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劉伯溫謀略遠勝李善長,為何朱元璋重用李善長而棄用劉伯溫?

李善長和劉伯溫都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謀士,兩人在明太祖成就大業的過程中立有大功,但是為何明太祖重用李善長而不是劉伯溫呢?

事實上,雖然的謀略和能力比李善長厲害,但是不懂為臣之道的劉伯溫不得重用也是有其原因的。

‖李善長跟隨明太祖時間早,是明太祖的心腹嫡系

明知劉伯溫謀略遠勝李善長,為何朱元璋重用李善長而棄用劉伯溫?

李善長在明太祖朱元璋參加紅巾軍起義後,投奔朱元璋的,他是明太祖早期的重要謀士之一,明太祖從開創基業到一統天下,李善長都發揮著自己的重要作用,在後勤保障,內政管理上做的很好,堪稱明太祖的“蕭何”,建國後李善長封韓國公,任中書右丞,而且他兒子還娶了明太祖的女兒,兩人又是親家,相比而言,劉伯溫這點是沒有李善長的待遇的。

‖劉伯溫不是淮西集團的一份子,明太祖鄉土觀念重

明知劉伯溫謀略遠勝李善長,為何朱元璋重用李善長而棄用劉伯溫?

劉伯溫是浙江人,不是淮西集團的,也就是說明朝建國的過程裡,劉伯溫雖然是謀士但是沒有軍功,鄉土觀念重的明太祖建國後重用淮西功勳是必然的,只有籌謀之功沒有軍功,也決定劉伯溫的爵位必然不會太高。加之明初政壇淮西集團和浙東集團相互鬥爭,決定了明太祖對劉伯溫的任用。

李善長(1314-1390),字白室,濠州定遠(今安徽定遠)人。出生富豪之家,頗有家資。朱元璋早年領兵平定滁州時,李善長攜帶大量家資和隨員(這些人後來有不少人成為有名的明初將領)投靠朱元璋。因鳳陽(朱元璋出生地)與定遠相距較近,加上李善長在當地很有德操,朱元璋留他掌管文史書籍,任行軍參謀等職。朱元璋對李善長頗為倚重,把李比為漢時蕭何。朱元璋在外打仗,都是李善長在後方留守,掌握一切要務。軍餉、糧草源源不斷運往前線。從不讓朱元璋操這方面的心。所以,朱元璋說李善長是明代的蕭何一點也不為過。明洪武元年(1367年),李被封為宣國公,左相國、太師、中書左丞相、韓國公等,位極人臣之首。後因胡惟庸謀反之事的牽連(被人告發重用、私通、包庇等罪),被朱元璋誅滅其三族七十餘人,李善長落下悽慘的結局。

明知劉伯溫謀略遠勝李善長,為何朱元璋重用李善長而棄用劉伯溫?

朱元璋因與李善長是鄉鄰,且關係交厚,功勞極大,又是可以倚重的人,(眾多將領也對李善長頗為信服)。朱自然對李另眼相待。劉伯溫雖說功勞也很大,畢竟從軍晚,資歷淺(受封時,就有不少資深將領不服),獨當一面的機會也不多,從明代爵位分封來看:公、侯、伯三等,劉列為末等伯爵。但是說朱元璋重用李善長,棄用劉伯溫的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至少也是不準確的。朱元璋有什麼重大的事情和重大的人事安排,都喜歡私下先和劉伯溫商量,而繞開李善長等行政官員,等朱元璋與劉伯溫商議妥當後,再交李善長等大臣討論、安排和執行。由此可見,劉伯溫在朱元璋的心目中分量是非常重的,只是劉伯溫資歷淺,難服眾。封高了爵位,提大了官職,就算是皇帝也難擺平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