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讀楊榮:明是朱棣秘書,暗是太子黨羽,一個“斷”字治天下

朱棣第五次北征回師途中不幸去世,眾人不知所措。這時,朱棣的秘書果斷地站了出來,指揮眾人照常行軍,秘不發喪。而自己則賓士千里回到京城,告知自己真正的主公——朱高熾,助其迅速繼位。

而這個人,就是三楊中的東楊——楊榮。

單槍匹馬攔截朱棣大軍,富貴險中求

靖難之役中,朱棣率軍就要打進南京城了,這時候楊榮急了。

為什麼呢,因為楊榮是建文帝這一邊的官啊,而對方打過來了,怎麼辦呢?一般這時候大臣們會有兩種結局,一種就是投降唄,反正都是老朱家,誰當皇帝不是當啊;第二種就是寧死不屈,比如黃子澄、方孝孺,一個被誅九族,一個被誅十族。

細讀楊榮:明是朱棣秘書,暗是太子黨羽,一個“斷”字治天下

楊榮是個有大志向的人,剛當了兩年官,就碰見這種事你說倒黴不倒黴。這時候他肯定在想:我要是寧死不屈也沒人記住我,畢竟現在我還是個毫不起眼的小官,死不足惜啊,況且我的人生理想還沒實現,怎麼能就這樣英年早逝呢!況且對面又不是外寇,都是姓朱的,良心上也過得去。於是,經過了些許的掙扎之後,楊榮選擇了投降。

但是,楊榮又在想了:就是這樣的隨大流了,什麼時候才能施展一身才華,出人頭地?所以,必須引起朱棣的朱棣,就像當今娛樂圈的緋聞一樣,先曝光獲得流量,再拿出證據解釋,最終名利雙收。那怎麼引起朱棣的注意呢?

於是就有了《明史》中的一段話:

成祖初入京,榮迎謁馬首曰:“殿下先謁陵乎,先即位乎?”成祖遽趣駕謁陵。自是遂受知。

翻譯一下,及時明成祖朱棣攻佔京城,剛入京,正準備登基當皇帝的時候。楊榮咯噔咯噔地跑了過來,到朱棣馬前“啪”手一伸,此處不能通行。朱棣和周圍的人就納悶了,這誰啊,找死啊,還好當時的侍衛們動作沒那麼快,要不然都不給楊榮說話的機會就把當刺客殺了,大明就損失一位棟樑之材啊。

接著,楊榮就說:“殿下是應該先去祭陵呢,還是先去即位呢?”。朱棣一聽這就明白了,原來是讓我先不要忙著去繼位登基,而是去皇陵,給老爹上上墳,畢竟是造反嘛,表面功夫得做好,要不然名不正言不順。

於是朱棣轉身去了皇陵,也記住了楊榮這個人。

斷事如神,成為朱棣秘書

其實楊榮原名叫做楊子榮,嘿嘿,當然不是威虎山那位?但是他特別能“斷”,尤其是邊防武略方面,遇到事情果斷而準確,因此朱棣每次北征都帶著他。

朱棣繼位之後,就把楊子榮拉進了內閣圈,然後賜名榮,和解縉,楊士奇等人一起工作,而且是裡面最年輕的,和內閣其他人擅長政務不同,他比較擅長謀斷。

細讀楊榮:明是朱棣秘書,暗是太子黨羽,一個“斷”字治天下

《明史》中這樣記載:

同值七人,榮最少,警敏。一日晚,寧夏報被圍。召七人,皆已出,獨榮在,帝示以奏。榮曰:“寧夏城堅,人皆習戰,奏上已十餘日,圍解矣。”夜半,果奏圍解。

就是說一天晚上,邊關突然傳來急報,寧夏被蒙古軍隊圍攻,守將派人幾百里加急報信,這是緊急軍情,朱棣也連忙起身去內閣找閣臣討論如何處理(內閣有24小時值班制度,七天一換),偏巧那天晚上,值班的正是楊榮。

朱棣風風火火地來到內閣,把奏報交給楊榮看,問他有什麼意見。 出乎朱棣預料,楊榮看完後沒有絲毫慌亂,表情輕鬆自然,大有一副太監不急皇帝急的勢頭。 朱棣又氣又急,楊榮卻慢條斯理地對他說:“請陛下再等一會兒,寧夏一定會有第二份解圍奏報送來的。”

朱棣好奇地看著他,讓他說出理由,楊榮此刻也不敢再玩兒深沉,因為朱棣不是一個對大臣很有耐心的人。

楊榮胸有成竹地說道:“我瞭解寧夏的情況,那裡城防堅固,而且長期作戰,士兵經驗豐富,足以抵禦周圍的蒙古軍隊。從他們發出第一份奏報的日期來看,距離今天已過去十餘天,此刻寧夏應該已經解圍了,必然會發出第二份奏報。”

不久之後,朱棣果然收到了第二份解圍的奏報,自認料事如神的朱棣對楊榮也十分佩服,並交給他一個更為光榮的任務――從軍。

朱棣認識到,楊榮是一個能謀善斷的人,在對蒙古作戰中,這樣的人才正是他所需要的,於是在永樂十二年的那次遠征中,楊榮隨同朱棣出行,表現良好,獲得了朱棣的信任。朱棣便將軍隊中最為重要的東西――印信交給楊榮保管,而且軍中但凡宣詔等事務,必須得到楊榮的奏報才會發出,可以說,楊榮就是朱棣的

私人秘書

細讀楊榮:明是朱棣秘書,暗是太子黨羽,一個“斷”字治天下

每次跟隨朱棣遠征的經歷就不一一敘述了,主要說一下最後一次遠征。

永樂二十二年,朱棣開始了第五次遠征,身為私人秘書的楊榮自然跟隨左右。但是這次遠征更像是朱棣晚年的最後一次掙扎,想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打擊騷擾邊境的蒙古。可惜,這次無功而返,只能班師回朝,而行軍到榆木川時,年邁的朱棣也病逝了。

皇帝的突然駕崩讓隨從宦官們手足無措,這時候楊榮站出來了。他

指揮若定,與金幼孜商議,認為離北京尚遠,為防止軍心渙散,應秘不發喪。於是,軍隊照常回朝,直到入境皇帝駕崩的訊息仍未傳出。

而楊榮此時也暴露出了他的真正身份——不折不扣的太子黨。因此,為了令太子朱高熾先拿到皇位,他提前連夜賓士回到了京城,告知了太子皇上駕崩的訊息。

結果,

在漢王朱高煦毫無察覺的情況下,朱高熾順利地即位

,國家政局未發生絲毫的騷動。

再到後面楊榮建議朱瞻基先發制人,出其不意,拿下漢王朱高煦,從此明朝再無內禍。朱高煦兩次造反的夢想都被楊榮破滅,可以說就是漢王的剋星。

細讀楊榮:明是朱棣秘書,暗是太子黨羽,一個“斷”字治天下

朱高煦被朱瞻基擒獲

仁宣之治,三楊當國

明仁宗繼位後,楊榮開始了飛一般的人生,頭銜就一大堆。

先是太常寺卿、嘉議大夫‘、

兩職學士;一個月後又是

太子少傅

資善大夫

謹身殿大學士

工部尚書;最後到光祿大夫

柱國

少師

,仍兼任尚書、大學士。反正文臣最大的官職也就這樣了。

明仁宗、明宣宗再到明英宗初期,楊士奇、楊溥、楊榮三人鑄就了明朝最繁榮的時期,達到了明朝的巔峰,史稱

仁宣之治

。就像漢朝的文景之治那般,令人諷刺的是文景之治後面是蕩寇千里的漢武帝,而仁宣之治後面卻是大明戰神朱祁鎮。

細讀楊榮:明是朱棣秘書,暗是太子黨羽,一個“斷”字治天下

大明戰神朱祁鎮

正統五年,楊榮病逝,享年七十歲。只能說三楊活得時間還不夠,若是再熬死朱祁鎮這個皇帝,可能明朝還能更加輝煌。

更多文章:

三楊中的南楊:細讀楊溥:蹲監獄出名,小心翼翼做官,摸著牆根上朝

三楊中的西楊:細讀楊士奇:媽媽、運氣和三十多年的江湖漂泊鑄就了三楊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