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白開加白醋腐蝕牙釉質?看到測試結果我就放心了

現代生活中,連喝水都要糾結一番,到底哪種最健康。是自來水、純淨水、礦泉水、桶裝水、社群直飲水,還是茶水、各種養生糖水?

鋪天蓋地的科普文在這方面算是立下了汗馬功勞,大多數人意識到以涼白開為主的補水方式最健康。但是緊接著又生出了新問題:

自來水雜質太多,口感不好,燒水本身不是件麻煩事,最煩人的兩件事分別是燒水壺裡需要一次一清的大量水垢和喝起來刮喉難耐的水鹼顆粒。

於是就有企業抓住痛點做營銷——市場上突然冒出來一款迎合當下需求的“涼白開”,開蓋即飲,衛生順口還能補充微量元素、礦物質。完美嗎?好像不是吧!所有塑膠瓶裝飲用水避無可避的通病就有塑膠微珠和PP1等材質化學物質釋放兩大問題,微量攝入可忽略,長期大量一樣負累健康。

那麼使用玻瓶盛裝的巴黎水和國產高階礦泉水之流呢?首當其衝的高價位,決定了它們難以成為普通大眾首選的飲用水產品,喝不起呀!其次是玻璃製品在國內的回收情況並不理想,鮮有專門的玻璃製品回收站,本地只有北冰洋專賣、燕京啤酒批發點等少數專營網點還保留著傳統的“退瓶”專案。我們實施垃圾分類的時日尚短,仍然有很多沒有被嚴格分類的玻璃製品被釋放在自然界,成為比塑膠更難降解的汙染源。最後還有一項風險就是玻璃中的鉛含量是否達到了安全值,這是消費者無法透過肉眼鑑別的,不去考慮不代表它不存在。

社群水站的桶裝水和直飲水機呢?兩者都有細菌、黴菌超標的風險,且桶裝水也有可能就是自來水,和自家龍頭裡接出來的水別無二致。

所以從經濟和健康兩方面綜合考慮,很多人依然保留了燒開自來水飲用的生活習慣。接下來只需要解決水垢的問題了。

過去商品市場遠沒有現在豐富,更逞論瓶裝或桶裝飲用水,通了自來水的家庭幾乎都喝這種白開水,也沒有特別討巧的方法對付水垢。一個方法是定期用菜勺強力刮除燒水壺內壁的水垢,另一個比較蠻的方法是透過撞擊壺身,使結成一體的水垢裂開再清理,雖然無法完全清除乾淨,且對壺嘴裡的水垢更是無能為力,但可以減薄內壁附著物,至少看上去心裡更舒適。燒開的水中漂浮的水鹼顆粒則主要靠靜置沉澱,只喝上面較為乾淨的水,殘留的“水根兒”倒去他用。

後來市面上逐漸出現了軟水、濾水的各種小型家用裝置,還有一種使用紡織品包裹防水垢材料、狀如茯苓夾餅的布片(實在想不起來叫什麼名字了),也同樣各有優缺點。

透過不斷的嘗試和總結,我終於從廚房中找到了幾乎完美的水垢剋星——白醋。數次試驗後,調整出了一個剛好對沖掉水垢雜質的最低新增劑量,而且絕對喝不出醋酸味。每次燒水使用固定劑量,即使用同一只水壺、相同水量、同一把咖啡勺計量,水質果然長期穩定。同時發現這樣的好處實在多,除了省錢這個大道理,水壺內壁也不用費力刷;涼白開喝起來柔順適口,小孩都不用催,每天自覺喝足水;還有在沖泡含有花青素的茶飲,以及烹調紫薯、紫甘藍、果汁麵點這些菜品時,顏色不再藍綠瑩瑩、醜不拉嘰的,而是顯見的紫紅色,做飯不糾結、吃飯有食慾啊!

不過我也清醒地意識到,凡事應當講科學,有些經驗表面看起來完美無缺,卻附帶潛在的隱性傷害,要經過很長時間才能顯露出來,發現後便是不可逆的結果。於是搜尋科普文來看,一看嚇一跳,果然,據專家講:諸如檸檬水、醋水這些酸性飲品會對牙釉質造成腐蝕,形成隱裂等各種傷害,不宜日常飲用。

結論如此,理由是什麼呢?本著“正本清源”的大原則,又深扒了一番,找到一個數據:損傷牙釉質的酸鹼度臨界值是PH5。5,低於5。5代表酸性越強,對主要由鈣構成的牙釉質的確具有腐蝕性,雖然不明顯,但日積月累、水滴石穿,結果還是很可怕的。

怎麼判斷我燒的醋水酸鹼度是否大於5。5不會損傷牙齒呢?我想到了家裡養水草用的試紙,就是那種透過顯色對照大致對比液體PH值的小紙條,馬上拿來一試,心中疑惑大石落地。

涼白開加白醋腐蝕牙釉質?看到測試結果我就放心了

從左到右分別是白醋、醋水、自來水三種液體顯色結果

事後確認,這本試紙儲存得當,沒有受潮、沒有過期,雖然不甚精確,但結果可信,此水不達臨界值,可日常飲用。

我還用自己少得可憐的化學常識做了一番簡要分析:

CH3COOH是食醋主要成分醋酸的化學式,碳酸鈣是

CaCO₃,兩者反應生成醋酸鈣、二氧化碳和水。其中醋酸鈣是一種可溶於水的鈣質,也是一種食品鈣強化劑,可以安全食用。小小改變,大大受益。

俗話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遇到疑問追根究底才能發現真相,這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科學健康;都說健康在於運動,我說生命在於倒騰,把每一個細節倒騰到無比舒適,就會發現生活依舊其樂無窮。