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傳》:一部極具後現代性意味的網路文學作品

很多人在2017年看過電影《悟空傳》,由彭于晏、倪妮主演。但很多人不知道,它改編自 “網路第一書”——《悟空傳》,此書是今何在2000年創作的文學作品。 “今何在”,原名曾雨,1977年生於江西南昌,1999年畢業於廈門大學。雖然借用了《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四人取經故事的框架,但是書中人物形象區別明顯。其中的沙僧形象有相似之處,都取經意志堅定,寡言少語,但總體看差異較大。

《悟空傳》:一部極具後現代性意味的網路文學作品

一、愚庸奸邪,自私偏狹

“這個天地,我來過,我奮戰過,我深愛過,我不在乎結局。”《悟空傳》“熱血迴歸版”的封面這樣寫道。這寫的是和另一個自己作戰,直到死亡的悟空,也可理解為作者對《西遊記》中師徒四人的重新解讀。沙僧行為愚蠢,為人奸詐。他為了能夠重返天庭,不僅自己小心翼翼地在人間收集琉璃盞的碎片,而且監視師父師兄等人,隨時向天庭神界彙報“工作”,是天庭的“特務”,他無條件聽從天庭安排,對於派遣給他的“監視”工作,“他心存感激”,卑躬屈膝。

孫悟空……:“沙悟淨!你敢誣告!”

“何為誣告?我分明看見你與萬靈之森女妖阿瑤勾結,謀害了師父!”……

“沙悟淨是我派在你們身邊監視你等的,就是怕你這樣的頑劣之徒又野性復發,他說的話,我信!”太上說。

沙僧在天庭神界充當的是“走狗”身份,看似虔誠,卻只是為了達到個人的目的。當太上老君和孫悟空爭執唐僧是被誰殺死時,他“不失時機”地站出作證,說是孫悟空,甘做天庭臥底。當太上老君捉拿悟空,遍問神兵神將時,無人逞能。沙僧卻主動跳出,“我來拿你!”他把自己的生命和自由意志當作“祭物”獻給了天庭神權。

在沙僧眼裡,師父師兄及取經團體只是他“重返天界”的手段,對他們大呼小叫,毫無禮節。而對決定他能否重返天界的人物玉帝、太上老君、王母娘娘,則甘願拜倒在他們腳下,自稱為“臣”,為保護金箍棒下的玉帝,還把身體當做“肉墊”,被金箍一棒“打得直飛出去”。孫悟空揪住玉帝衣領,並將其拋在空中時,沙僧又“不失時宜”地出現了,“跳出去把玉帝接住了。”這一行為是真誠地懷有對玉帝的崇敬之情嗎?當玉帝為了感謝他而問他在哪兒做事並賞他時,沙僧發現自己等待許久併為之“拼搏努力”多時的機會終於來了,他“連連磕頭”,“臣只有一個心願,望能重返天界!” “臣”是統治集團內的一種官職,沙僧此時因打碎琉璃盞被罰在人間,已經是“妖精”身份了,不再是曾經的“捲簾將軍”了。因而,他使用“臣”字的重要自信在於:他是為天庭神界服務的,有監視的“重任”在身。被自稱為“臣”,看上去謙恭,然而對比他稱呼師兄悟空的行為,不難看出,他對別人的禮貌尊敬都以自身利益為前提。

《悟空傳》:一部極具後現代性意味的網路文學作品

二、無視禮儀,悖逆人倫

在人際交往上,《悟空傳》中的沙僧呈現出我行我素,唯我獨尊的特點。師父和徒弟之間、師兄弟之間“突破和諧,變得各有算盤,以至於異常惡化、互不買賬。原來的

那種

等級關係與人與人之間的面子文章被徹底撕破。”在小說開始,第一頁就有沙僧的“驚人之語”。悟空拒絕為師父唐僧尋找食物,並和八戒爭吵時,打擾了沙僧的美夢:

“你敢再說一遍!”豬八戒舉著釘耙就要往上衝。

“吵什麼吵什麼!老子要睏覺了!要打滾遠些打!”沙和尚大吼。

三個惡棍怒目而視。

“師父”、“哥哥”、“二哥”、“大哥”、“師兄”等等沙僧對唐僧、悟空、八戒的尊稱在《西遊記》中屢屢出現,而在《悟空傳》沙僧嘴中幾乎聽不到。更無禮的是,沙僧在取經團隊中是最後一個加入的,按照尊卑順序,理應是“沙師弟”,然而“老子”、“滾”、“怒目”這些詞彙,把一個暴躁易怒、自我中心、唯我獨尊、無視禮儀的創新的沙僧形象活靈活現地呈現了出來。他不謙恭順服,不知道什麼是“尊卑有序”。隨心所欲、暢所欲言而且無法無天。

師徒之間不再有等級關係,大家互相推卸責任。當徒弟三人自顧自地打架鬥嘴時,唐僧的反應是“你們是大爺,我去給你們找吃的,還不行嗎?”這裡不再是《西遊記》中師父唐僧偶爾想自己化個緣,悟空和八戒都攔著的和睦形象:

行者笑道:“……俗語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豈有為弟子者高坐,教師父去化齋之理?”……沙僧在旁笑道:“師兄,不必多講。師父的心性如此,不必違拗。若惱了他,就化將齋來,他也不吃。”

原來師徒之間是謙恭有加的情形,兩位師兄都認為師父是父輩,化齋這些小事應該由弟子代勞。唯有沙僧善解人意,明白師父想要顯揚自己能力,在徒弟們面前“露一手”的小心思。他是謙恭的模範,擔心“違拗”師父而順著師父的意願。這和《悟空傳》中師父無奈必須自己化齋才有飯吃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師徒關係顛倒,師父為徒弟化齋成了理所應當,而且稱呼徒弟為“大爺”。

沙僧和二位師兄一樣是看客,冷眼旁觀師父怎樣化緣,徒弟反而成了“座上賓”。當唐僧自己去化緣,悟空以女妖精在等他而開師父玩笑時,三個徒弟冷笑道:“哼哼哼哼……”,當師父僧袍被扯破時,三個徒弟嘲笑師父的無能,笑成一團,連打架都忘了,“哈哈哈哈……”。可以想象,師父辛辛苦苦化來齋飯,沙僧等人則會蜂擁而上,搶得一乾二淨。毫無謙讓、禮儀可言。唐僧和悟空、八戒討論天上地下誰唯我獨尊的問題時,唐僧認為是“佛”,並以如來祖出生時的話語證明是“佛”。

《悟空傳》:一部極具後現代性意味的網路文學作品

三、懶惰散漫,消極怠工

我們對沙僧的固有認知是他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然而,《悟空傳》中的沙僧卻常睡懶覺。僅有的任務就是“監視取經隊伍”和收集琉璃盞碎片,並將其拼好以贖罪重返天庭。《西遊記》中沙僧取經實質上也是為了贖罪,擺脫在流沙河吃人的命運。而今何在筆下的沙僧走的是害人利己的“旁門左道”,他以為自己把琉璃盞找回拼好,就可以復歸原職,不料,一切都是個騙局。

沙僧出現了:“打架麼?好!”

“我們討厭從來不背行李不洗碗的師弟,這他媽還能叫師弟麼?行李呢?又給禿頭背?揍他!”

乒乒乒乓乓乓!

透過他人之口,側面反映了沙僧在團隊中無所事事、無精打采的狀態。行李“從來不背”,職責範圍內的事情不做,那他做什麼?一直在睡夢中的沙僧,即使被吵醒,說了幾句夢話後,又沉迷睡夢中。不化齋,不挑擔,不洗碗,沙僧在團隊中是無事閒人。師徒討論天地間誰“唯我獨尊”問題時,沙僧從睡覺中醒來,說了一句話後,“打個呵欠,又睡去了。”一直在睡夢中的他,在取經中無聊地依靠睡眠消遣時光,混日子。

《悟空傳》:一部極具後現代性意味的網路文學作品

四、變化原因

“《悟空傳》就是一部極具後現代性意味的網路文學作品。”後現代主義要求對經典解構、反諷。沙僧不再是謙謙君子,變得暴躁易怒、髒話連篇和喜歡打架。作者在《在路上》(初版序)中寫道:“每個人都有一條自己的西遊路”,《悟空傳》打破了神的權威,它對《西遊記》中不證自明的神佛絕對權威產生懷疑,對《西遊記》中的神權和社會秩序進行解構,王母像潑婦一樣,玉帝在悟空面前強裝鎮定,實則膽戰心驚等等,都是對《西遊記》的戲謔。取得真經是上層意識形態為沙僧指定的贖罪道路,但《悟空傳》中的沙僧並沒有順從,而是質疑一切“真言”,以自己的方式西遊,找回琉璃盞碎片和監視取經隊伍。他不再是對師父師兄言聽計從的沙師弟,很迷茫,是天庭的“傀儡”,沒有自我,以天庭的意志為意志,盲目不加分辨,損人以利己。這是作者對《西遊記》“誅心”、“求放心”價值觀的“解構”,重塑再創造出的新的“尋找本心”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