殺蕭天佑,救出楊六郎。

大話楊門(十章)楊六郎中計被困,為啥楊五郎推脫,八賢王不救

佘太君

這裡面更加蹊蹺的是,按道理宋軍中計被圍,作為大宋的第一親王,他應該在第一時間把訊息上報給皇帝,朝廷要對戰爭的程序提前做出應對的準備。楊延昭和孟良認為從東京汴梁出動援軍是遠水救不了近火,所以才從五臺山就近找楊五郎幫忙。可宋朝朝廷必須對戰爭失敗有所準備,因為一旦防線被突破,遼軍長驅直入,那將使北方大地陷入戰火中,宋朝有滅國的危險。可是面對上述的這些可能性,八賢王卻並不著急,這就不正常了。而且佘太君的態度也很奇怪,也沒有找朝廷搬救兵,而是讓楊九妹這個女子北上,這裡面疑點重重。

大話楊門(十章)楊六郎中計被困,為啥楊五郎推脫,八賢王不救

八賢王

如果說佘太君對兒子的生命並不在乎,這完全是沒有道理的。她派出楊九妹北上支援,並寫信勸說楊五郎下山,就說明她想救兒子。可是她又沒有去找朝廷搬救兵,那隻能說一種情況,她知道即便自己去求皇帝,也朝廷不會給她一兵一卒,說不定還會問楊六郎作戰不利的罪名。如果我們結合八賢王奇怪的態度,幾乎可以認定,在朝廷中對於楊家將這一票人馬是處於排斥狀態的。當楊繼業蒙冤,楊六郎上告的時候,八賢王尚可支援楊六郎上告。宋太宗趙光義要為潘仁美脫罪的時候,八賢王也能設計斬殺潘仁美。為啥這會兒就排斥楊家將了呢?

大話楊門(十章)楊六郎中計被困,為啥楊五郎推脫,八賢王不救

趙光義

如果我們仔細分析宋朝當時的權力架構就發現,宋太宗時期與宋真宗時期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宋太宗趙光義得位不正,對哥哥趙匡胤留下的大臣和將領猜忌很深,於是更加信任投降來的楊家將。而作為太祖趙匡胤的兒子,八賢王肯定是得到老臣擁戴的,在某種程度上與楊家是處於對立的關係。在趙匡胤留下的老臣中,潘仁美是比較特殊的,他是第一個投降趙光義陣營的老臣。而且趙光義也娶了潘蓉(潘仁美女兒)為妃子,說明兩人達成了一定的默契。這也是趙光義企圖在楊繼業的案子上幫著潘仁美脫罪的原因。

大話楊門(十章)楊六郎中計被困,為啥楊五郎推脫,八賢王不救

潘仁美

潘仁美陷害楊繼業是公報私仇,也是趙光義陣營的兩大將領的內訌。最為對手陣營的老大,八賢王出馬推波助瀾,讓他們鬥得更激烈,極大的削弱趙光義陣營的實力,這是很正常的選擇。因此從這個角度看,不論八賢王幫著楊延昭告御狀,還是設計斬殺潘仁美,這都是為了除掉自己的政敵,幫楊家將只是順手為之。當然以八賢王沽名釣譽的性格,自然不會把這種厚黑的想法公之於眾,只能以楊家將的名義來宣傳自己。然而當潘仁美被除掉以後,楊家將成了趙光義手下僅有能作戰的將領,自然就成了八賢王等太祖派系排擠的物件。

大話楊門(十章)楊六郎中計被困,為啥楊五郎推脫,八賢王不救

曹彬

以八賢王為首的太祖派排擠楊家將自然不會如潘仁美那麼明顯,而且還要把自己包裝成為國舉賢的樣子,這樣才不會受到皇帝猜忌。朝廷裡的派系鬥爭孟良這種莽漢看不懂,可佘太君、楊五郎和楊六郎卻是非常明白的。所以大家看到宋真宗即位後遼國第一次南侵,楊六郎故意避而不見,逼得寇準這個文官上戰場。楊六郎本身是想逼太祖派系的曹彬、高懷德等人上戰場的,曹彬等人撂了挑子,宋真宗也就只能勉為其難讓寇準上。而在楊繼業的案子上,寇準對楊家將是有恩惠的,楊延昭自然不能坐視寇準吃虧,才不得不獻身擊退土金秀。可這樣一來楊家將就更家受太祖派的人排擠了,八賢王見死不救也就在情理之中。

大話楊門(十章)楊六郎中計被困,為啥楊五郎推脫,八賢王不救

寇準

宋真宗性格並不強勢,對於太祖派擠壓楊家將的事情看的到,但沒法直接阻止,而宋朝的軍權又大多都掌握在太祖派手裡,所以佘太君知道即便找皇帝也搬不來救兵。楊五郎對這種事情是非常清楚的,但他為啥還要非要讓孟良去東京汴梁白跑一趟呢?其實楊五郎在五臺山潛伏下一支僧兵是政治和軍事的雙重考量。從這點上楊延德遠比楊延昭深謀遠慮的多,甚至也比其父楊繼業更加的懂得政治的博弈,也將楊家在政治上立於不敗之地奠定了基礎。

大話楊門(十章)楊六郎中計被困,為啥楊五郎推脫,八賢王不救

宋真宗

因此軍事上楊五郎與楊六郎互為犄角,互相配合,以保證楊延昭主持的三關防線的堅固,這是楊家根本利益所在。政治上成為皇帝的一隻暗中埋伏的奇兵,以牽制太祖派系將領在軍事上的力量。只有這樣楊家才能更受皇帝的倚重,有了皇帝的支援,楊家在面對太祖派排擠時也有了還手之力。而楊五郎派孟良去東京汴梁表面上是找八賢王借馬,實際上是對朝廷中皇帝派系的暗示。有了這種暗示不但能讓宋真宗不能對楊家的功績視而不見,而且還能讓起著壞心眼的八賢王等人有所忌憚。這一舉數得的安排,讓楊家將在政治上具有一定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