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為兒子雪藏周亞夫,漢景帝為兒子剷除周亞夫

在一次勞軍中,漢文帝發現了周亞夫的治軍之才,但沒有重用,把他作為重要的籌碼留給了兒子。

後來,周亞夫沒有辜負漢文帝生前的期望,但是,他的耿直每每用錯地方,最後漢景帝用一雙筷子要了他的命。

漢文帝為兒子雪藏周亞夫,漢景帝為兒子剷除周亞夫

漢文帝六年,為了防備匈奴進犯北部邊境,在長安以北安排了大批衛戍部隊,其中細柳駐紮的部隊由河內太守周亞夫帶領。

周亞夫是漢朝開國將領周勃的兒子,周勃對漢文帝有擁立之功,曾兩次任丞相。雖然是丞相的兒子,但漢文帝並不瞭解周亞夫。

為了鼓舞部隊計程車氣,漢文帝決定親自慰問駐紮在首都周圍的三支部隊,並採取不打招呼的方式進行。到灞上和棘門時,將士們聽到皇帝駕到,受寵若驚之餘,自然是前呼後擁。

當漢文帝到了細柳,通報的侍衛直接被擋了出來,被告知:“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詔。”漢文帝只好派人將自己的符節送過去,周亞夫看到皇帝的符節,命令開啟營門迎接皇帝,自己並未到營門迎接。

當漢文帝的車隊進入營門後,兩旁計程車兵不但不跪拜,還很嚴肅地對文帝的侍衛說:“將軍有令,軍營之中不準車馬急馳。”在森嚴的軍威面前,皇帝的侍衛也不敢造次,緩慢而行。漢文帝快到軍中大賬時,周亞夫全副武裝出來迎接,但沒有下跪,而是持兵器向漢文帝行拱手禮:“介冑之士不拜,請陛下允許臣下以軍中之禮拜見”。

有為的帝王之所以有為,就是懂得是非。對於周亞夫的舉動,漢文帝不但不生氣,而且非常感動,起身向士兵們進行了還禮。事後,漢文帝感慨:“此真將軍矣!灞上和棘門的軍隊,如何敵人偷襲,將軍恐怕都成了俘虜。”

漢文帝為兒子雪藏周亞夫,漢景帝為兒子剷除周亞夫

一月後,匈奴退兵,漢文帝雖然升了周亞夫的職,但沒有重用。直到漢文帝病危時,對太子劉啟說:“以後在關鍵時刻可以起用周亞夫,他可以放心使用。”

漢文帝時,國內有一個很重要的政治問題,就是吳王劉濞一直不安分,賈誼、晁錯等多次提醒漢文帝,劉濞可能要造反,但漢文帝一直採取隱忍,不露聲色地安撫,可能漢文帝考慮到劉濞年齡不小了,活不了幾年,沒必要動干戈,把他熬死就完事了,但最終漢文帝死在了劉濞的前面。

漢文帝死後,劉啟繼位,是為漢景帝,他聽從晁錯的建議進行削藩,吳王劉濞趁機聯合七國叛亂。在國家危難之時,群臣無計可施,這時漢景帝想到了父親的遺囑,起用周亞夫,三個月就平定了七國之亂。

由此可見,漢文帝沒有看錯人。漢文帝不但有識人之才,權術更是了得,還有超前的預見能力。他認識到周亞夫是個將才,但不重用,而要把他留給兒子,帝王對臣子的恩惠要體現在兒子的身上,這樣,周亞夫才能給兒子拼命幹。文帝死前提到的關鍵時刻,就是他敏銳地意識到,他活著,劉濞還不敢過分的放肆,他死後,兒子可能就震不住了。劉濞的造反是遲早的事,所以給兒子留了周亞夫這一手好牌。

漢文帝為兒子雪藏周亞夫,漢景帝為兒子剷除周亞夫

平定七國之亂,可以說是挽救了大漢江山,周亞夫功業顯赫。帝王們最怕的就是臣子功高蓋主,周亞夫本應該明哲保身,夾起尾巴做人,但一個人最難改變的就是自己的性格。

周亞夫後來身為丞相,處事耿直無可厚非,但他作為臣子,把手伸到了皇帝最敏感的“部位”,左右皇帝繼承人的問題,這是不可逾越的雷區,誰碰就炸誰,歷史上很多大臣因此而死於非命,後世的岳飛之死,很大程度上就是觸及了這個禁區。

當時,在王美人和館陶公主的運作下,漢景帝討厭慄姬,相應也就不喜歡慄太子劉榮,想廢掉太子劉榮,立王美人的兒子劉徹為太子,這本是皇帝的家事,不管誰當繼承人,江山總歸還是他們家的,可是周亞夫不幹,堅決反對。結果是反對無效,最終漢景帝還是廢了太子劉榮,立劉徹為太子,就是後來的漢武帝。就是這件事,周亞夫引起漢景帝的厭惡,從此開始疏遠周亞夫。

把皇帝得罪了還不算,緊接著又跟太后和皇后對著幹。竇太后想讓漢景帝封王皇后的哥哥王信為侯,這個事,漢景帝倒是不太願意,推脫說要跟大臣商量一下。漢景帝跟周亞夫商量這個事,周亞夫說:“高祖定下的規矩,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候。不如約,天下共擊之。”

周亞夫把大漢先祖的誓約搬出來了,漢景帝只好聽了,太后和皇后的氣憤可想而知。當然了,這個事,算是支援了皇帝。但是不久,漢景帝想封歸降漢朝的5個匈奴將領為侯,周亞夫對這些變節的人嗤之以鼻,也是堅決不同意。

如果前面對外戚封侯的事,周亞夫堅持了原則的話,在降將的封侯上,就是不懂得變通了,這本是籠絡和分化外敵的一種策略,但周亞夫處理此事時,卻變成憑自己的好惡意氣用事。

漢文帝為兒子雪藏周亞夫,漢景帝為兒子剷除周亞夫

也就從這個時候起,景帝開始徹底反感周亞夫。更可悲的是,周亞夫在平定七國之亂時,因戰術上的安排,沒有救援梁王劉武,讓武記恨在心,而劉武是漢景帝唯一的同父同母的親兄弟。平叛後,劉武一直在竇太后和漢景帝跟前說周亞夫的壞話,周亞夫的處境就更是雪上加霜。

君臣之間有了隔閡,矛盾自然越來越大,周亞夫的性格耿直,多少還有點居功自傲的成分,常常耍個性子,政見不合時,乾脆裝起病來,看似撂挑子的行為,卻給了漢景帝就坡下驢的機會,趁機免了周亞夫的丞相之職。

臣子氣焰太盛,給君主的感覺就是如坐針氈、如芒刺背。為了防止功臣恃臣壓主,兔死狗烹的事時常發生。除掉功臣,多少會受到道義的譴責,對周亞夫,漢景帝還是表現出了少有的剋制。

七國之亂前,深得漢景帝喜愛和信任,譽為“智囊”的晁錯,被無情殺掉,而對於周亞夫,一直採取隱忍態度。但是,隨著漢景帝年老,對不怎麼聽話的臣子,必須要有個交代。

於是,漢景帝要對周亞夫作最後的試探,決定請其吃飯,並讓太子劉徹作陪。這個功臣能不能留給他的兒子,要看臣子的性格有沒有變化。

宴席開始後,漢景帝命人給周亞夫端上一大塊肉。當肉擺在周亞夫面前時,周亞夫發現沒有筷子。周亞夫的臉上立即露出不悅,當著皇帝和太子的面,訓斥侍者並索要筷子。

看到此情此景,漢景帝笑著說:“此不足君所乎?” 周亞夫意識到這話已是笑裡藏刀,本能地摘掉官帽磕頭謝罪,漢景帝說了聲“起”。按理說,雙方有了臺階下,周亞夫應該謝恩就餐,但他卻做了一個出人意料的動作,轉身走了。漢景帝這下冷冷地說“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漢文帝為兒子雪藏周亞夫,漢景帝為兒子剷除周亞夫

一旁的太子劉徹此時只有14歲,看了這一系列的動作,估計也懵了,這演的那一出?

其實這就是“鴻門宴”,不給你筷子,就是要看看你的個性是不是有所收斂。“此不足君所乎?”字面意思是還有什麼讓你不滿意的,實質上是說你還想幹什麼?這可謂旁觀者迷,當局者清了,這樣的話,別人聽不懂,漢景帝和周亞夫應該心知肚明。

最關鍵的一句是“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這個處處不滿意的人怎麼能當少主之臣,言下之意,這個人怎麼能留到兒子當皇帝時。可見,此時,漢景帝殺心已起。

除掉功臣,是要有罪名的。周亞夫的兒子見父親老了,偷偷置辦了500副甲盾,計劃給父親陪葬用。可這個不爭氣的兒子,因為工錢的事與人鬧翻被舉報,置辦甲盾,事同謀反,周亞夫下獄了。

漢文帝為兒子雪藏周亞夫,漢景帝為兒子剷除周亞夫

周亞夫謀反,非同小可,由廷尉審理。廷尉審理時,對周亞夫百般羞辱,想讓周亞夫招供,但備受折磨的周亞夫說:“這本來是陪葬品,我死了還怎麼反叛?”廷尉剛好有話可接:“沒想到你計劃夠周密,生前不反,等死後再反,怪不得要用甲盾陪葬。” 就這樣,周亞夫的謀反成立了。

性格剛烈的一代名將,無法忍受這等屈辱,絕食五天,吐血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