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霸陵發現了!可為什麼不在祖陵?為母親,為國家,為自己

漢文帝霸陵發現了!可為什麼不在祖陵?為母親,為國家,為自己

漢文帝

要說史上節儉的皇帝,西漢第五位皇帝——文帝,絕對能排進前五。

那他到底節儉到什麼程度呢?

司馬遷在《史記》是這樣說的:

孝文帝從代來,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狗馬服御無所增益,有不便,輒弛以利民。

(哪個皇帝不奢華,但是孝文帝即位23年,沒蓋過宮殿,沒修過園林,沒增添過車輛儀仗。)

嘗欲作露臺,召匠計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產,吾奉先帝宮室。常恐羞之,何以臺為!”

(有一次,他想建個露臺,就召來工匠詢問預算,工匠說需要百金。漢文帝一聽,這也太貴了,百金相當於十戶中產家庭的財富了,索性不建了。)

上常衣綈衣,所幸慎夫人,今衣不得曳地,幃帳不得文繡,以示敦樸,為天下先。

(自古夫貴妻榮,更何況做了皇帝的女人,哪個不得穿金戴銀,綾羅綢緞,但是漢文帝最寵愛的慎夫人,穿的衣服都拖不到地上,見過節約布的,但沒見過這樣節約布的。)

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不治墳,欲為省,毋煩民。

更讓人欽服的是,他給自己修的陵寢——霸陵,也一切從簡,用瓦器建,金銀銅錫等金屬雕飾,一律不要。一句話,不能給百姓添麻煩。

漢文帝霸陵發現了!可為什麼不在祖陵?為母親,為國家,為自己

慎夫人

那漢文帝的霸陵具體位置到底在哪裡呢?

一、江村大墓

2001年發現的江村大墓,一開始人們以為這是長公主劉嫖的墓,但現在經過更進一步的研究,專家們認定,這就是漢文帝的霸陵了。這座江村大墓位於江村東側、竇皇后陵西側,墓室長、寬各約40米,深約30米,有3道迴廊。

西漢的帝陵、後陵一般東西排列,“帝東後西”或者“帝西后東”。現在竇皇后陵西側2000米的位置是江村大墓,規模比一般的諸侯王大,所以墓主很有可能就是竇皇后的丈夫漢文帝。

文帝雖然一切從簡,但他對自己死後的墓地還是很關切的。在自己即位後不久,就著手修建霸陵了。他還和寵妃慎夫人一起視察霸陵。文帝當時很動情,讓慎夫人鼓瑟,他則倚瑟而歌,聲音悲切動人。

他對身邊的大臣說:“用北山石做槨,然後用麻絮填充其間,再用漆粘合,這樣堅固應該打不開了吧?

大臣張釋之說:“要是裡面沒有吊人胃口的寶貝,就算沒有外槨,也不用擔心。要是裡面有大寶貝,就是把金屬熔化了把山封起來,也不安全。”

文帝說,你這個建議好啊!

但他沒有完全按張釋之的意見去做,他的陵墓還是用大石塊壘起來的。看樣子他擔心自己死後陵墓被挖,靈魂被打擾。

霸陵位於白鹿原的東北角,依山鑿墓,地面上沒有封土。西漢末年,農民起義軍赤眉軍攻入長安,跟兩百多年前項羽進咸陽一樣,一進城燒的燒,毀的毀。赤眉為了金銀財寶,西漢皇帝們的陵寢都被挖了,惟獨文帝的霸陵和漢宣帝的杜陵,赤眉軍沒動。

漢文帝

赤眉軍為什麼沒動漢文帝的陵墓,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說,漢文帝節儉薄葬,所以陵墓才得以保全,赤眉軍大概也覺得他的陵寢裡沒什麼好東西。有的說漢文帝是賢主明君,赤眉軍以保全皇陵的方式向漢文帝致敬。

然而,一個更合理的說法是,赤眉軍行軍路線不靠近霸陵。

西漢11座帝陵,有9座在長安西北的咸陽原上,東西一字排開,綿延百里。只有文帝霸陵和宣帝杜陵在長安東南。赤眉軍挖帝陵,正是從長安西行的途中。所以東南的霸陵才得以保全。

不過霸陵終於在西晉的時候,被挖了。那裡面到底有沒有好東西呢?西晉末年,戰亂不斷,長安數千戶餓得要死,沒了活路,就把霸陵和杜陵給挖了,得到了許多大寶貝。西晉愍帝大驚,問大臣索琳:西漢帝陵中咋這麼多好東西?索琳說:這沒什麼稀奇的。西漢的賦稅,三分之一供給宗廟,三分之一供賓客,另外三分之一建皇陵。而且西漢皇帝即位一兩年之內就開始動工修建自己的帝陵,錢多動工又早,號稱節儉的霸陵、杜陵裡有好東西也就沒什麼奇怪的了。

二、選址疑雲

為什麼漢文帝的陵墓沒有和高祖、惠帝的陵寢一樣,建在長安西北的咸陽原祖陵上,而是另擇新址呢?

一個原因是解決母親薄太后的葬儀問題。墓葬的禮制代表墓主生前的地位。古代講究“夫妻一體”“生死相恤,墳墓相從”,漢高祖的長陵已經有他的皇后呂后合葬了,其他妃子像戚夫人、傅夫人等都是陪葬。但問題是,文帝即位後,他的母親也從普通的妃榮升為皇太后了。讓當朝皇太后和呂后同與漢高祖合葬,不符合夫妻一體的禮制。但是讓薄太后以妃子的身份給劉邦陪葬,又貶低了薄太后的身份。為了解決薄太后的葬儀,只能另外想辦法。

劉邦和呂后

漢文帝和薄太后的情況,與戰國時期秦昭襄王和母親宣太后的情況類似。秦昭襄王也是父王秦惠文王的庶子,秦惠文王和惠文後合葬,昭襄王的母親宣太后只能以妃的方式給惠文王陪葬。但問題是,昭襄王已經即位為王了,王的母親貴為太后了,怎能以妃的身份陪葬呢?為了解決母親宣太后的葬儀,昭襄王沒有隨父王葬在咸陽原上,而是另選墓址,母親宣太后就以太后的身份隨子葬在芷陽驪山。

前人的故事,漢文帝完全可以直接抄作業。

薄太后

第二個原因是國家安全考慮。漢高祖和兒子漢惠帝的陵墓都在與京師長安一河之隔的咸陽原上,位於長安正北,控制著通向北邊的馳道,能夠有效防禦匈奴。到了漢文帝時,長安以東也存在安全問題,當年劉邦剪除了異姓諸侯王,在他們的封地上又分封了不少同姓諸侯王,但這些劉姓諸侯不安分,威脅著長安的安全。漢文帝即位之前,齊王就興兵向西。雖然他的口號是對付篡權的呂氏集團,但誰敢保證,他還有沒有別的心思。漢文帝即位後,濟北王又發兵,威脅著長安。於是漢文帝要想辦法加強東方的防務。一個好的辦法就是在長安東興建陵墓,並建立陵邑,遷徙民眾於陵邑,形成面向東方的屏障。你可能會說,長安東不是有函谷關和武關嗎,但是這兩關都不太保險,當年秦末起義,劉邦是突破武關進入進軍霸上的,項羽是突破函谷關進入鴻門。這麼容易破,安全沒保證。況且長安以東,除了這兩個關,再無屏障。

霸陵陵區

再一個原因,漢文帝和父親劉邦本來就不太親近,劉邦就喜歡戚夫人生的兒子劉如意,對自己嫡親的太子漢惠帝劉盈都沒好感,更何況是薄姬生的漢文帝劉恆了。薄姬一直不太受寵,她的兒子地位也高不到哪裡去。

《大風歌》中的戚夫人

劉恆封王后,就和母親去了代地,在那裡母子二人相依為命了15年。劉恆對母親的感情深厚,天地可表,二十四孝裡文帝排第二,母親病了,他都要親試湯藥。相反,對那個偏心眼的爹,就沒多少感情了。估計他內心也不大願意和父親葬在一起。

薄太后和劉恆

文史君說

漢文帝陵的發現,引發了人們對其建陵位置的思考。他的陵墓地處長安東南,墓址的選擇,凝聚著他對母親的深愛,對國家的關切,和對自己的撫慰。

參考文獻

黃宛峰:《漢文帝並非薄葬》,田平,《南都學壇》漢代文化研究論文集1994年第1期-1995年第5期。

馬永嬴:《漢文帝霸陵選址研究》,《考古與文物》2021年第1期。

《漢文帝劉恆霸陵》,徐衛民主編:《陝西帝王陵墓誌》,三秦出版社2017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青驄馬小史博士)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路搜尋,如有侵權煩請聯絡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臺文史類優質作者。

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更有深度。

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同名公眾號(id:

haoranwen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